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多少不幸的婚姻,都是因為這一點

多少不幸的婚姻,都是因為這一點

文/月黃昏

公公婆婆共同生活了40年,也吵了40年,準確地說,是婆婆怨了40年。

但凡跟公公能扯上點關係的事情,幾乎就全是他的責任。

老家宅基地糾紛,鬧上法庭,不得安生,婆婆一提起就氣不打一處來:「都怨你老好人,別人才得寸進尺,半輩子住的憋屈!」

兒媳生孩子,沒有提前趕到:「都怨你,拖拖拉拉,你讓我在親家和媳婦面前怎麼做人?」

「一輩子沒有上進心,啥事情都干不好,跟著你吃苦受罪,一天福也沒享過!」

「要不是孩子,我早就投河自盡了!」

婆婆堅定地認為,她在婚姻里經歷的所有不幸,都是公公造成的。

其實這是生活中很多女性的真實寫照。

她們拚命地想讓伴侶承認自己錯了,認為只有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會對她有愧疚感,才會更遷就和理解自己,夫妻關係才會變得更好。

但是如果沒有改善,那麼這個家庭里的所有人都會受到傷害,包括伴侶,孩子,當然,還有自己。

而且在這種思維的牢籠里困的越久,就越不快樂。

這種思維和認知方式,稱為「受害者心態」。

同事小敏本身就是「怨婦」體質,半年前老公因為有一次出差途中和女同事曖昧不清,於是,這半年裡,我成了小敏的傾訴對象。

「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為他生了兩個個孩子,陪他一起度過最窮的日子,他憑什麼這麼對我!」

「他是過錯方啊,我就是要鬧,要抱怨,要仇恨,要懲罰他!我不好過,他也別想好過!」。

丈夫忍著,她覺得,你看,是心虛吧!丈夫辯解,左右都是錯,動不動就被趕出家門。

結婚紀念日這天,丈夫送給她一條價值不菲的項鏈,她卻冷嘲熱諷:不知道在外面買了多少送別的女人!丈夫終於怒不可遏,摔門而去,再沒有回來。

電話里,丈夫終於和小敏攤牌離婚,小敏傻眼了,她其實並不想真的離婚,她只是想用這種方式逼丈夫承認自己對不起妻子、且罪無可赦。

然後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丈夫的付出、示好的舉動、悔改的表現,就變成了對自己理所當然的補償。在得到的同時,卻不會有絲毫感覺,甚至還認為他是逢場作戲、虛情假意。

但是丈夫發現,妻子到最後認為他所說的,所做的,甚至還沒說的、沒做的,都傷害了她,簡直軟硬不吃。

他親眼看見當前這段婚姻的種種可能性都已經被堵上,欠妻子的債永遠也償還不清,那麼就只剩下離婚這一條路。

小敏幾乎把「我是受害者」的心態當做了籌碼,恨不得以此逼迫丈夫日日跪求承認錯誤,結果錯過了修復感情挽救婚姻的機會。

回想四年前,文章出軌。

馬伊琍剛剛誕下二胎,月子里的她,聽到這個消息,心該有多痛!

更有不嫌事兒大的網友在她微博下起鬨看熱鬧:「出軌只有0次和無數次」,或嘲笑她的忍耐、窩囊,等著看她接下來的狼狽與笑話……

作為公眾人物的馬伊琍所承受的痛苦絕對不會比現實中的你我要少。

然而,馬伊琍最終只寫下一行字,「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因為痛過之後,她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段婚姻,要留住。

就這麼簡單,那麼接下來的行動就圍繞這一決定而展開。

四年後,馬伊琍憑藉《我的前半生》斬獲視後,發表獲獎感言時,特地對丈夫文章表示感謝。文章轉發了馬伊琍獲獎的照片,說了四個字:「為你驕傲。」馬伊琍亦回復了四個字:「彼此成就。」

