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特朗普第一次對中國出昏招,核陰雲再度籠罩世界?

特朗普第一次對中國出昏招,核陰雲再度籠罩世界?

原標題:特朗普第一次對中國出昏招,核陰雲再度籠罩世界?

◎智谷趨勢(ID:zgtrend)| S博士

01


這一次,特朗普給了世界一個「1萬點暴擊」,傷害遠超他以前的所有任性。


和特朗普最新的行為相比,貿易摩擦只是小兒科。


據新華社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20日說,美國將退出30年前與蘇聯簽署(後由俄羅斯繼承)的中導條約。中導條約,全稱《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更準確的譯法應該是《中短程核導彈條約》。


很多微信號一定會這樣描述這一刻——

核軍備競賽重新開始!


特朗普放出了核對峙的魔鬼。


人類自我毀滅的倒計時從這一刻開始等等。

中導條約,連特朗普也稱它是「里程碑式的條約」,為什麼對它評價這麼高呢?


90後可能想像不到,就在三十年多年以前,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相信,不知道哪一天,天上就會掉下一顆核彈,摧毀我們珍視的一切。



二戰後的兩三代人很多有或聽別人說起過被槍炮瞄準的感受,70後之前的人,有時候開玩笑都會說:你現在正被一顆核導彈瞄著……

我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每學期學校都會有一堂體育課專門訓練,原子彈爆炸時該如何卧倒。


可以說,中導條約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它初步驅散了核戰爭的陰霾,讓兩個超級大國相信它們也可以逐步建立互信。


中導條約簽署前後,美蘇還達成了一系列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蘇核武庫從6、7萬枚很快減少了一大半。


但時間的指針被特朗普逆轉了。現在,核軍備競賽似乎又處於隨時可能激活的狀態。


如果美國廢除了中導條約,後面還會停掉進一步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你就這麼想吧,當下正熱的朝鮮核問題,在此情況下,朝鮮到底還要不要棄核?


另一個重要發現是,人們終於確認了特朗普的真面目——這個商人總統在處理國際政治上居然是一個老派的上上世紀的領導人。


他和美國這個世界實力No.1的國家結合,那基本就是國際關係的災難。


這種強權在手的領導人的行為可以總結為三句:

1,最喜歡揮舞大棒,認為有實力可以為所欲為;


2,只關注自己的利益,自己得到的一定要比別人多;

3,要求自己國家的絕對安全,不考慮是否對別人構成威脅,如果威脅到了別人,參見第1條。

特朗普此前乾的所有事,從美國利益的角度出發都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也難怪以前討厭他的美國人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他。


但退出《中導條約》可能註定會是他第一個大昏招,雖然短期內他依然會得到美國人新的歡呼。


02


退出中導條約前,美國退了很多群,還退過《美蘇反導條約》,但這次最惡劣,因為它是從根本上顛覆了國際關係運行的邏輯。


它從一個側面證明,特朗普是完全按照或者說模仿「強權邏輯」行事的。


這個行為傳遞出來的信息就是:美國比其它國家強的,要更強;美國更加不允許別的國家在關鍵領域比美國強。


中導條約規定美國不得擁有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其實美國仍然擁有強大的空基、海基武器系統,但只因為中國——已經被美國視為主要對手——在這個領域擁有優勢,便讓特朗普和他的一些幕僚心理失衡了。


特朗普公開解釋退出原因時帶上了俄羅斯首先違反條約的理由,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特朗普就是對著中國來的。


中國裝備數量較大而且先進的陸基中程、中短程導彈、巡航導彈,讓特朗普不舒服了。

老牌政客看重貿易,但是更看重外交、軍備。


比如一戰前的英國,海軍明明是世界第一,還非要保持自己的主力艦要是第二名和第三名之和。


特朗普表現的更甚,美國的軍費是後面第2到第8名之和,美國的核武器、航母、五代戰鬥機,全世界其它國家全加起來也不如美國多。


但只要有一個領域真正威脅到美軍,特朗普就覺得「不安全」了。


這樣的思維邏輯,在冷戰結束的今天已經十分罕見,但偏偏在特朗普身上出現了,別人都是向古代穿越,感覺他是從古代穿越過來的。


老牌領導人的眼睛一隻盯著自己的國庫、軍火庫,另一隻盯著別人的,就怕自己被超過。


03


但退出中導條約,也許是特朗普第一個大昏招。


促進經濟振興,發起關稅戰,打擊非法移民,擴大就業,強調美國優先……這些都是老牌領導人愛乾的,其中有一些也許正迎合了美國人當下的需要。


但是,迎來一場新的核軍備競賽,讓自己重新回到被核導彈威脅的時代呢?恐怕沒人喜歡。

之前很多人把特朗普和里根相比,但有意思的是,《中導條約》正是里根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或許,以後還會不會有人拿特朗普比里根,可以作為他執政是否成功的一個觀察指標。



戈爾巴喬夫和里根簽署《中導條約》


這是一個美國更佔便宜的條約。


當年,它讓許多蘇聯人深感失落,覺得失去了大國的榮耀——


條約規定,蘇聯要銷毀超過1800枚導彈,而美國只需要銷毀800多枚。隨著射程500-5500公里的導彈被銷毀,這意味著蘇聯必須使用遠程、甚至洲際導彈來威懾近在咫尺的擁有核武器的歐洲。


要知道遠程、洲際導彈的造價當年一枚動輒都要千萬美元,這可是幾十年前的美元哦。


里根通過軍備競賽拖垮了蘇聯,趁著蘇聯深陷各種危機,趁他病、要他命,迫使蘇聯在戰略上做出讓步,達成了中導條約在內的一系列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


