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鷹兔鬧彆扭,今天這個分析視角很有意思

鷹兔鬧彆扭,今天這個分析視角很有意思

原標題:鷹兔鬧彆扭,今天這個分析視角很有意思


話說藍星上有兩口最好的水井,一口是賊鷹家的,另一口是中華家的,過了沒多久,賊鷹家的水井不知咋的,水越來越少,都快枯了,而中華家還在源源不斷地湧出清涼的井水。一天,賊鷹發覺自家的井水越來越少,便盯上了中華家的水井,仗著自己鷹爪鋒利,家丁粗壯,踹門而入,嚷嚷著就要霸佔中華家的水井,可中華家也不是吃素的,劃著小火柴,放了幾個二踢腳,噼里啪啦一頓亂炸,就把賊鷹嚇跑了。事還沒完,賊心不死的尖嘴鷹又舉著大喇叭在全村說中華家的壞話,還威脅大家不要跟中華家來往,搞得整個村子雞犬不寧、烏煙瘴氣。


故事講到這,鐵友們會問了,賊鷹家辣么有錢,還缺口井么?花錢打一口不就得了,我跟你說,真要這樣,那可好辦了,老蔣必須先在自己家後院打一口,而且還是蒼井!



以上就是當今我們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制霸藍星的鷹醬,家裡的餘糧不多了,還欠著大伙兒幾屁股債,為了保住霸主地位、為了繼續剝削全球,發動了貿易大戰。


雖然現階段中美之間的主要矛盾是貿易爭端,可是從更宏觀的角度、更長的時間軸來看中美兩國的世紀博弈,就是一個存量VS增量的關係。歷史的過往和世界趨勢決定了抱殘守缺的特朗普註定贏不了貿易戰,更不可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人類文明史充滿了存量與增量的博弈


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思維決定格局,格局決定高度,高度決定地位,地位決定命運。這句看似有些雞湯的話,實際上不僅僅可以用在個人的人生奮鬥上,同樣也可以放到國家的大政方針的政策制定上。我們把這碗雞湯送給特朗普,希望他能有所頓悟。


其實,人類上千年以來的文明史當中,一直都是存量與增量之間的較量。一旦某個文明達到鼎盛之後,就會抱殘守缺,死守著自己的存量,忽視了增量的存在,繼而盛極而衰,最後被新的文明所取代而走向滅亡。


存量的博弈就是零和遊戲,村裡的這口井我們家獨霸了,整個家族就可以存活下去,別的家族要麼被迫遷居、要麼依附於我這個家族、要麼直接滅亡。


像古羅馬、古希臘、古波斯、古巴比倫、古埃及等等文明,一旦土地擴張達到極限、人口規模達到臨界點,國內的統治成本急劇增加,再加上統治階層的腐化墮落,很快就滅亡了。


中國的古代王朝也是如此,不論君主是昏君還是明君,是勤政還是懶政,都逃脫不了歷史輪迴的周期性規律。因為這些文明和王朝都擺脫不了一個人口陷阱——馬爾薩斯人口陷阱論。這個理論的大致意思就是,一定歷史時期人口無限制增長,導致各種資源生態環境境況惡化所引起的惡果,即當人口與資源等生態環境平衡破壞時,人類將因饑荒、戰亂、疾病等而導致大量死亡、滅絕。



馬爾薩斯人口陷阱理論模型


人類人口增長的實際情況


1968年,美國的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宏進行了一項超黑暗的實驗,就是想研究:如果地球的人口密度已經達到極限,人類社會將會怎樣?


首先他在馬里蘭郊區的研究所建立了一個老鼠世界。在這裡他將建設一個老鼠王國,設有自動的水和食物投放器,生活在這裡的老鼠衣食無憂,沒有天敵、沒有自然災害。唯一限制它們的只有空間。約翰卡爾將這個裝置稱為:老鼠的烏托邦。


初期,這群老鼠十分悠然自得,吃了睡、睡了玩、玩後造小老鼠。老鼠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強的,一開始只有4對老鼠夫妻,每55天它們就會翻一倍。於是這個封閉的老鼠王國裡面,很快就充滿了第一代老鼠夫妻的子孫。在第315天時它們的數量達到了620隻,然後,一切停止了。




