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一、離都貼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致杜君長官尺牘》(又名離都帖) 紙本 冊頁 29.2cmX46.8 cm

此札書於蔡襄痛失愛子之際(1055),大體維持其遒麗之姿,然有少數筆畫可見情緒之波動,傳達出書寫時內心的哀痛。

釋文:

襄啟。自離都至南京。長子勻感傷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歸殊為榮幸。不意災禍如此。動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書。並永平信。益用凄惻。旦夕度江。不及相見。依詠之極。謹奉手啟。為謝不一不一。襄頓首。杜君長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貴眷各佳安。老兒已下無恙。永平已曾於遞中。馳信報之。

二、澄心堂貼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澄心堂紙帖》尺牘 紙本 1063年作行楷書 24.7cm×27.1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蔡襄書寫的尺牘,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講究生活品味,對於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寫此一信札,便是為了委託他人代為製作、或是搜尋紙中名品-「澄心堂」紙。「澄心堂」紙源自五代南唐,據說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在北宋就已經是相當珍貴、難求的名紙了。這幅書跡的紙質縝密光潔,很可能就是蔡襄用來作為「澄心堂」紙的樣本。

精緻的紙質,配上蔡襄秀致而莊重的墨跡,使得這幅「澄心堂」帖格外顯得清麗動人。全文以行楷寫成,結體端正略扁,字距行間寬緊合適,一筆一畫都甚富體態,工緻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時年五十二歲,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書風的代表之作。

釋文:澄心堂紙一幅,闊狹、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願為,又恐不能為之。試與厚直,莫得之?見其楮細,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陽日,襄書。

三、陶生貼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陶生帖》,尺牘,1051年。紙本,縱29.8cm、橫50.8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陶生帖》為草書翰札。瀟洒勁逸。結體欹正大小,重輕疏密,隨心所至,一氣呵成。黃庭堅說:「君謨真行簡札甚秀麗,能入永興(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確的。

釋文:

襄:示及新記,當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筆頗精,河南公書非散卓不可為,昔嘗惠兩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純遂物故,殊可痛懷,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須還,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頓首。家屬並安。楚掾旦夕行。

四、致彥猷尺牘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致彥猷尺牘》,又稱《大研帖》,1064年,紙本,縱25.6厘米,橫25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啟:大研盈尺,風韻異常,齋中之華,繇是而至。花盆亦佳品,感荷厚意。以珪易邦,若用商於六里則可。真則趙璧難捨,尚未決之,更須面議也。襄上,彥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閏月。

五、惠蒙貼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蒙惠帖》尺牘 1052年 紙本 22.7cm X16.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楷作品。取法《蘭亭序》而又參以顏魯公敦厚沉穩的成分,繼而宏大了宋代行書尺牘書法的藝術內涵,使書法藝術發展到一個新時期。

釋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氣暄和,體履佳安。襄上,公謹太尉左右。

六、謝郎貼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七、安道貼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釋文:

襄再拜。自安道領桂管,日以因偱,不得時通記牘,愧詠無極。中間辱書,頗知動靖。近聞儂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請,固佳事耳。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儀亦將來矣。襄已請泉麾,旦夕當遂。智短慮昏,無益時事,且奉親還鄉,餘非所及也。春暄,飲食加愛,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謹空。二月廿四日。

八、紆問貼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行書《紆問帖》書於1052年 紙本 26.7cm X28.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九、暑熱貼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蔡襄《暑熱帖》(致公謹尺牘)1052 紙本 23cm×29.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謹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幾何?欲托一觀,賣者要百五十千。

十、持書貼

蔡襄行書《尺牘十通》並譯

《持書帖》紙本 縱27.2cm×57.4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系蔡襄致友人的一通尺牘,內容談到自己當時身體狀況欠佳。因知是其至和三年(1056)初知福州所作,作者時年四十五歲。鈐有「知頤印記」、「頤」,安歧諸朱文印記。

釋文:襄啟:數日前遣使持書棨戟之下,輒邀行舸光臨弊境,計已通達當直,未審尊懷如何?惠然一來,殊為佳事。病軀不常得安,多緣飲食而致。山羊澀而無味,雖食不過三二兩,魚鱉每食便作腹疾,以此氣力不強,日久必須習慣,今未凋適耳。蒙書並海物,多感多感! 謹奉手啟上聞。不宣。襄上,賓客七兄執事。八月二十四日。謹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清晚期拓趙孟頫書元敬君碑
書法這樣搭配漂亮嗎?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