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想重新「定義」國產電動汽車,韓寒成為首位車主!

李想重新「定義」國產電動汽車,韓寒成為首位車主!

《撩車》是創業邦推出的智能汽車新欄目,領域「老司機」想用接地氣兒的報道形式,帶你們愉快「撩」遍全世界智能車相關的產品、人和事。

本篇是欄目的第35篇報道,請細細賞閱。

互聯網圈裡,最懂車的兩個人,一個是李斌,另一個就是李想

前者創辦了易車網,後者創辦了汽車之家,無疑是國內最優秀的兩家汽車網站。比起李斌三次敲鐘的創業史,李想的創業路並沒有那麼通暢。前兩次創業都遇到了挫敗,2016年他從自己創建11年的汽車之家退出。

後來,這兩個老對手,重新站在造車這條新賽道的起跑線上。李斌,創立蔚來汽車,李想創立車和家。

李斌(左)與李想(右)

10月18日,李想這位80後白手起家的創業典範,發布了也許是他生命中分量最重的一個產品——理想智造ONE(以下簡稱ONE)。它還有個名字叫增程式電動車,在國內純電動車井噴的時期,李想用這種少人有挑戰的技術路線登場,試圖殺出一條血路。

22日周一早上,李想在微博上宣布著名作家、導演、賽車手韓寒成為01號車主。隨後開啟新車預約,到中午12點預約已經突破一萬台。

ONE這款車與一年前蔚來推出的ES8,有些相似又有些不同。

相同的是,它們都是電動車,都把國產車賣到了3、40萬級別,也都是新品牌的新產品。但不同的是,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解決電動車續航里程不夠遠的問題。蔚來有著充電三寶:充電樁、換電站、充電車。

而李想,則用了另一種辦法解決電動車裡程焦慮,給電動車加油

要麼死,要麼千億美金

1999年,李斌創辦易車網,那年馬雲的阿里巴巴剛誕生不久,劉強東還在中關村賣光碟。而剛滿18歲的李想,放棄了高考,正式加入第一波互聯網創業的浪潮。

2000年,李想創辦了一個聚集電腦硬體極客的論壇,泡泡網。但沒過幾年,李想預估到這個行業的天花板快到了。2004年,他和合伙人商量要選擇新領域,後來便有了汽車之家。

「在市場爆發的時候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平緩或者下滑的時候,再努力就沒有用了,圈地變成了搶地」,李想回憶時說到。

李想和埃隆·馬斯克

2014年,李想從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手裡接過車鑰匙,作為首批車主開走了劃時代的產品——純電動汽車Model S。他再次感受到新時代的到來,一個屬於電動、智能汽車的時代。

也就是那一年,風光無限的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宣布開始造車,UC優視聯合創始人何小鵬創辦小鵬汽車。當然,還有李想的老對手、老朋友,易車網創始人李斌

蔚來在紐交所上市時的李斌

有趣的是,李斌在創辦蔚來汽車時與李想有過交流,兩人一拍即合,李想也成了蔚來汽車的早期投資人。在蔚來汽車上市時,李想仍持有1.7%的股份。

當然,李想並沒有和李斌一起造車,而是自立門戶。他在2015年,也就是李斌創辦蔚來汽車的第二年,創辦了車和家。

因為,他的想法很簡單、很粗暴:我已經做了一個百億美金級的公司了,我真的想打造一個千億美金級的公司。

出師不利

起初,車和家這個品牌有兩個項目,一個就是小而美的SEV(Smart electric vehicle),另一個就是現在的SUV項目。

不幸的是,SEV項目在今年初宣布夭折了。

一開始,李想預判相關法律法規會在2016年出台,但眼看著到了2018年,低速電動車的相關法規還沒出來。再則,起初為分時租賃打造的模式並沒有可觀的盈利期望。

SEV

最終,SEV項目就停止了。

李想總結起來,SEV並沒有失敗,而是戰略選擇。「就跟你有2家公司。一家公司確定性的回報率有50%,另一家確定性的回報率是3%。我肯定要把錢都投到50%上面去。」李想這樣形容放下SEV項目轉戰SUV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SEV的底盤現在被用在新石器無人駕駛配送車的項目上。雖然明顯是屈才了,但在政策面前,別無他選。

SEV夭折之後,李想的又選了一條另一條不好走的路——增程式電動車

在中國,增程式電動車的定位有些尷尬,這與國家政策有些關係。

不同的地區,對待增程式電動車的態度都不太一致。上海地區,增程式電動車又能夠獲得與插電式混動車相同的「滬AF」新能源車牌。但北京地區,增程式電動車不能享有新能源號牌政策,也就是說你需要汽油車指標才能買增程式電動車。

這樣的混亂情況,在今年或許有所改觀。今年五月,國家發改委向有關部門發布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增程式純電動汽車統一歸到純電動車投資項目裡面。但該規定具體何時落地,仍沒有定數。

增程式就是電動車,發改委這麼說的,不要問為什麼!問發改委去

這一次李想的想法很理想。

「北京我們不擔心這個問題,我們有超過90%的實際用戶都是換車用戶。北京這600多萬存量的燃油車用戶是我們更在意的群體。而且北京電動車號牌已經排到2023年了。」在媒體採訪中李想說道。

