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Waymo挖來感知負責人張一萌,以及Pony.ai的又半年

從Waymo挖來感知負責人張一萌,以及Pony.ai的又半年

李根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時移世易,頂級技術人才的流動路線變了。

以前,教主樓天城的路線是這樣的:博士畢業 Google 百度 創業Pony.ai.

現在,張一萌的路線則變成了這樣:博士畢業 Google Pony.ai.

路線變短,創業公司吸引力加強,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不過可能你會好奇:張一萌又是誰?

張一萌其人

張一萌,Google出身,在無人車方向積累了4年多,是Waymo早期員工之一。

她帶領研發了無人車感知方面多項主要模塊的技術和應用,包括物體的檢測和識別,感測器融合,以及深度學習的應用等。

更早之前,張一萌於2012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方向的博士學位,碩士畢業於CMU,本科就讀於京都大學計算機系。

妥妥一路名校履歷。

小馬智行技術總監張一萌

2012年博士畢業後,張一萌加盟Google,在Google Search組負責技術研發。

其後就進入了Google無人車,以及更後來分拆而成的Waymo,且已是感知方向的高級工程師。

但俱往矣,現在,張一萌成了Pony.ai人才黑洞吸入的又一員。

今年9月,她決定正式加盟Pony.ai(小馬智行),擔綱技術總監,帶隊小馬智行感知團隊。

然而中間過程,並非簡短直接。

中國機會

張一萌自述,離職Waymo的決定,在今年春天完成。

當是時,正是外界看來Waymo最高光的時刻:試運營順利,路測又有新里程碑,即將在鳳凰城運營無人駕駛計程車隊……

Google十多年夙願,看起來就要邁出歷史性一步。

但也是這樣的「大局已定」,讓張一萌生念「出去看看」。

她說Waymo確實在無人駕駛領域遙遙領先,但也不是盡善盡美。出於技術追求而言,Waymo因為開始得早,一些技術上的歷史包袱就難以避免。

公司規模大了,也難免流程上不能兼顧快速靈活。

最主要的還有中國因素。這位東北姑娘,雖然一直留學海外,工作在矽谷,但也希望更進一步參與到中國AI助推中。

而且不得不承認,中國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數據、場景和技術挑戰,全世界無出其右者。

所以無論是天時地利人和,還是對技術的進一步追求,沒有比回歸祖國更適合的了。

於是打定主意,辭職Waymo,張一萌開始在中國無人駕駛力量中尋找新機會。

其後幾個月時間裡,大公司如BAT,小組織如小馬智行等創業公司,她都接觸了一圈。

最後決定:加盟小馬智行。

小馬魅力

張一萌說,她自己的標準有兩方面:

一是技術方案上,希望能理念一致,要足夠堅定,有決心有勇氣去探索無人之境,實現真正可用可靠的L4級無人駕駛落地。

二是團隊和負責人,有對技術發展的敬畏之心,以技術驅動為導向。

在與小馬智行創始人彭軍和樓教主詳談後,張一萌被他們的理念和思考打動,她說自己由衷信服。

樓教主和JamesPeng

當然,讓張一萌下定決心的還有個小細節。小馬智行還安排了感知團隊員工對她的「面試」。

大家都知道她加盟會帶領感知團隊,但不是單向空降負責人那樣簡單粗暴。要不要這樣的leader,團隊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

但正是這樣的「小事一樁」,讓張一萌感受到這家公司隱而未宣的文化和價值觀。

她決定上車。

對比Waymo和Pony.ai

從Waymo到Pony.ai,自然不止是巨頭到初創公司的不同。

背後還有行業「老大哥」和後發者之間的技術差距。

張一萌不迴避技術上的差距,但並不認為後發者需要同樣的時間才能達到Waymo現在的成就。

她自己計算機科班出身,而且是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碩博,一路經歷了AI的由冷到熱。

張一萌回憶,6年前博士畢業,雖是CV專業,但到了Google也選擇了其他方向研究組——CV還沒有迎來爆發。

但誰也沒料到,深度學習帶來的革命如此轟轟烈烈,並且在最近2年多以來,讓AI以及各個行業,想像空間都被重估。

張一萌說,在Pony.ai這樣的公司創立前,Waymo可能已經發展積累了8年。

然而不代表,Pony.ai和Waymo之間的差距,也需要線性的8年才能趕上。

深度學習的突進,以及AI技術產品化的可能,或許對後發者還更有利。

比如在底層系統打磨時,Pony.ai這樣的公司就可以少走彎路,也能靈活調整,快速迭代。

具體到感知領域,張一萌還認為中國場景別有優勢。

她說,現在技術上已能比人類駕駛員的感知能力更強,關鍵在於應對極端場景的能力,以及機器學習系統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今年下半年,感知領域還迎來了此起彼伏的車路協同進展。

但張一萌不認為,這會降低單車智能的研究門檻,特別是對單車感知能力的放低要求。

她說感知面臨的最大挑戰,始終會是極端場景,而處理類似的緊急情況,離不開單車智能。

但車路協同,確實會提升自動駕駛整體的冗餘性,進而提高安全性。

張一萌還透露,其實Pony.ai在車路協同方面,也已在南沙展開了研究布局,但不會影響他們推進單車智能的決心。

她也說了,第一步會先實現城市無人車,第二步會是私家無人車,跟AI到AGI的趨勢類似,最終都是要讓技術無處不在。

那Pony.ai的無人車,現在進展到哪一步了?

Pony.ai的又半年

Pony.ai無人車的上一次公開亮相,還要追溯到今年2月的廣州南沙試運營。

中間有過一次獨角獸估值的融資公布,但並無披露產品技術進展。

那時在南沙,Pony.ai的車長這樣:

比較醒目的是一個老款64線新款32線Velodyne激光雷達,外加2個單目攝像頭。

不過現在,感測器方案的布置,變化不小。

在上海世界AI大會的無人車試乘現場,Pony.ai用了3激光雷達+6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方案,還有了專門的感測器架。

另外,他們取得北京市智能駕駛路測牌照的測試車,則長這樣:

除了技術產品方案,團隊規模也有了增長。

目前的Pony.ai,已是一家200人規模的無人車公司,而且北京、矽谷和廣州南沙之外,還有了深圳辦公室。

並且增速還會更快,一個校招宣講時透露的年度招聘目標是100人,即要有50%的增長。

樓教主還透露,Pony.ai招聘不會唯學歷、唯競賽,更看重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且更在意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具體崗位方面,現在硬體工程師的需求則比純演算法崗位更大。

在校招中,教主很多次被問及快速學習的方法。

樓教主的回答一直都是一句話,也是他一以貫之的理念:Practice is the way,實踐是學習的最好方法。

當然,比實踐更好的學習方法,是到Pony.ai跟樓教主等人一起實踐。

不過教主靦腆,點到為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位 的精彩文章:

深度學習框架排行榜:找工作學TensorFlow,PyTorch搜索量逼近Keras
AI公司銀河水滴完成1億元Pre-A融資,中科院自動化所孵化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