620隻老鼠是這個王國的極限值,此後數量一直下降。當試驗600天的時候,最後一隻小老鼠誕生,這個老鼠的世界開始徹底崩潰。


從第315天開始,老鼠的行為就出現異常,幼崽被驅逐,雄性老鼠無法保衛自己的領地和雌性。老鼠之間互相撕咬攻擊,甚至出現了雄性老鼠互相交配的情況!最終,老鼠王國土崩瓦解,存活下來的老鼠也彷彿行屍走肉,完全失去了活力和繁衍能力。


這個試驗震驚了整個西方,更讓那些精英階層不寒而慄。把這個試驗套用到整個人類社會,不也是如此嗎?這個暗黑實驗的結果引發了一場大討論,甚至引出了精英人口用基因武器滅絕全世界九成的「垃圾人口」的陰謀論。

在古代中國,因為生產力所限,產出的糧食決定了養活的人口。一旦超過這個臨界值,或者遭遇自然災害,馬爾薩斯人口陷阱就會出現,戰亂、饑荒,王朝更替。


改變這一規律的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人類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躍,隨後人類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化時代、信息化時代,造就了一個多世紀的高速發展。但是,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發展,天生的掠奪性和剝削性,就是存量的博弈。當殖民地和市場不夠的時候,發達國家之間就開始了群毆,由此爆發了慘絕人寰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次大戰後,冷戰開啟,刺激了應用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核電、新醫藥和綠色農業革命使得人類經濟爆發性增長,同時人類的人口規模與壽命也明顯增長。但是即使在現有的科技水平下,現有的生產力水平也只能讓相對少數人過上比較舒適的生活,比如發達國家的將近8億人口。


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只能在發達國傢俱樂部的門口徘徊。因為這群先富起來的既得利益者恐懼於新成員的闖入,打破他們富足、寧靜的生活。


二戰以後,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成功擠進了發達國傢俱樂部,總人口不到1億,並沒有產生多大的危機。但是,1978年開始,一個十億級人口規模的經濟體正在飛速跑進發達國傢俱樂部,你說作為藍星的扛把子,能不緊張嗎?


人類文明的結局會是馬里蘭科學實驗室裡面的那群老鼠嗎?


存量博弈的思維模式——我向前走不動了,我就只能狙擊追擊者不要趕上來。


什麼是存量博弈論呢?就是在總體份額相對一定的情況,各個主體之間的爭奪博弈。什麼是增量博弈論呢?就是在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的爭奪博弈。


存量博弈論,是一種零和思維,而增量博弈論是一種共贏思維。

2010年5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接受澳大利亞電視採訪時,向全世界明確宣布:如果10多億中國人口也過上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和災難,地球根本承受不了。


如今同樣的話再次出現,10月11日特朗普在福克斯新聞中再次向世界聲稱:中國人好日子過太久了。



最近,特朗普總是要求WTO改革,在新的自貿協定中加入「毒丸條款」,說美國後悔讓中國加入WTO,那當時為啥美國沒有預料到會是今天這個局面呢?


2000年左右,美國經濟如日中天,一大批互聯網公司在矽谷成長起來,成為美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但是人類寄予厚望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卻遲遲未能降臨,甚至連摩爾定律也逐漸失效了。


校長註:摩爾定律是戈頓·摩爾(Intel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提出的,主要預測是「集成電路晶元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20世紀半導體製造工業的高速發展,導致了摩爾定律的出台。根據摩爾定律,10nm(intel標準)晶元應該16年就量產了,可是現在等同10nm的台積電7nm才開始量產。在找到新材料之前,5nm將是現有硅材料極限,再往下量子隧穿效應將會很難解決。


別看現在的美國依然在高科技領域獨步全球,可是這些應用技術是幾十年以前的基礎科學進步的產物,從愛因斯坦那一代之後,人類文明鮮有重大的基礎理論科學突破,似乎被三體人的「智子」技術給鎖死了。




三體人的智子化作美麗的人類姑娘監視著人類文明的發展

是的,毫不誇張的說,人類關於基礎科學理論已經停滯了將近70年。我們現在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應用科技的發展。沒有新的突破,就意味著增量的喪失,那麼美國只能在存量博弈當中儘可能多佔一點,確保自己的霸主地位。


而且美國的傳統產業的代言人還在用國家體制限制新興科技產業的發展。比如波音打壓高鐵,傳統汽車業打壓特斯拉和谷歌無人汽車等。這就是產業間的存量博弈。除了產業間的存量博弈,美國各個階層內部也在進行存量博弈。


2016年特朗普在競選時丟出一個重磅炸彈:2015年全美老百姓中位數收入比2000年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降低了4000美元!2000年美國GDP是10.28萬億美元,同期人口2.8億;2015年是17.9萬億美元,同期人口3.2億。15年間,人口增長14%,財富增長74%,美國老百姓收入中位數卻不增反減!



