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培養造物精神,才是技能型校園堅守的核心

培養造物精神,才是技能型校園堅守的核心

職業教育到底培養什麼?技能?知識?意志品質?理性?信念?其實所有的教育模式都會關注這些,可是載體是什麼?這是職業教育關注的核心!造物!學生只有通過作品,完成造物的過程,才能真正的理解職業的內涵,社會需要的是合格的勞動者,更需要開拓社會職業的創新者。

職業教育一直提倡工匠精神,什麼才是工匠精神?首先,要了解什麼工匠!專註於某一領域、針對這一領域的產品研發或加工過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完成整個工序的每一個環節,可稱其為工匠。

可以說,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是工匠,能否合格取決於是否擁有工匠精神,敬業的前提是愛業,只有喜歡才是最好的推動力,不斷雕琢研磨自己的產品,不斷改革創造作品的工藝,真正的工匠在心理體驗上,是享受著作品在自己的創造中完美升華的過程。從宏觀上,工匠專註於美,從微觀上,工匠們專註於精緻!執著於精品創造,這裡不是製造,大工業生產需要的規矩,規模上的協調統一,同樣追求品質的革新,堅持品質,追求精緻,應該是最基本的企業文化。革新雖小,卻能造福產業,甚至影響未來。有一顆平常心,從點點滴滴做起。大國國力競爭,關鍵在製作業,製作業的文化建設,在於工匠精神的支撐。

其實工匠精神從來就沒有高大上,僅僅是用心,敬畏,服務的職業基本道德。中職學校面對的學生,個體差異很大,這是不可迴避的現實,可是一切問題的核心,就是讓學生感到他喜歡,他需要,他熱愛!三個層面的職業心理升級,怎樣培養?就是體驗造物的過程,享受造物成功的喜悅,分享造物成功的經驗。最後,能夠理解自己選擇的職業,擁有履行職業的勇氣,堅守改良職業的信心!

那什麼是造物?

造物很簡單,通過自己的努力,生產與眾不同的作品!從不神奇,只是要求這個作品是有價值的。作品的形式多樣,正是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每一堂課學生都能通過努力,完成一件簡單的作品。並且能夠借鑒別人的觀點,完善作品。這裡最關鍵的問題是,這個作品一定是親力親為,與眾不同!

因為,本人教授的是組裝硬體課程和多媒體編輯課程,確定了一個可行性強的標準。每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就要學生做出一個經驗展示作品,內容當然是基於課堂,採用電子雜誌編輯軟體,要求只有一個,別人能夠通過瀏覽作品,了解一個知識點!做的人要想盡辦法,說明問題,盡量讓讀者一看就懂,其實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需要文字解讀,圖片展示,視頻說明,動畫交互!學生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了學習項目的內容,自己理解和表達清楚有著艱難的嘗試,表達清晰和別人認同,需要更加費盡心思的設計,這就是造物的過程,只有歷經了造物的過程,才能理解造物的意義,培養工匠的精神,有自己的一方天地,馳騁思考,快樂工作,對自己對他人滿滿的都是價值,才能堅定自己的職業,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也是職業教育培養的目標。自古人生與世,需有一技之長;我輩既務斯業,須當專心用功;以後名揚四海,根據即在年輕。是藝就養人,生存的本事,立足的根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碧海真空 的精彩文章:

賞月當如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南桂林,北冰峪,奇山秀水,甲天下

TAG:碧海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