一切盡在不言中。

並不是鼓勵婚姻中面對出軌時都要選擇原諒,但事兒出了,及時止損和選擇原諒都是種選擇。要結束,那麼財產分割、撫養權爭取是當務之急;要繼續,那麼共同努力,給彼此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拆掉心裡那堵牆,哪怕每天改變一點點,婚姻終究都還是有希望的。

就像前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短視頻,即使在離婚邊緣,妻子仍然用:接下來的一個月,每天要親親,要抱抱,要說我愛你的方式,挽回了其實一直都愛著的丈夫。

馬伊琍想的通透,乾的漂亮。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負全責,就算錯不在她,也負。縱使身邊眾說紛紜,熙熙攘攘,卻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待千帆過盡,幸福就在不遠處。

想起木心曾說過:「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好的壞的,我們都收下吧,豈能事事都如你所願?承蒙時光不棄,終究是會收穫內心的波瀾不驚。

生活實苦,婚姻不易,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以後,會發現聲嘶力竭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有時候學會克制和咽下,也能掌舵婚姻。

無論哪種選擇,需要的是行動,而非日復一日地抱怨卻對如何改變現狀無動於衷。

馬伊琍式的理智隱忍以及張雨綺式的手起刀落都是種結果,「兩害相權取其輕」,想好了自己要什麼,就去做。

有人說,婚姻的本質是需要去適應的,甚至沒有什麼是必須的,每個人都在用自己認為合理的方式在婚姻里與伴侶相處。

但當女人一旦把自己視為受害者,夫妻就成為了彼此最大的敵人,婚姻就成為了短兵相見的戰場。

即使旁人想勸,也會發現,她好像對所有建議都置若罔聞,只沉浸在自己不幸和痛苦的感覺中。而且逐一否決所有的建議,並擺出成千上萬條理由,然後依然無路可走。因為無路可走,又懼怕離婚後直面孤獨的生活,於是繼續理直氣壯地控訴下去、抱怨下去、憤世嫉俗下去,周而復始。

最終,她還是那麼不幸,彷彿陷入一攤爛泥,動彈不得。

三毛在《如果有來生》里寫: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塵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蔭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樹木和花草,沐浴陽光,吸取養分,吃飽喝足了就努力生長,自己承擔生死,活的特別有尊嚴。

其實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為自己的悲歡苦樂和生老病死而活,其他人都只是客串,想讓別人對你負責,是種妄念。

看清這一點之後,我們都該明白:每個人,都要學會改變或接受各種的境況,承擔起自己的選擇和命運。

婚姻到深處,看見的全是自己。

一個人在婚姻里成熟的重要標誌,是在認清現實、接受現實之後,做出每一個改變: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認識到,這種受害者思維的危害性極大,不僅傷害到伴侶,孩子,也會深深的傷害自己,甚至影響在社交、工作中的表現。

其次,選擇更為客觀的角度看問題。從主觀上克制「受害者思維」先入為主地支配你的思想,進而做出更加客觀的判斷和行動。

第三,認識到自身價值,接納自己。我們可以成為更好更強大的自己,不為取悅丈夫,而是更好更強大會使自己更有力量。

第四,勇敢一點,走出舒適區。無論丈夫有多能幹、多愛你,都不要忘記自己也是獨立的存在,而且一個積極、堅強、主動解決問題的媽媽,也能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把「你為我做過什麼」變為「我為你做過什麼」。從受害者的角度對伴侶的挑剔,本質上是一種索取,如果過度了就會透支。如果常常問自己:「我為你做過什麼」,就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反省自身,正視和解決問題。

我們這裡提到的受害者思維,不同於婚內嚴重背叛、家暴或者巨大災難等情況,也不是讓我們只是學會逆來順受,而是在婚姻觸礁時,需要及時調整自身狀態,評估每種選擇的代價,繼而思考如何繼續生活。

講真,真的沒有人能決定你心裡的感覺,只有你自己。

圖片來源影視劇截圖

作者簡介:月黃昏,帶娃,上班,愛生活;讀溫暖的書,寫溫暖的文字。本文首發卡娃微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