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余光中 | 最後的鄉愁,都將魂歸故里

余光中 | 最後的鄉愁,都將魂歸故里



微信改版,咱們可能就走散了!


給我們加顆

小星星

吧!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  → 

點擊右上角「

...

 → 

點選

設為星標

 

 






這是一個大師逐漸逝去的年代,


我們的年代,


能否跟得上大師們的腳步?






余光中曾說:「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一片后土……這許多年來,我所以在詩中狂呼著、低囈著中國,無非是一念耿耿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會魂飛魄散,被西潮淘空。」




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劃分為三個時期:舊大陸、新大陸和一個島嶼,舊大陸是祖國,新大陸是異國,島嶼則是台灣。



他21歲第一次離開舊大陸去島嶼,30歲第一次離開島嶼去美國求學。第一次離開,思念的是台灣,後來,思念的是祖國,再往後,變成對中國文化——漢魂唐魄的無限眷戀。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從小,最耳熟能詳的便是先生的這首《鄉愁》,即便好多年後離開家鄉,想家的時候最先想起的便是這首《鄉愁》。







人往往是在離開了自己生活的土地之後,反而對故鄉有更深刻的認識

,」余光中說,「在台灣,我們還大陸和台灣,可到了美國就不管了,都是一個中國。」凡華人所在之處,思念祖國的情愫總是共通的。




淺淺的海峽,國之大殤,鄉之深愁

!」余光中充滿深情的話語,令海內外多少華夏兒女感慨唏噓。一次演講時,一位學生曾向余光中問道:「在您的《鄉愁》中,只寫了小時候、長後、後來、現在四個時間段,卻沒有寫將來,如果請您續寫,那麼您將怎樣寫呢?」余光中笑答道:「

將來啊,鄉愁是一座長長的橋,我來這頭,你那頭。

」 




「其實,鄉愁永遠是一條不歸路」。

余光中說,近年來,他經常來往兩岸,意識到不能再寫往日的「鄉愁」了。「哪裡還愁呢?全新的環境和全新的生活感受讓我更願意進行詩歌的紀實創作,於是,我將鄉愁拐一個彎,創作出一系列既源自於鄉愁,又明顯不同於昔日鄉愁的詩歌作品。」 






多年前,余光中在上海的幽默言談引來觀眾陣陣掌聲。




他說:「詩歌喪失讀者,詩人應該自問,寫得夠不夠好。

並非要一目了然,但要讓讀者能夠循著你的詩歌進入你的世界。

詩人要反躬自省,如何寫出更深入淺出的作品,而不是責怪讀者都去聽流行歌了。

不過我有些冤枉,我的詩很少有人不懂的,卻要常常替看不懂的詩人辯護。」「

我最得意的詩還沒出現,所以我還在繼續寫。只要還在寫作,我就覺得自己還死不了。








「私德有如內衣,臟不臟自己知道。聲名有如外套,美不美他人評定。」

不用手機的余光中編的這條簡訊,也許可以讓我們循此去了解這位詩翁的另一面。




文壇大師梁實秋稱讚其「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如今,詩人遠去,詩心與詩作長存。






一首《鄉愁》讓無數內地讀者認識了余光中,「鄉愁詩人」的符號也遮蔽了余光中。

那麼,在《鄉愁》之外,他是什麼模樣?




對中國傳統文學的追求貫穿了余光中的一生。

在台灣島內,他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護衛者。




2005年,陳水扁當局就提出過調降高中教材文言文比例,遭到台灣文學界、教育界強力反對,余光中是其中先鋒。他曾說,

如果將文言文拋棄不用,我們將會變成「沒有記憶的民族」。

今年,台灣當局教育部門再次審核新課綱內容,有意將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上限降為30%。余光中和超過5萬位各界人士參與了反對削減文言文課文的聯署,

最終使得備受關注的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維持45%至55%不變。








2009年,余光中先生參加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第二十七屆文化講壇,發表演講《愛護我們的母語》,他說:




「我們也不能說那麼久(幾千年)以前的語言文字一定就是文言文,

中國的詩詞曲雖然年代很久,可是根本就透明如白話。

蘇東坡的《念奴嬌》、《水調歌頭》等等,大部分人也都能讀得懂。

所以到了現在,古代的一些名句都變成成語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雪泥鴻爪』、『不識廬山真面目』等等。

