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書家李學曾,和華世奎齊名,寧書綸:脫胎於趙體,是當代宗匠

民國書家李學曾,和華世奎齊名,寧書綸:脫胎於趙體,是當代宗匠

在40多天前,「書畫圈」整理了天津十大書法家名單,其中包含了「天津四大書法家」、「津門書法五老」等十位上個世紀在天津城數一數二的書法界名流人物。

這些人,大致涵蓋了天津上個世紀的書法面貌。百密一疏,當地有一位在民國時有廣泛影響力的楷書名家,卻被我們無意間遺忘了。

他被遺忘,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當代書法圈裡已經很少被人所知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按說,他不應該被大眾忘得這樣徹底呀!

在民國出版的地方通俗讀物《天津地理雜字》中,曾經將他和華世奎齊名,原話如此:「華世奎、李學曾,天津寫家說的清。」這簡單一句話,大致道明了華世奎和李學曾都是書法家、名氣曾經不相上下的事實,但他們字的風格卻有顯著不同。

有哪些不同呢?

華世奎,了解的人不少,他的字偏重於顏體楷書,而李學曾書法的側重點在王羲之、趙孟頫等人的楷書風格上。終李學曾一生,幾乎很少看到他創作顏體楷書。由此,華和李的書法風格,當地人不僅能說清,一般人一看也就能了解個十有八九了。

但對於李學曾本人,當代人了解不多,需要加深印象。他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是清同治年間的廩貢生,在當地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通文達理、博聞廣識的父親,自然將優秀品質傳承給了兒子。藉助這個條件,文從沈夢了解,李學曾五歲就開始練書法,六歲就學畫畫,

學習的過程中,善於鑽研書法的筆道、間架結構……就這樣,邊學習邊琢磨邊領悟,13歲時,李學曾就已經在鄉間遠近聞名了。

後來,他還考取了晚清秀才。科舉制度取消後,他全身心投入在書法創作和研究之中。清亡之後,他和哥哥曾創辦一所小學,並自行創作楷書字帖,他曾主張,練字要先練大字,懸腕中鋒,等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再練小楷,那樣就事半功倍了。

李學曾在書法方面頗有心得,他認為:王羲之書法,剛勁中正;王獻之書法,結體寬綽,書風雋美。而事實上,他的書法遠學王羲之,近取趙孟頫,筆勢雄健,氣勢磅礴。書法家寧書綸認為:李學曾先生的字臨習趙體書法而脫胎於趙書,能成為當代書壇宗匠,不為過譽!

李學曾於1934年、在60歲之際辭世。他題寫的牌匾、碑刻等廣泛地散落在天津的大街小巷,隨著時光推移,而不斷消失。他的學生不多,唯一一名仍在世的學生,是文化學者寧書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圈 的精彩文章:

清代館閣體書法家,曾為乾隆皇帝代筆,兩袖清風,嘉慶作詩讚美
從測量員到畫家,第一屆天津美協副主席劉子久作品,筆墨蒼勁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