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期期艾艾:口吃的人 心不痴

期期艾艾:口吃的人 心不痴

導讀

人生不可能處處完美,而總是充滿缺憾。近來我關注到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有語言障礙,也就是口吃。

口吃,俗稱「結巴」、「磕巴」,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語言失調症。具體表現為重複語詞、不恰當停頓與延長語音等。

造成口吃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遺傳、特定情境、個體焦慮、家庭社會環境等。口吃雖然不像其他生理性疾病一樣給患者帶來直接的身體機能的傷害,但還是給患者帶來了生活、學習、交往方面的不便。

據統計,世界範圍內的口吃患病率高達1%。如果我們列一個中國「口吃」名人清單,我們會大吃一驚。韓非、司馬相如、李廣、魏明帝曹睿、魏國名將鄧艾、茶聖陸羽、唐詩人孟郊、國學大師王國維、哲學家馮友蘭、顧頡剛等等。

國際社會為加強對口吃的重視,於1997年在國際口吃協會等組織的共同呼籲下把每年的10月22日定為「國際口吃日」。

我們知道,語言與文字是一體的。而人的語言是通過聲音來傳遞的。但歷史上有一些有才的古人,卻因為口吃而不能以伶牙俐齒顯於人前,但他們卻以文字顯於當時並留諸後世。

據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

韓非是戰國時期韓國的王室公子,長於深宮之中。出身高貴的他,卻有口吃的缺陷。他的口吃為時人訕笑。雖不善於講話,卻擅長於著書立說。他愛好刑名法術學問,其理論來源於黃帝和老子。

韓非出身王室,按說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當他看到韓國漸漸衰弱下去,屢次上書規勸韓王,但他的主張不為韓王採納。

他不能為國家任用,而那些夸夸其談的文學遊說之士卻高高在上。當他臨死之前,他知道他成了時代的棄兒。

他的思維快於語言,所以他拚命著書。於是,《韓非子》流傳於後世,成為我國古代政治體制建立的理論範本。

西漢司馬相如口吃,卻善於作賦寫文章。其文賦司馬遷認為,雖然多假託的言詞和誇張的說法,但其主旨卻歸於節儉,這同《詩經》諷諫之旨有何不同?其辭賦華麗辭藻的背後是諷喻勸諫,接續了詩經諷喻的傳統。

有意思的是,漢語中有一個形容口吃的詞語「期期艾艾」。這個詞語包含了兩位「口吃」名人的典故。

「期期」說的是漢代大臣周昌。據《史記·張丞相列傳》載,他是一個直言敢諫的忠臣,當劉邦想立戚夫人所生之子如意為太子,朝中大臣皆反對。

周昌因為口吃,當時特別生氣,就說道:「我的口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陛下您雖然想廢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堅決不能接受您的詔令。」

劉邦聽了,很高興地笑了。如果沒有周昌的據理力爭,原來的太子劉盈就差點被廢掉了。

「艾艾」說的是三國時魏將鄧艾。《世說新語·言語》中記載,鄧艾有口吃,在自稱名字時經常重複「艾艾」。晉文王曾打趣說:「愛卿整天說『艾艾』,究竟是幾個鄧艾?」

鄧艾回答說:「『鳳兮鳳兮』,本是一隻鳳。」這個回答很巧妙,將自己的口吃與楚狂接輿對孔子唱的:「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這一典故聯繫起來。

所以,我們在此提出「正視人生缺憾,成就卓犖之才」的口號。因為上帝在關上你一扇門的時候,總會給你開一扇窗。不要畏懼各種缺憾,正視人生的不完美,才能成就自身的完美。

文以載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勞逸結合:生命除了被消耗 也應被保養
九月初九話養老: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