中導條約,全稱《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更準確的譯法應該是《中短程核導彈條約》。


當年美蘇兩大流氓各有數萬核彈頭,加起來可以把人類毀滅幾十次。毀滅幾十次太過分了,而且維持太花錢,於是就商量著保留毀滅個十幾次就足夠了。

遠程、洲際造價高,沒人用它裝常規彈頭。只要點火升空,雙方十有八九可以確認是核武器。只有中程導彈麻煩,既可以裝核彈頭也可以裝普通彈頭,誤判幾率大。


兩邊一商量:算了,規定中程導彈不準裝核彈頭,我不信你你也不信我,直接廢掉,就保留遠程、洲際導彈互相威懾著吧。後來,乾脆把遠程、洲際也減點吧。


當年的條約就是這麼達成的,說起來容易,談判的時間可不短。


所以,退出中導條約還會產生一連串後續效應,美俄兩國很快就會不再削減各自的核武庫,因為當年的削減協議現在還沒執行完,隨著美國重新開發核武器,《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也懸了。過去六十年全球裁軍努力達成的最重要成果,這一下可能全完了。


此招一出,美國民意分化將會不可避免的開始。至少,一些過去支持特朗普的精英已經開始公開表示反對特朗普的這一決策。


和平幸福生活享受久的人,還能夠接受被核武器天天指著頭的恐懼嗎?即便現在的美國較當年美蘇對峙時期,比任何一個對手都更佔優勢,但當代能打得起常規戰爭的才是富裕大國。


擁有核能力對財政不足以維持一支現代、高效武裝力量的國家,這下誘惑更大了。


04


年輕人可能會說:至於嗎?天空如此蔚藍,哦,錯了,天空經常是灰的,但世界如此多彩,生活如此美妙……


那是你不知道核陰雲之下被恐懼牢牢抓住的人類心靈多麼脆弱,會變得多麼瘋狂。

「瘋狂」——就是這個詞。


知道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最早是準備如何使用核武器的嗎?


美國最早核武器比蘇聯、中國都多,所以制定的計劃是只要遭到進攻,就大把大把地扔出去,讓對方吃不了兜著走。


後來蘇聯核武器也越來越多,覺得這麼干太瘋狂了,於是修訂了使用方法。


變成拚命造,努力隱藏起來。一旦遭受大規模常規襲擊或核襲擊,確保沒被摧毀的武器還能毀滅敵人,而且要毫不猶豫地使用。


這個使用手冊的大名叫「相互確保摧毀」,英文寫法是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簡寫mad,正好就是「瘋狂」的英文單詞,所以這個戰略又被稱為「瘋子戰略」。


90後可能覺得無法理解,但「瘋狂時代」過來的人真的很擔心核大戰爆發。


比如,為了防備核大戰,中國把重要的工廠、科研院所搬到了山裡,要不你以為怎麼會有4個交大,重慶、蘭州、包頭……怎麼會有那麼多軍工大廠、研究單位。


美國也慌過。由於蘇聯早於美國發射人造衛星,美國全國陷入「導彈差距」的恐慌中,逼得政府拚命造導彈、提高核武器質量,直到成功登月,普通人才覺得踏實了。


上世紀的人們就這麼生活了40多年,直到中導條約簽訂,冷占結束,恐懼才真正遠離,人們覺得可以開始締造和平了。

沒想到,特朗普又把恐懼召喚回來了。


05


核恐怖平衡是冷戰特有的味道,現在特朗普把它熬了出來,估計很快全世界都能聞到了。


之所以說這是特朗普的一個昏招,還因為當年美蘇簽署一系列核裁軍協議的時候,美國核軍事技術早已遙遙領先全世界。


美國領先到什麼程度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中國的東風-26被稱為航母剋星,這是最近十年才成熟的武器系統,有諸多新技術的支撐。但是美國的潘興-2在三十年前便已經做到了圓周誤差30米。


再比如上世紀末美國已經凍結技術的潛射彈道導彈三叉戟D5,直到今天在技術上依然領先中俄差不多30年。



美國的潛射彈道導彈,最右為三叉戟D5


俄羅斯倒是有威力相當的武器系統,但那是用大得多的體積、大得多的質量才實現的。在潛射洲際導彈中,D5以13.4米長的「小身板」帶8-14個分導彈頭打出11000公里的射程,中國即便奮起直追估計還得最少10年才能趕上。

現在美國自己打破了核凍結。


被美國強行拔高的戰略對抗姿態,必然迫使其它國家在核武器開發上投入更大財力、科技,縮小與美國的差距。那時,特朗普能怎麼做?


或者,來一個新的「瘋子」戰略;還是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核裁軍談判?


美國冷戰後的歷史表明,非政治家出身的總統,會刻意放大威脅,比如杜魯門、里根,熱衷對抗,特朗普似乎也在重複這一條路


所以,成功如里根也干過荒唐事,搞了個星球大戰計劃,花了大把的錢,美國科學家自己評估再有50年也搞不定。


有了蘇聯被軍備競賽拖垮的前車之鑒,沒有人傻得按特朗普的舞步起舞。


其實,喬治·凱南曾對美國有一句忠告,大國對抗的關鍵是誰佔領道德制高點,在很大程度上,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有無優勢力量取決於它能否在本國建立正義、繁榮與和諧的社會。


特朗普可以重溫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谷趨勢 的精彩文章:

設置第二投保人,為何能更好實現保單初衷?
一位風水大師接觸到的頂級炫富故事:未曾見過真炫富,不談金山真面目

TAG:智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