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話劉力紅:三分治,七分養

醫話劉力紅:三分治,七分養

01

2016年4月28日 18:14

三分治,七分養,這是定論,是務須認識的問題!身心的每一次病痛,其實都在告訴我們,我們沒有養,或者養不到位。只是每當一次病痛獲得暫時的療愈,我們大都好了傷疤忘了痛,不明白這是一次告誡!亦不知治療的功效即便做到圓滿,也只是三分的作用。

開通微博以來,很切身的感受是,關心治的多,關注養的少,此恰如醫聖張仲景於《傷寒論》序中所言:「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瘁其內,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養之一途,無外身心兩路。養心要在適情,所謂恬淡,所謂虛無,都在超越情緒的把控,不做情緒的奴僕。心一旦沾情(緒),便就無暇顧及五臟,真氣亦就不能從之。養身則不外衣食住行,當於此四日用中體察何以為養?!四日用中,以衣為首,足見衣養之重要!

今日為寫此小文,一時入神,竟是錯過了高鐵。候車室內,晃眼望去,露大腿的多半是女性,這便是完全沒有衣養,諸多婦科疾病之因亦就由此種下了。只待何時收穫罷了!至於食養,放眼望去,更沒幾個會得。現今人們只知要吃什麼,卻全然不知怎麼吃?!慌慌張張也是一吃,忙忙碌碌也是一吃,談笑風生也是一吃,邊玩手機也是一吃,完全不理會聖人何以要規定「食無言」。如此之食,只是飽了肚子,養了三高,於生實無大益!

趕緊收筆,再錯就沒有車了!

02

2016年4月28日20:00

總算沒再誤車,可以安心寫上幾筆。

養之與治,養是共法,治是別法。所謂共法,人人皆一,都要遵守;所謂別法,隨病證不同,因人而異。之所以凡屬微博里的問病,皆一概不作答,實是無法答之!此中究里,還望大家能夠參透,能夠諒解!

比如前面的衣養即是共法,不能違背。衣之造用,除了遮體,更重要是保暖禦寒!除了《黃帝內經》這部寶典與黃帝有關,衣物的發明亦與他老人家分不開。衣之與醫(yi)同音同聲,實不是偶然啊!醫聖仲景的論著不以旁的命名,實是要大家明白寒的危害,不僅百病多從寒上起,就是百死亦多由寒而致。《傷寒論》序中道述仲聖家族之諸多死亡中,傷寒十居其七,照我看來,今日之死就不只這個數了。因為現今有太多造寒的機器充斥在我們的四日用之中!

在老家湖南,有這樣的古訓:端午未過,不送寒衣!端午是什麼時節?已是盛夏了。這個時候才送寒衣,棉衣棉褲才收入箱底。古人防寒到了這個程度,寒之傷人可見一斑了。只是到了今日,到處冷氣開放,恐怕已無端午可言了。寒衣送乎?不送也!

摯友一弘先生,深通易理,謂治病重在斷寒根,如何斷寒根呢?就是要特別注重下肢的保暖。若以這一點來觀照當代,寒根難斷啊!這便知今日病的不好治。

寫到這裡,前座的女子下腹絞痛,一看,又是穿短裙的!只好收筆,且去援援手吧!

3

2016年5月6日

接著上面的話題,繼續談談衣養。

昨日立夏,進入夏三月,《內經》謂之「養長」。所謂「長」者,伸展壯大之意,夏三月天地給我們呈現的就是這樣一幅氣象。無論夏天的烈日,還是萬物的蕃秀,無不是這幅氣象的寫照。而養長正是要和上這一氣象。

隨著天氣的炎熱,我們卸下了冬春的層層厚衣,肌膚充分地向天地「伸展」,女孩子們更是迫不急待地換上了短裝!因為炎熱,皮膚的腠理充分開泄,汗液隨之而出。汗是機體排除寒邪的最重要途徑,深秋以後,由冬至春,三季裡面積聚的寒邪,經過三個夏月的汗出,便能所剩無幾!所以,夏日裡使皮膚常處於開泄潮潤的狀態,便是最容易實現的「養長」!只因現代科技的發達,空調冷氣的普遍開放,反使老天賜予我們的垂手可得的養長變得困難重重!

昨日又一次乘坐動車,坐我右前排的兩位美女青一色的短裝,一位超短裙,一位超短褲!車廂內的溫度不知多少?反正我下穿著帶襯的牛仔褲,上身長袖襯衫外加一件夾克,正覺得合適。大概過了一個小時,穿超短褲的這位女子先是右大腿上起了小片風團,不久左臂近肩更泛起了大片風團。這不就是《傷寒論》太陽篇說的:「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嗎!

夏天室外室(車)內溫差甚大,常常是一下驟降十來度,相當於瞬間換季。除非是煉成了九陽神功,否則有幾個身體能夠適應這個變化?為什麼有「卒病」一詞呢?卒是突然的意思,突然的變化,機體不能適應,就容易導致疾病。人在寒冷的環境,很自然的反應就是全身緊縮,緊縮正與伸展相反!非不養長,直是殺長!所以,起個風團蕁麻疹還是小事,要是寒氣深入,百病不就由此而生了嗎?!如果看到此文的朋友里,有搞服裝設計的,不妨在這事上動動腦子,既能使愛展露的美女帥哥們在室外充分地展露,又可以讓她們進入室(車)內不受寒傷。若做好了這件事,可以免除多少病患,真正是功德無量啊!

車到站了,就此收筆!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劉力紅老師的新浪微博。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編輯整理:致中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中文化 的精彩文章:

養生看看大拇指,就知道你肺部是否健康,養肺只需…!
故事三個小故事,滿滿的人生

TAG:致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