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宣布退出《中導條約》還甩鍋中國,美專家:胡扯

美國宣布退出《中導條約》還甩鍋中國,美專家:胡扯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上周末(20日),美國突然宣布退出《中導條約》的決定震驚世界。

特朗普20日宣布退出《中導條約》 @視覺中國

目前出面對此事表態的國家並不多,英國選擇「全力支持」美國,但德國「深表遺憾」,並決定將此事放在北約議程上,和成員國一起討論如何應對。此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出面指責特朗普破壞世界和平。

除了批評俄羅斯,特朗普曾特別「點名」了中國,這也引發美國專家駁斥。有美國前官員疑問,特朗普如此「任性」,今後如何獲取朝鮮信任?有歐洲媒體直言,特朗普將風險攤在歐洲頭上,呼籲歐洲加強和中俄之間的合作。

有關此事的最新進展,則是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之間即將進行一次面對面會談。後者被外界認為是「慫恿特朗普做出該決定的罪魁禍首」。俄方表示,總統普京「有可能」會和他談談。

專家:所謂「中國因素」就是胡扯

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東亞不擴散項目主任劉易斯(Jeffrey Lewis)在接受《衛報》21日採訪時稱:「所謂『中國因素』就是胡扯。《中導條約》沒有禁止海基和空基導彈武器系統,也沒有禁止韓國、日本研發導彈。如果中國真是一個問題,美國及其盟國可能早就採取行動了。」

美國國務院前高級官員貝爾警告說:「今後朝鮮有什麼理由去相信與這位總統達成的任何交易呢?」

韓聯社認為,特朗普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正在動搖現行的國際秩序,他在對華態度上的「冷戰思維」表露無遺。《韓民族新聞》21日評論道,這一舉動顯示出,發動貿易戰進入與中國的戰略競爭狀態的特朗普政府,正準備在軍事領域強化對華遏制。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坐不住了。據《南華早報》消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組織發表21日聲明譴責稱:「這表明特朗普是一個世界和平的破壞王(demolition man),沒有能力建立起真正的安全。相反,他正把美國帶向一條通往新核軍備競賽的道路。」

就在昨天,一位重量級人物也出面批評特朗普。當年和美方共同簽署該條約的蘇聯前總統戈爾巴前夫表示,「(特朗普)這樣做真是思維狹隘。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應該破壞過去的裁軍協議。這難道很難理解嗎?」

美議員:我寧願再和中國簽一個新協議

國會山內也有大量反對特朗普的聲音。擔任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的共和党參議員科克(Bob Corker)很擔心:「我希望我們多年來對於核武器裁軍的談判不會白費。」

按照既定程序,美國若要通過一項「與他國簽訂的協議」,光總統說了不算,還得在參議院內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投票才行;而如果美國總統選擇銷貨、退出該協議,則無需告知國會。

科克在21日參加CNN新聞網的電視節目時透露,特朗普還已經決定要退出《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早前特朗普仍在考慮)。「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科克說道。

另一位共和黨籍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則在福克斯新聞網上說了一模一樣的話,「特朗普選擇退出這個歷史性的協議,真是一個大大的錯誤。」他表示,如果白宮是在介意「中國的威脅」的話,「那我完全同意再和中國簽訂一個新的協議,沒有必要撕毀和俄羅斯的協議啊。」

蘭德·保羅 圖自POLITICO新聞網

俄議員:有100%的可能性世界將迎來新冷戰

俄羅斯國內有不少立法者持反對態度。俄羅斯《觀點報》21日發文,稱「美國正讓世界重返核恐懼時代。」文中援引俄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Leonid Slutsky)的觀點,稱特朗普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下一步就是《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再下一步就是「核不擴散條約了」。

「這將有100%的可能引發真正的冷戰和軍備競賽,將世界置於核戰爭的邊緣。」

俄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科薩切夫(Konstantin Kosachyov)則認為,美國退出意味著「人類在核武器領域正面臨著完全混亂的威脅」。《觀點報》指出,特朗普正在打開世界通往核戰爭的「地獄之門」。

