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咸豐死後,顧命八大臣為什麼干不過慈禧?人算不如天算

咸豐死後,顧命八大臣為什麼干不過慈禧?人算不如天算

原標題:咸豐死後,顧命八大臣為什麼干不過慈禧?人算不如天算


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於熱河駕崩,遺命皇長子載淳繼位,並派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輔國公肅順、額駙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共八人,來「贊襄一切政務」,是為顧命八大臣。


顧命八大臣的核心人物是肅順,這是咸豐皇帝最信任的頭號重臣。


肅順能當輔政大臣之首,說明咸豐皇帝這人眼光獨到。太平天國起義,咸豐焦頭爛額,八旗兵不堪一擊,是肅順力排眾議,覲見重用漢族曾國藩,左宗棠等。因八旗已經不堪一擊,肅順建議,裁撤旗兵,減少旗人俸祿。可以說將滿蒙權貴得罪完了。



按咸豐皇帝臨終的遺願,雖然有顧命八大臣,但也分別賜給皇后慈安「御賞」印璽、以及賜懿貴妃慈禧「同道堂」印璽。很明白,咸豐帝的遺留格局是,顧命八大臣輔政,幼帝居中,兩宮太后也擁有一定權力。兩宮和八大臣之間還可以互相制衡。


人算不如天算。在顧命大臣的安排上,有一個致命漏洞。按理說恭親王是顧命大臣最佳人選,恭親王奕訢與咸豐皇帝是同父異母兄弟,恭親王的生母因為養育咸豐皇帝,被咸豐皇帝尊為太后。


因為兩兄弟有隔閡,咸豐帝沒有選擇恭親王為顧命大臣。兄長死而弟弟不得顧命之託,連到熱河奔喪都要受到肅順壓制,讓人覺得委屈。同時肅順與恭親王、慈禧也是素來不合。



咸豐沒有想到,慈禧和恭親王奕訢都有極大的權利慾望,更沒料到他們二人的能力和聯合。慈禧和肅順雙方對於是否垂簾,在殿中發生了一場激烈爭吵,把當時只有6歲的小皇帝嚇得尿了褲子。


肅順認為,既然先帝派他們贊襄一切政務,那麼朝廷所有政令都應該由他們八人商量決定,不需要經過太后的同意。


而慈禧不願受人挾制,堅持太后要有參政的權利,甚至以垂簾聽政的方式預聞國事。


由於垂簾與顧命不能共存,雙方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恭親王有調動軍隊的權利,傳言肅順要在兩宮回北京的路上刺殺兩宮,於是恭親王和兩宮太后聯手,派僧格林沁一路重兵保駕護航,到北京後由勝保將八大輔政大臣一網打盡。


辛酉政變後,形成了兩宮太后臨朝稱制、恭王綜攬全局於下的政治格局,慈禧也由此登上了專權的歷史舞台。


咸豐臨終前苦心孤詣的安排土崩瓦解,八大臣要不就是被殺,要不就是被革職。而作為慈禧眼中釘肉中刺的肅順更是結局凄慘,被斬於 菜市口。終年45歲。


看更多文章,請點擊本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顏施君漫步歷史 的精彩文章:

彈劾光緒他爹,招安張作霖,七十歲又編篡《清史稿》:趙爾巽真牛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要求死後殯葬從簡,「不樹不墳」,誰的遺計更妙?

TAG:顏施君漫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