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匠人》:申賦漁,故鄉,是從那裡來,而永遠回不去的地方

《匠人》:申賦漁,故鄉,是從那裡來,而永遠回不去的地方

《匠人》:申賦漁,故鄉,是從那裡來,而永遠回不去的地方

曾經喜歡韓少功的那篇《我心歸去》,對其中的一段話念念不忘,因為它道出了很多人慾語而忘言的那一份對於故鄉的思索:「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陽中聽到舒伯特的某支獨唱曲,使你熱淚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鄉的小徑,故鄉的月夜……這哪裡對呀?也許舒伯特在歌頌宮廷或愛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渾的男聲獨唱都應該是獻給故鄉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國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愴,即便是賽馬曲與趕集調,那也是帶淚的笑。」

是誰說的來著,故鄉就是回不去的地方。我們終其一生行走在世間,時時刻刻體會失望、落魄的滋味,心底殘存的一處柔軟,留給親人、愛人,以及故土。偶爾觸目所見,令我們憶起舊日時光,想到蹉跎了的這些年月,不禁淚流。申賦漁的這本《匠人》令每個思鄉的人都有話說,都有一把把陳舊卻珍貴的往事要傾訴,它帶著我們穿過時間的長河,去故鄉某個安靜流淌的河邊坐看夕陽。

《匠人》,書里寫了十五位匠人的故事,他們都是申村的居民,他們的故事並不是各自獨立,而是彼此串聯,息息相關。作者從小在申村長大,後來在外闖蕩,離家十多年後,憶起故鄉的人和事,覺得甚是悲涼。那時候的民風淳樸,那時候的人們走街串坊,以情相待,用心相處。然而如今等待申村的只有破敗,這條有著六百年往事的時光之河,註定要在城市的沖盪下日漸凋零,不復被人記起。而文字又是與時間抗衡的有力武器,在被遺忘之前,把彌足珍貴的回憶記錄下來,為的是有一天能夠重溫,能夠摩挲著紙頁,曆數曾在腦海里有過深刻烙印的名字。

作為一個在城市長大的孩子,我卻對農村生活有著莫大的好感和懷戀。總覺得那時候日子過得很慢,就像木心說的一樣,「車、馬、郵件都很慢」,日子彷彿具有粗糙的顆粒感,偶爾磨得人痛楚,卻真實豐盈,全然不像現在的麻木和乾澀。

《匠人》書里提到了很多跟死亡有關的事情,很多人死了,他們的親戚在漫長的苦澀和煎熬中早已麻木,得知死亡的噩耗後也是不悲不喜,匆匆在家的附近埋掉,申村就是一個人、鬼、神混處的村落。我又想起一個老友講的,他小時候家裡窮,農村條件也差,很多小孩生下來不久就夭折了,奶奶有過很多孩子,但是活下來的不多,父親記得兒時的他在炕上坐著,旁邊躺著停止呼吸的小弟弟,體溫還未完全散去,奶奶在一旁悲傷地哭泣,是那種安靜的悲傷。

作者這次和書的設計師一起,重歸故里,看到的是開始沒落的申村,青壯年都走了,留下的是孩童和老人,在田裡他看到了紅榮,書里描寫的鐵匠的兒子,如今已經是耄耋之人,作者本人是木匠的孫子、雜匠的侄子和扎燈匠的外孫。《匠人》這本書里,講了那些匠人做過的善事,也講過他們其中一些人不堪的過去,但作者都是以一種悲憫的筆觸一一道來,大抵是因為眾生皆苦,人都有好的一面和惡的一面。

羅素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讀完本書,能夠深刻體會到的,是作者對於鄉村人苦難的那種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和寬容的情懷。匠人們老去了,但是有關他們的文字不會消弭,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是位於時間門外的不朽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賭球記》:孔二狗,不怕你贏錢,就怕你不來
《格雷巴旅館》:在美國,如果誰進局子,就會說他去了格雷巴旅館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