但俄羅斯RT新聞網援引該國國內專家的評論,稱特朗普不會尋求「全面崩潰」的結局。「他很有可能會重新和中國商定一個新的協議,用於替代《中導條約》。新協議很可能會將『核三位一體』全部考慮進去(即通過陸路、海上、空中發射的核打擊)。」

歐洲媒體:必須加強和中俄的合作

英國BBC新聞網21日指出,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不是很負責任。很多西方專家認為,美俄之間的對華必須繼續,俄羅斯雖然「未遵守」條約規定,但他們相信通過談判可以讓俄方「浪子回頭」。但是特朗普中途退出,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泰晤士報》21日諷刺道,特朗普此舉「又是在考驗美歐之間的友誼」。《金融時報》引述美國國務院前發言人科爾比(John Kirby)的話稱,《中導條約》為歐洲提供了保持戰略穩定的措施。如今「歐洲盟友恐怕沒有一個樂意聽到這一消息的。」

環球時報援引德國《歐洲人》雜誌21日的報道。文章將特朗普比喻成一位「縱火犯」,稱歐洲必須意識到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後,歐洲將面臨的巨大風險。美國引發的中東戰爭就是明證,反正戰爭距離美國自己很遙遠,而歐洲卻遭了殃。歐洲人必須與中國和俄羅斯展開合作,以便找到針對好戰的美國政策的遏制戰略,防範大火發生。

德國反對,英國支持

針對「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一事,目前僅有少數國家出面表態。

據法新社21日消息,德國外交國務部長尼爾斯當天稱,「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的決定是災難性的。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核裁軍。」當天還有一位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德國會和北約成員國共同商討如何應對此事。

同時,英國則「絕對堅持」美國的決定。據《獨立報》消息,英國國防部長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21日表示,「我們親密長期的盟友當然是美國,我們將絕對堅決支持美國通過此舉來強調俄羅斯需要尊重它曾簽訂的條約義務。」

也有一些美國參議員支持特朗普的決定。雖然中國並不是《中導條約》的簽約國,但阿肯色州共和黨國會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強行解釋,「如果中國受條約約束,那這個國家現在95%彈道、巡航導彈都是違規的。」

共和党參議員科克同樣覺得,中國的導彈庫存「的確是一個威脅」,特朗普的擔憂是「合理的」。但他認為,美國可以通過其在潛射彈道導彈上的優勢來遏制中國,並不需要直接退出《中導條約》。

普京「有可能」當面和博爾頓談談

早前,CNN新聞網、《衛報》等媒體透露,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背後可能遭到了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John Bolton)的施壓。

博爾頓 @東方IC

博爾頓曾被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圈內的最激進的鷹派人物之一,此前他曾多次公開表示「堅信戰爭才是解決世界最緊迫問題的方式」。對待中國,他曾經妄稱一中原則「已經過時」,並曾慫恿特朗普「電聯」蔡英文。

這位「硬核鷹派」實際上在美國國內的外交圈子裡不是很招人待見。參議員蘭德?保羅20日在推特上直言,要堅決禁止博爾頓將手伸向美國外交事務。

而據法新社消息,博爾頓已經在當地時間21日晚間抵達莫斯科,將會和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面談。

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當天透露,很可能會給博爾頓安排一個「和普京見面的機會」。「我希望博爾頓能夠當面就美方的行為進行解釋。」

特朗普會不會和普京直接聊聊?外界也有猜測。俄羅斯總統辦公室在本月17日確認,普京計劃於11月11日一戰結束100周年紀念日訪問巴黎,屆時可能會和特朗普面談。而白宮內一位匿名消息人士21日向CNN新聞網透露,稱兩人也有可能在11月底的G20峰會上安排一次會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國防部:美國的生物實驗室是中俄永久的生化威脅
德國「全球鷹」 耗資7億 一天沒用 賣了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