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指責型的人,你只需要這麼做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指責型的人,你只需要這麼做

免費跟武志紅一起去南極


?




來源 | 

叢非從


ID:congnotcong






chapter 01






指責型的人,看到的永遠都是別人的錯誤、缺點、不足、原因。




指責型的人,會把結果的糟糕或自己不好的感受,簡單粗暴的歸結為另外一個人的原因。




比如在對孩子的時候,指責型的家長會認為是孩子懶惰、拖延、笨、粗心、不聽話等原因,導致了自己的憤怒。




在面對伴侶的時候,指責型的人會認為是對方的不上進、冷漠、自私、不負責任、控制欲、不懂反思等原因,導致了自己的不爽。




在工作中,指責型的領導會認為是員工不夠配合、工作不夠認真等原因,導致了績效不好。




指責型的人,自帶顯微鏡功能,你每個不好,他都能敏銳發現,並且興奮地表達。那感覺就像是發現了金礦一樣。






理性上,我們知道,任何一個不好結果的導致,都不會是一個人單一的原因導致的。




然而你去問指責型的人:你就沒有錯嗎?



沒腦子的指責型會說:我一點都沒錯。




有點腦子的指責型則會說:




我有錯,但還不是因為你先錯;


我的錯就是當初瞎了眼;


我的錯是小事,但你的錯是原則性問題。




面對指責型的人,我們的感覺會非常糟糕。




在指責型的眼裡,你就像一個無能的廢物一樣,一無是處,毫無優點。



如果你有一個指責型的父母、伴侶、領導,足夠你生活在水深火熱里了。




外在的原因,當然是被指責的人不夠好,有這部分,無可厚非。




被指責的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被指出不足的地方,而是他們受不了指責型的人把全部的原因都歸結為他們不好,受不了指責型的人毫無反思能力的態度。



兩個人吵完後,跟指責型的對話是這樣的:




A:這樣吧,我認個錯,你也認個錯,這事我們就算過去了好吧。




B:好。




A:我錯了。




B:你錯哪了?




……




指責型的人,好像永遠不會真正思考自己哪裡有問題。




其實指責型的人也不好過。




不要以為他們罵得很爽,他們也會自責:我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我也知道這樣不對。但……他實在是太差了。







面對指責型的人,能離開當然最好了。




不能離開,能

懟回去

也很好。




如果也懟不回去,也離不開,就可以思考下:




指責型的人是如何形成的?




在面對他們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麼讓自己好受點?




如果想維持關係,我們又可以做什麼?






chapter 02






指責型的人,為什麼永遠都盯著對方的錯誤呢?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指責型的人 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

即使他們知道自己錯了,也不願意承認。




即使他們承認,也會覺得特別羞恥難以開口。




嘴硬得很。




「我錯了」對指責型的人來說,是非常難的一句話。

這會讓他們體驗到巨大的羞恥。




短短3個字,比說出「我愛你」還羞恥。




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明知道也沒必要,但就是羞恥到說不出來。




尤其是在別人面前表現出「我錯了」的樣子,更難以接受。彷彿要被扒光了晾那裡一樣,要拚命抵抗。




那怎樣才能防禦「我錯了」的感覺呢?




就要拚命找出別人的錯誤來

——




通過強調都是別人的錯,就可以迴避掉我錯了;




通過指出別人的不好,就可以迴避掉我不好;




「都是你的錯」、「都是你不好」的時候,就沒我什麼事了。




所以他們只是不想體驗「我錯了」的感覺,那種感覺對他們來說太難受了。




這種難受會給他們巨大的爆發力,搶佔制高點,找出你的錯。




指責,就是為了防禦我錯了。







為什麼要防禦呢?




因為這種感覺對他們來說,真的是一種恥辱。




他們會有一個指責型的爸爸或媽媽,在他們早年的生活里,對他們充滿了羞辱。




他們的爸爸或媽媽,也有一個顯微鏡,總是發現他們的錯誤、缺點,然後毫不留情的指出來。

沒有下限地批評、否定。




在爸爸媽媽看來,他們渾身沒有優點,他們犯錯必備懲罰。他們怎麼做,都是不夠好。




他們整個童年都在「都是你不好」、「都是你的錯」、「都是因為你」不斷重複中長大了。




他們被這麼對待的時候也會覺得羞恥,但這種羞恥感太難受會被壓抑。所以當他們回憶起早年,會感覺不到多少羞恥感。




但長大後,他們一旦有機會,就會拒絕再體驗那種感覺。因為每次「我錯了」,都會讓他們早年那種羞恥被激活。




怎樣才能避免這種體驗呢?




就是不再去在你面前承認「我錯了」、「我不好」。




如此,他們就完成了

自我保護









chapter 03






指責型的人不願意承受的感覺,會讓被指責的人來承受。




那種「我不夠好」、「我是錯的」感覺,關係里總是需要人來承受。




要麼他承受,要麼你承受,要麼一起承受。




一起承受的感覺是很好的,我承認我有不對的地方,你也承認你有不好的地方。兩個人相互道個歉,又和諧了。




可指責型的人,早年承受太多了。




成年後就一點都承受不起了,只能被指責的人來完全承受了。




如果被指責的人也承受不起,就想通過指責推回去。




兩個人就成了權利爭奪。

比比誰更有力氣、誰更有理、誰更有資源,誰能贏,誰就不用承受這種感覺了。




所以媽媽就會說出:再考不好,就不給你錢花了。


伴侶會說出:房子我買的,不想過了你滾出去。




其實他們只是想利用資源優勢,來脅迫對方承受糟糕的感覺。




被指責的人,就重複了指責者早年的命運。


而指責者,也成功地活成了早年父母的模樣。




為什麼我們長大後會活成父母的樣子?