美國的「革命群眾」心向「延安」啊


那麼財富都去哪兒了?2011年爆發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似乎給出了答案。


美國人對於中國的恐懼也來自於自己發展停滯的憂慮。



當年,美國竊以為把中低端製造業轉移給中國等新興市場之後,本可以輕裝上陣在高科技領域繼續引領全球,3億人口的富足生活還是挺美的。他們千算萬算,沒有想到中國追趕的步伐如此之快,更沒有想到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瓶頸期,自己想爬得再高,似乎找不到可以攀登的路徑,想回到山腰,卻發現已被中印等國佔據,特朗普時期的美國正是上上不去下下不來的尷尬境地。


同時期的中國,經濟總量不斷增長、老百姓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整個社會是一個不斷快速增長的增量社會。各行各業之間也是在不斷擴張,即使國內產能已經過剩、國內市場趨於飽和,還有轉型升級和海外擴張兩條路可以選擇。

此時,中國雄心勃勃地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已經集體陷入焦慮的美國精英階層在無法做大蛋糕的情況下,只能拚命維護已有的蛋糕份額了。


這就是一個存量與增量的世紀博弈!


中美的思維差異決定了博弈的結果


中國政府在貿易戰之前就警告說,貿易戰沒有贏家,雙方都會損失,老百姓都會承受更多的痛苦。但是,特朗普的一意孤行不是他個人的意志,是整個統治階層內部經過計算之後的集體決策。


前面已經說到美國內部的存量博弈,為何特朗普不對內進行改革呢?屁股決定腦袋,商人不可能革自己的命,白宮就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即便他們內部有分歧,但是集體搶奪老百姓的財富是一定的,國內搶不了了,矛盾激化,就到國外搶。


特朗普現在不僅對中國極限施壓,對歐盟、日本、加拿大等一干盟友也是敲骨吸髓,發達國家內部的競爭迫使這些國家另謀出路,也在持續地瓦解美國霸權。


現在,歐盟提出建設自己的貨幣結算體系,繞開美國主導的SWIFT,日本首相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積極謀求加入「一帶一路」。老大這裡的存量不夠了,那麼小弟只能去蹭別人家增量了。



國外在積極尋求增量,老美內部的增量與存量博弈也在發生變化。在國內,特朗普不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經濟結構調整更是無從談起。他只能利用貿易戰轉移國內焦點,用提前透支的減稅政策來營造靚麗的經濟數據,意圖重振製造業,還是在存量的漩渦裡面打轉。


他的一系列經濟措施還是全民買單,受益最大的依然是頂層富豪。

中國一直在做增量的工作,而美國或者說整個西方都是在存量的漩渦里打轉,最後自然是走進死胡同,成為馬里蘭的老鼠。所以從整個人類文明的角度來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成功,這樣才能帶領整個人類尋找到新的發展方向,突破存量漩渦,走向新的紀元。


10月15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逆勢增長6%,總額超過7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投資目標國家。長期霸佔第一位置的美國在第二季度外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已成負值。這說明,精明的外國投資者知道把錢投資到哪裡才會賺錢。


最大的增量,還是科學技術的創新。


想要突破之前的存量悲劇,就必須提高生產力。而中國,是新的工業革命、科技革命最有希望的搖籃。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最火熱的新科技領域: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可控核聚變、量子科技、物聯網、醫療革命等領域,中國都是進步最快、資金最充裕、市場最廣闊、實驗最佳的驗證平台。


想想看,這些劃時代的、足以顛覆現有生活方式和生產關係的科技發明,哪一個不需要海量的投資、豐沛的實驗數據(人口規模決定了應用場景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包容開放的市場(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


美國政府能做到這一點嗎?印度政府能趕上來嗎?所以大家才把錢砸向中國、把技術轉移到中國,這不是特朗普一個貿易戰、美國政府的遏制與打壓就能改變的。


大勢所趨,龍騰東方!


本文由小強為《蔣校長精選》獨家撰稿,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蔣校長無關,版權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校長 的精彩文章:

【點兵 10】中國航母甲板地勤會怎麼分工?看完明白了
一炮干翻一棟樓,為了懟大毛,烏克蘭人從博物館把這位爺請出來了

TAG:蔣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