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狂吃自助餐背後是關於飢餓的集體記憶

狂吃自助餐背後是關於飢餓的集體記憶

原標題:狂吃自助餐背後是關於飢餓的集體記憶


全球三大郵輪品牌之一的諾唯真郵輪公司為中國市場打造的豪華郵輪喜悅號,2017年6月自上海展開首航,不過一年時間便宣布將於明年退出中國市場。對此,外界紛紛猜測,這艘郵輪是被中國大爺大媽吃垮的。


在這裡我得替大爺大媽們說句話,儘管說大爺大媽們在郵輪上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但「吃垮一艘郵輪」這個鍋他們不能背。據界面新聞報道,從諾唯真郵輪公司的財報來看,食物成本在郵輪上的成本結構中佔比較小。一位國內某大型旅遊平台負責郵輪業務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說,「食物成本就是個零頭。郵輪不賺錢是賣價問題,不是成本問題。」由於郵輪在中國市場上競爭過於激烈,導致船票價格低廉,很多郵輪難以為繼,只好離開中國市場,喜悅號就是這種情況。

不過話說回來,大爺大媽在郵輪上也的確吃相難看。有媒體稱:郵輪中「勤拿少取,節約食物,文明用餐,禮貌相讓」的告示牌到處都有,但不起任何作用。每個桌上都有大量遺棄的食物。幾乎每一個人都急吼吼地攫取著一盤又一盤的菜肴、甜點、水果,簡直要把餐台搬空。


只不過大爺大媽花錢買票了,吃得理直氣壯,跟那種哄搶行為肯定不一樣。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真正原因,恐怕還是郵輪方面對中國人的戰鬥力估計不足。而有經驗的郵輪,絕不會搞得如此狼狽。有一艘郵輪的餐飲負責人對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介紹說:「如果郵輪上大部分乘客是中國人,食物至少要多準備三分之一。」


雖然說大爺大媽們吃得「有理有利無節」,但這種暴飲暴食、鋪張浪費的行為還是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吃相怎麼就這麼難看,不覺得丟人嗎?於是大爺大媽們的「罪名」又多了一項—吃垮郵輪。每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有動機,大爺大媽的動機又是什麼呢?有一種觀點挺有說服力,這種行為源於飢餓記憶帶來的補償心理。


專欄作家席越介紹了一篇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題目叫《中國人的飢餓性格》,作者稱:「數百年來的社會動蕩,導致飢餓的陰影揮之不去,在人們心裡烙下了極深的印記。所謂"飢餓性格",表現在拚命想佔有,如果不能夠佔有,就會大肆破壞。這種性格塑造出族群在全球的負面形象。」

這樣的「國民性」定義肯定是以偏概全了,但觀察中國社會,卻也的確能在一部分人身上看到這種思維特徵。而這樣的思維特徵往往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就是對公共資源或免費資源無節制的薅羊毛,結果就是我們常說的「公用地悲劇」。而問題就是其中很多人並不是真的需要或真的貧窮,但他們的思維方式卻是貧窮的。能夠登上豪華游輪的大爺大媽肯定不是窮人,但不限量的自助餐仍然激發了他們的飢餓感和佔有慾,不僅浪費了食物,也撐壞了自己。


而這種飢餓性格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在個人生活上極度節儉甚至於吝嗇。多年以來,中國人的儲蓄率都名列前茅,這行為背後,就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飢餓心理在起作用。與此同時,人們還會把有限資源利用到極致。有一種行為就很有意思,很多老人熱衷於在住宅的房前屋後開荒種地,弄一個菜園子出來。而與此相對應的,是歐美國家的人們熱衷於在自己的院子里種草坪。


這兩種行為背後正好就反映了兩種思維方式,節儉式的和體面式的。在很多中國大爺大媽看來,這麼大一塊地種草坪就太浪費了,不如種菜,不僅綠色無污染,而且還能省下不少買菜錢。但對歐美的中產階級家庭來說,種草坪恰恰是一種生活富足的象徵。草坪這種東西,恰恰是因為沒用才有價值,這是一個家庭向外展示自己生活水平的窗口,只有有錢有閑的人,才能置辦這種只有觀賞價值的東西。


對於歐美家庭來說,草坪的存在價值,就在於彰顯體面。但對於被飢餓本能佔了上風的中國大爺大媽來說,體面跟實惠沒法比。所以他們可以在自助餐廳肆無忌憚地攫取大量食物,又旁若無人地扔掉它們。所以他們可以毫無審美的把能掌握的空地都給改造成菜園子。


所以就像席越所說的:「中國幾千年以來,絕大多數時候,絕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所謂的高素質人群,是中國在經歷了工業化運動,與世界現代文明接軌以後,逐步產生的一批新興中國人。這些中國人才是少數,才是"有些人"。」而要想完成「傳統中國人」到「新興中國人」的新陳代謝,恐怕還需要一兩代人的時間。

本報評論員 牛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文化報 的精彩文章:

嗔心起時要思量息下怒火最吉祥

TAG:新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