因為父母自己無法承受的感覺,就通過指責扔給了孩子,讓孩子飽受這種糟糕的感覺。




而孩子長大後,再也不願意承受這種感覺,就想扔給自己的孩子和伴侶。




這時候他就成了父母的樣子。




而伴侶會反抗,扔出去會失敗,最終都會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孩子又將飽和,命運將會在一代代人中輪迴。







殘忍的是,孩子的出生,其實就是替父母還債的,他需要忍受父母所不能忍受的感覺。




婚姻的殘忍,也是如此,結婚就是替伴侶的父母還債的。




 父母扔給他糟糕的感覺,跟他結婚後就得你來承受。




沒辦法,他承受不起了,他就只能強迫你,直到你心甘情願的承受了他才消停。




要不你就離婚。然後他再找別人指責。






chapter 04






離婚後怎麼辦呢?




指責型的人,把我錯了的感覺丟給誰呢?




在沒有人的情境里,指責型的人只能自己留著。




所以在指責型自己的世界裡,他們也充滿了自責。




他們總是在責怪自己不夠好,又錯了。




愛指責的媽媽,反而在我們心理課上經常出現。他們不停的反思啊,學習啊,就是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自我否定,對指責型的人來說,是家常便飯。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他們對自己的指責,跟小時候被父母指責時一模一樣。




雖然他們討厭極了父母的指責。




但他們還是乖乖繼承了父母的志願,成功地內化了一個嚴格的超我,一個內在嚴厲的父母,讓自己的聲音代替了父母,不停地替他們責怪著自己,直到生命結束。







他們一生,將活在自我否定里。無論怎麼改,怎麼學習,怎麼上進,怎麼發誓,怎麼努力。




或者直到遇到一個人,可以供他們指責。他們也會暫時停止自責。






chapter 05






指責型的人,並不是針對你。




對於指責,你不必認同,就不會受傷。




他不停地說你的錯,是你不好。這是他的病,跟你沒有關係。




如果你願意接受下意見,你可以選擇性考慮下他的話。但不必就覺得自己不好了。




他找出你的錯,只是為了防禦下他錯了的感覺,只是想把錯了的感覺扔給你。你可以不接。




相反,你可以給他一個認同。




指責型的人,花了一生的時間,想聽到這句話:親愛的,你真棒,你真聰明。




他們的潛意識以為,把錯誤扔出去,自己就是對的了。




把糟糕扔出去,自己就是棒的了。




他們努力的想扔出去,結果卻只收到了更大的被否定。




某種程度說,這也是他們的命運。




他們用指責的方式,誘惑了對方的指責。這樣他們就又一次重複了早年的命運,成功的又體驗到了被指責。




越是想擺脫的,越是會重複。




所以如果,你有一個指責型的伴侶、父母,你不想離開他們,又想改善關係,可以這樣做:




1.

區分。


這是他說你錯,並不是你真的錯。




 2.

認可。


告訴他,親愛的,你真棒,真聰明。




第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完成第一步,你才不會覺得受傷,才有能量告訴他第二句。如果你想的話。




如果你想讓指責型的人過得更不爽,也很簡單。




只要修改第二步:




否定。




他不是最怕「我錯了」的感覺嗎?




你只需要淡定地反覆地說:「我沒錯,都是你的錯」,他就分分鐘炸毛了。




因此,認可他,並不代表你低了,而是你掌握了主動權。




你想得到他,就認可他。你想刺激他,就說全部是他的錯。




那酸爽,你懂吧。




如果你是一個指責型的人,不想再責怪自己的孩子、伴侶,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面對自己那種「我錯了」的感覺。




在你小時候,你錯了會被羞辱,但在你長大後,你可能依然會被羞辱,但更可能會被善待。




敢於承認錯誤的人,更有能力被愛。


去檢驗下,而不是沉浸在恐懼里。




小時候總是無奈說出那句話,現在你可以試著面對並且主動說出那句話:




我錯了。




那是你成熟的開始。





作者簡介:叢非從,一個深邃、好玩的心理諮詢師,長期在北上深開設「薩提亞自我成長工作坊」和「OH卡探索潛意識工作坊」,著有《自我成長的力量》、《原來,懂比愛更重要》、《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等,他的公眾號是congnotcong,快來把你的靈魂撿回來吧~












  南極抽獎參與方式  




步驟1: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步驟2:回復「

南極

」,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開獎時間  




10月26日  10:00 


通過微信抽獎小程序開獎


參與者均會收到抽獎結果通知


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


長按下方二維碼


回復 

開飯

,送你今天份日

簽~




從小擁有這樣的愛,是孩子一輩子的鎧甲
52歲外婆和71歲祖母,活出20歲少女的姿態!網友:太逆天了吧,這讓我們怎麼活?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