至於為什麼說是理想情況呢,因為在北京手握新能源車牌、又沒有合適的車可選擇的消費者,依舊不佔少數。所以,在用戶群體面前李想做了一個取捨。

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

李想,是一個擅長做取捨的產品經理,從發布會上就能看出來。

但這還是不夠他講,整個周末李想與理想智造在微博上發布了大量視頻和文字,從增程式的技術到車內交互系統,仔仔細細又介紹了一遍。同時,他還耐心的回復一些網友的質疑與疑惑。

要說產品最大的特點,有網友開玩笑稱,這是一款能夠加油的電動車。

韓路在給車和家初代車型加用金龍魚油桶裝的汽油

所謂的增程式電動車通俗一點說,它既可以充電又可以加油,但油只是給增程器發電用的,歸根結底,車還是靠電驅動。

所以,它具有汽油車的續航,也兼顧了電動車的高性能、低噪音、低排放等優勢。當然,這種增程式也有一些瑕疵。

實際上,寶馬i3和日產的Note,就曾經用過增程式這種方法來提高續航。但這兩款產品都存在噪音嚴重、整車抖動、油耗高等問題。此外,廣汽、吉利等知名自主品牌也都在布局這條技術線路,但還沒有大規模推廣,自然也是有他們的原因。

拖垮過不少共享汽車公司的寶馬i3

但李想認為,「我們相信用戶的需求決定一切,他們(傳統車企)為什麼不去做?其實挺簡單,哪怕今天電動車他們也沒有認真做。」

不少傳車企為了追逐政策補貼,製造了大量為補貼而生的產品,甚至還有人為了提高續航而犧牲安全性。「以往的增程純電續航里程做到能夠拿到補貼就結束了,我們初衷是為了解決消費者實際的問題。」李想說。

所謂的按照李想的說法,他們解決了傳統增程式90%的嚴重問題。並且與表現不佳的產品完全相反。「不能因為之前的廠家沒有把觸屏體驗做好,就認為iPhone沒有能力做好觸屏。」 他非常自信的在微博上說到。

如果,ONE真如他所說,不僅解決傳統純電動的續航問題,還排除了傳統增程式電動的技術阻礙。說重新定義,或者顛覆,並不為過。

不僅要解決里程焦慮問題,還要優化車內交互。

如今,很多車企把大屏幕的設計理解為智能、高科技,但其實不好用的大屏,最後連導航都要依舊靠手機來完成。

邦哥最近體驗了榮威新推出的純電動車型Marvel X,且不說370公里續航夠不夠用,車內那塊19.4寸中控大屏被稱為智能汽車的賣點卻滿是槽點。在實際使用時,你就會發現該系統反應遲鈍,而且二三級界面過多,對於一個駕駛員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

李想用四屏交互系統,與全車智能語音相結合,全部採用一級界面,一個按鈕、一句話完成指令。

同時用高通驍龍晶元搭配Android車載系統來服務娛樂系統,德州儀器晶元搭配Linux系統服務車載電腦,並通過物理隔離,保證絕對不會死機、黑屏。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時間蔚來ES8車主就反應,剛到手4天的新車開到半路,系統出現黑屏。這樣的情況,在其他純電動車身上常有發生,甚至特斯拉也有發生。

李想在微博上回復一位網友說:「(我的產品)你隨便開就可以,根本不用擔心亂七八糟。買一個車沒有道理讓用戶這麼糾結的,過去大部分電動車把大家培養成了兒子。

造一台比寶馬X5還好的車,但只賣X5一半的價格,不到40萬元。自建工廠、直營店賣車、全系都是標配。在李想眼裡,車和家只做良心的產品、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李想認為增程式的道路是正確的:「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中增程式和純電動車會各佔50%的市場。」 其次,他還認為現在用的鋰電池中的稀有金屬產量有限,而且價格持續飆升。他相信,增程式+純電動的品牌路線會是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其第二款產品純電動轎車將於2021年問世,李想說:我們只做這好兩款產品。

寫在最後

其實回過頭來看,李想在創造車和家時,與當年創立汽車之家時有著同樣的原則、方式:

第一條是我們的原則,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條是我們的判斷方式,做正確的事,不做容易的事。

理想智造ONE,不跟風做純電動車,而是選擇非主流的增程式電動車。但一切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用戶使用電動車時的里程焦慮問題,在此基礎上用良心的配置和人性化的功能去滿足客戶。雖然備受輿論爭議,但他們依舊堅信路是對的。

正如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在《從0到1》書中所說:

企業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個壟斷企業都是靠解決一個獨一無二的問題獲得壟斷地位;而企業失敗的原因卻相同:它們都無法逃脫競爭。

理想智造ONE究竟能走多遠,至少它比大多數跟風的純電動車跑得遠。因為你可以為「理想」加油!

福利到!

邦哥在此送出一本由車和家提供的,理想智造筆記本一個。獲取方式如下:

步驟1,轉發本文章至微信朋友圈。

步驟2,將轉發後的朋友圈截圖,並將截圖通過私信的形式發送至微信公眾號後台。

我們將抽取第10位發送截圖的朋友,送出這本筆記本。(進群還有抽獎送雜誌活動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42歲,他砸10億,買了一張去月球的機票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