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蒙古境內千年石碑,展示了突厥和唐朝的關係:表面稱臣,背後罵娘

蒙古境內千年石碑,展示了突厥和唐朝的關係:表面稱臣,背後罵娘

華夏文明是農耕民族建立起來的文明,然而在東亞這片土地上,寄存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也存在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兩種生存方式的碰撞,勢必會產生激烈的火花。的確,五千年中華文明,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政權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止過,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歷史上草原民族多次向中原王朝俯首稱臣,比如說漢武帝時期,又比如說明成祖永樂年間,但生性好戰的馬背民族真的能誠心實意地臣服於中原王朝,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從一座千年石碑就能瞥見端倪。

大概在一百多年前,一群俄國學者造訪外蒙古,到蒙古高原的呼舒柴達木湖畔進行考察。為何去哪裡考察如今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這次考察收貨頗豐。考察結束雖然沒有找到多少歷史遺迹,但卻發現了一塊一千多年前的石碑。石碑上刻滿了文字,明眼人一瞧就知道這塊石碑的文獻價值極高。經過俄國學者的修復和翻譯,這塊石碑的文字有兩種,一種是漢文,一種是突厥文。兩種文字描述的都是距今一千多年前,中原大唐王朝和北方突厥王朝的外交往來。

大唐王朝是華夏文明的一個頂峰,跟漢朝並列成為華夏文明最強盛的王朝。唐太宗李世民和漢武帝劉徹,這兩任皇帝都將華夏文明的影響力遠波各國,華夏王朝的疆域在這兩段時期得到極大的擴張。突厥作為北方草原的霸主,在李世民時期也不得不臣服於大唐王朝,並年年向唐太宗進貢,以示突厥人藩屬國的地位。這自然是華夏子孫的驕傲,不過突厥人自尊心極強,他們真的甘心向唐王朝俯首稱臣嗎?這塊石碑給了我們答案。

之前說到石碑分漢文和突厥文,漢文說的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好話。而突厥文表達的意思則完全不通了,突厥文不僅記錄了突厥和唐朝的往來事迹,還記載了突厥人對唐朝的內心想法。突厥人認為唐朝給他們金銀財寶,不過是為了分化突厥人,讓各大突厥部落不能聯合起來。唐軍將他們向北驅逐,也是為了給唐王朝建立戰略緩衝帶,削弱突厥騎兵對大唐京師的威脅。唐朝給予突厥所有的恩惠,其目的性很明顯,都是為了壓制突厥民族的崛起。

突厥人認為唐朝所有的舉動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突厥人表面上感念唐朝的小恩小惠,外交上還對大唐帝國屈膝稱臣,但突厥人的骨子裡從來沒有把唐朝當做真正的朋友,他們始終認為唐朝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終有一天還是要率軍侵犯大唐邊境,重回自己的家園。在現代人看來,這塊石碑充斥著對大唐的不滿,而我們可能沒什麼感覺。如果讓唐太宗李世民得知突厥人表面稱臣,背後罵娘的態度,估計會將突厥民族從歷史中徹底的抹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王話史 的精彩文章:

孫悟空為何能成佛?因為他從二郎神手中救下一妖精,此妖來歷非凡
在處理犀牛精時,豬八戒說錯一句話,令佛祖很尷尬,最終不能成佛

TAG:人王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