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盛唐時期日本多次派使者出使中國,後來為何停止了這項活動

盛唐時期日本多次派使者出使中國,後來為何停止了這項活動

古代史上,清末以前,中日兩國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尤其是在盛唐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貿易高度發達,日本就曾多次派遣使者來到唐朝,學習中國的先進技術和文化。二百多年間,向唐朝出使十九次,這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側面也可以襯托出唐朝的優勝與繁榮。

日本派遣使者到達唐朝,按照時間跨度和遣唐的目的,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大約在公元630到659年間,當時日本使者遣唐的主要目的是與唐朝搭建良好的外交關係,因為盛唐的強大,周邊島國慕名而來,除了拋出友好的橄欖枝外順便學習一下唐朝的政治政策。因為當時的日本與朝鮮關係微妙,日本需要仿照唐朝建立中央集權制來維護自己在朝鮮的既得利益,如果還有一點小私心的話,就是他們想要打聽一下唐朝的統治者對於朝鮮問題的態度。

第二時期在665到669年間,這次遣唐可以說是日本的無奈之舉,因為日本地勢狹小,人口又少,容易被其他大國孤立和欺負,所以需要和別國搭建友誼,但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的關係,日本國人長期處在閉塞又落後的環境里,落後就要挨打,多次與別國的戰爭都以失敗告終,日本為了維護與中國的關係,在這個時期,多次派使者來大唐,傳播善意,促進中日兩國友好的文化交流。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盛唐的強大,日本得罪不起,所以急於趕來抱大腿。

第三個時期是702到752年,相對來說這個時間線延續的比較長。這是時正值盛唐的巔峰時期,也就是拋物線的最頂端,這次日本的目的就比較簡單明確直白了,因為此刻唐朝的軍事、文化、技術都處在當時世界的先進之流,所以日本再次派遣的他們的和平大使來到中國,學習先進的技術,把唐朝鼎盛的果實帶回日本,加以研究和學習,廣泛的運用和傳播。

後期的大唐逐漸走了下坡路,日本派來的使者看到中國隨著政治的動亂而出現經濟文化下滑,人民流離失所的慘狀後,遣唐的人數漸漸減少,直到894年,日本終止了遣唐的活動,因為在不斷的借鑒學習中,日本的實力逐漸強盛,二中國開始一步步衰落,所以日本為了節省開支,不再派人來唐朝交流。

其實從這些情況就可以看出來,不論哪個國家都是慕強不慕慘,所以只有不斷強大才能掌握話語權,實力相當的國家之間才有友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布讀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中國軍神的日本老婆,被誣陷是日本的間諜,獨自撫養五個女兒
如果不使用核武器,美國和俄羅斯開戰,俄能夠打敗美國嗎?

TAG:阿布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