一位作家的好句子變成了後人的成語,這是一種了不起的文化遺產。







記憶中被余光中先生的文字美到過幾次,第一次是《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剎那,剎那,永恆


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外,等你,


在剎那,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隻手應該採蓮,在吳宮


這隻手應該


搖一柄桂漿,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墜子一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里,有韻地,你走來



以為這是把雨的美寫出極致的了,江南的雨,絲絲縷縷全是柔情,這雨,不是下在當前,是從彩虹里走來,從蓮花里走來,從那觸摸不及的姜白石的詞中走來,為了赴這一場約,她已穿越了千年。







直到後來讀到他的《聽聽那冷雨》: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雨是女性,應該最富於感性。雨氣空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林之後特有的淡淡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的蝸牛的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緊,那腥氣。


 


讀罷,彷彿已經置身於他筆下的那種情境無法自拔,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美哭了」。




由此可見他對文學藝術性的追求。




早在1963年,余光中推出第一本散文集《左手的繆斯》時說,文學家的思維神經要飛揚靈動起來,表現世界的色彩斑斕的圖畫,把「血自我」的心靈注入指間,注入筆端,變成交響樂一樣的「藝術的藍色」。








他對現代散文藍圖的構想是「我所期待的散文,應該有聲,有色,有光;應該有木簫的甜昧,釜形大鼓的騷響,有旋轉自如像虹一樣的光譜,而明滅閃爍於字裡行間的,應該有一種奇幻的光。

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他的思想與文字相遇,每如撒鹽於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




蟠蛟走蟒,餓成爪形的山系,水浸風吹,鑿成體魄攝人的雕塑巨構,在平曠的科羅拉多河城上,供數十哩的崢嶸。那氣象,全看你怎樣去讚歎。欲觀其實,則你看見棱剛競起的連嶂之上有連嶂。欲觀其虛,則連嶂阻隔,形成好深邃好險峭的峽谷。寸草不生的巨幅絕壁上,露出層次判然的地質年代,造石的紋路切得好整齊。氧化鐵的砂岩,在濕度近零能見度至遠的高原氣候里,迎燦亮但不燠悶的陽光,晃動黃褐欲赤的面容。闊大的肅穆並列著,如一頁頁公開的史前秘密,恐怕連印地安的老祭師也讀不出什麼暗示。但表情笨拙的岩石,反而令我感到單純的溫暖和親切。——《咦呵西部》




這是一種磅礴大氣的美,這不毛石山的大自然在余光中看來別有一番欣賞價值,因為這景觀中有一種讓人精神亢奮的「龍」氣,令人想起中國古代大賦文體的

「鋪采摹文,體物寫志」

,聲情和暢悅耳。




余老先生曾經說過:「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如果我們不讀古詩詞,不讀古文的話,就會成為沒有記憶的民族。」










若逢新雪初霽,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著皓影


上面流轉著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


月色與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絕色》




咪咪的眼睛是一對小鳥,


輕捷的拍著細長的睫毛,


一會兒飛遠,一會兒飛進,


纖纖的翅膀扇個不停。


但他們最愛飛來我臉上,


默默地盤旋著下降,


在我的臉上久久的棲息,


不時撲一撲纖纖的柔羽。


直到我吻著了我的咪咪,


他們才會合攏飛倦的雙翼,


不再去空中飛,飛,飛,


只靜靜,靜靜的睡在窩裡。




——《咪咪的眼睛》




余光中稱范我存為「范咪咪」,初交往時,余光中從未問過表妹的真名——收信人上寫的竟是表妹的小名:范咪咪。




愛上一個詩人,或被詩人愛上,是件幸福事。詩人愛為心上人寫美麗的深情的詩句。但,和詩人相愛,一起生活,並非滿滿的儘是歡樂。




柴米油鹽,哪一樣不是生活中瑣碎又必須操心的小事。所幸,「包容」是他們婚姻中最必不可少的品質。




余光中與妻子范我存結婚照




「她的優點很多,」

余光中說,

「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我們能契合,而且她能充分和我的事業、我的朋友融成一片。我們不但有共同的興趣、嗜好,又有共同的朋友,婚姻怎麼會不穩固呢?」




范我存說:「結婚後,他百分之百相信我、依賴我,雖然他不是常會說甜言蜜語體貼的丈夫,但是他以行動來表示對我和孩子的愛。」




他們一同走過60餘春秋,伉儷情深。




一九六四年廈門街故居門前,與珊珊、幼珊、佩珊






先生曾說:

世界上高級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級又有趣的人卻少之又少。高級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歡,又高級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親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他的去世,讓這世上高級而且有趣的人又少了一位。




下面分享先生的十段話,斯人已去,我們能做的,除了緬懷和記住,更應該好好讀讀他的作品,好好將他念念不忘的傳統繼承下去。




1


旅行之意義並不是告訴別人「這裡我來過」。是一種改變。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讓人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在旅途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你才能了解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寬廣;這樣,我們才會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2


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裡,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在窗外喊誰。


——《聽聽那冷雨》




3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流浪漢,但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


……


選擇平庸雖然穩妥,但絕無色彩。不要為蠅頭小利放棄自己的理想,不要為某種潮流而改換自己的信念。


……


你是個獨立的人,無人能抹殺你的獨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協。


——《給未來的你》



4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李白追月逆江河


包黑斬龍順民心 


豪氣壓群雄,能使力士脫靴,貴妃捧硯;


仙才媲眾美,不讓參軍俊逸,開府清新 


我輩此中惟飲酒 先生在上莫題詩 


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憶李白》




5



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薔薇。」人生原是戰場,有猛虎才能在逆流里立定腳跟,在逆風裡把握方向,做暴風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顏色的孤星。有猛虎,才能創造慷慨悲歌的英雄事業;涵蘊耿介拔俗的志士胸懷,體貼入微;有薔薇才能看到蒼蠅搓 腳,蜘蛛吐絲,才能聽到暮色潛動,春草萌芽,才能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 國」。在人性的國度里,一隻真正的猛虎應該能充分地欣賞薔薇,而一朵真正的薔 薇也應該能充分地尊敬猛虎;微薔薇,猛虎變成了菲力斯旦(Philistine);微猛 虎,薔薇變成了懦夫。韓黎詩:「受盡了命運那巨棒的痛打,我的頭在流血,但不 曾垂下!」華茲華斯詩:「最微小的花朵對於我,能激起非淚水所能表現的深思

。」


——《左手的掌紋》







6


你是掙不脫的夸父, 飛不起來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輪迴,從曙到暮。扭曲不屈之頸,昂不垂之頭。去追一個高懸的號召!


——《向日葵》




7


在節奏舒緩的年代,一切都那麼天長地久,耿耿不滅,愛情如此,一紙痴昧的情書,貼身三年,也是如此。在高速緊張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滅,隨榮隨枯,愛情和友情,一切的區區耿耿,都被機器吞進又吐出,成了車載斗量的消耗品了。


——《催魂鈴》




8


當我狂吟,黑暗應匍匐靜聽,黑暗應見我鬚髮奮張,為了痛苦地歡欣地熱烈而又冷寂地迎接且抗拒時間的巨火,火焰向上,挾我的長髮挾我如翼的長髮而飛騰。敢在時間裡自焚,必在永恆里結晶。


——《逍遙遊》




9


只是到了夜裡,人籟寂寂,天籟齊歇,像躺在一支壞了的表裡,橫聽豎聽,都沒有聲音。




對社會只有奉獻而不要求,不要求它變得更合理更進步,那是愚忠。不問收穫,是不對的。反之,對社會只有要求而不奉獻,那是狂妄與自私。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10


我不是匆匆的遊客,是歸魂,正沿著高低迴轉的山勢歸來尋找我的命之脈,夢之根只為四十年,不,三千里的遺恨比屈原蘇武更遠。 

這一塊塊專療的古方只一帖便愈。


——《登長城》






 


~歡迎點贊轉發分享~

國粹團隊招募? 原創散文小說詩歌攝影作者

&

朗誦主播


期待? 您的加入

報名投稿郵箱:gxjcshys@163.com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668期,主編微信gxjc03。

合作QQ:1511332864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2019年日曆專場,點擊上圖進入


主 編 推 薦 課 程


▼ 點擊

閱讀原文

,收藏「

國粹美尚精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的精彩文章:

豬蹄居然可以這麼好吃! 眾多明星都讚不絕口的美味, 一小時熱賣萬隻!
歌濃如酒,人淡如菊 (醉了!)

TAG: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