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畫家的24圖連環畫,被歷代皇帝珍藏,因一個原因成為國寶

宋朝畫家的24圖連環畫,被歷代皇帝珍藏,因一個原因成為國寶

原標題:宋朝畫家的24圖連環畫,被歷代皇帝珍藏,因一個原因成為國寶


任何一幅畫,都不能被所有皇帝喜歡,這道理很明白,比如小編舉一個例子:臭豆腐,喜歡它的人,說它是特殊美味,不喜歡他的人,吐得翻江倒海。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從宋朝到清朝,一共一千左右年的時間裡,有沒有一幅畫,讓所有的皇帝都喜歡並珍藏?真有這樣一幅畫,而且是連環畫,這部連環畫,竟成了歷代皇帝的心愛之物。您想要知道這部連環畫背後的秘密,那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秘吧!


在揭秘之前,小編覺得有必要對興趣愛好磨嘰幾句,宋朝以後的皇帝中,有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你讓他沒事喝點小酒,填寫一首小詩詞,然後再欣賞一幅字畫,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他喜歡的就是工作和殺人,朱元璋曾經這樣說:國君的愛好多,必亡國。


到了清朝,順治皇帝將清朝的都城從盛京遷到了北京,這位皇帝除了治國,最大的愛好是信佛,信佛當然不愛畫……寫到這裡,有讀者會問,小編你說的那副奇特的連環畫,難道上述兩位皇帝都喜歡嗎?


正確的回答是:他們真的喜歡(即使是假喜歡,也得做出喜歡的樣子來,因為誰不喜歡這24圖的連環畫,誰就不是一位好皇帝)。


這幅畫真的有這樣神奇?小編告訴您,真的很「神奇」。他的作者就是南宋的樓璹,相信這個名字您一定沒有聽過,他當時是於潛縣的縣令,在擔任縣令期間,他畫了24幅情節連貫的《蠶織圖》,送給了宋高宗。


宋高宗看到此畫,不由得大喜,根據《宋史·藝文志四》記載:樓璹耕織圖一卷,高宗閱後,即令嘉獎,並敕翰林畫院摹之。




宋高宗為何會對這幅畫如此「感冒」,因為他當時在臨安(杭州)繼位後,為了鞏固政權,急需勵耕重桑。皇帝每日政務繁忙,自然不能下地干農活,到樹上摘桑葉,但是,他每天看一眼《蠶織圖》,就代表他下地幹活,上樹摘桑,關心黎民,重視生產了。


有一位皇帝重視《蠶織圖》,後來繼任的皇帝,也就蕭規曹隨,開始重視《蠶織圖》,從宋朝開始,經過元代,明代和清代的眾多皇帝,這幅24圖的《蠶織圖》,都能被他們的珍藏,並能完整地保存下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最奇的是,當年溥儀從京城潛伏到了新京(長春),他



的行李中,就隨身攜帶著《蠶織圖》,隨著偽滿洲國滅亡,這幅《蠶織圖》就開始流落民間,1947年,大慶市一個姓馮的市民,有幸購得此畫,1983年,這幅畫被收入黑龍江博物館永久收藏。


黑龍江博物院收藏這幅畫時,曾經請故宮博物院三位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對這幅畫進行過鑒定,他們給出的鑒定結果是:「此卷為文物一級甲品之最,視國寶而無愧,垂青史而不遜矣」。

我們拋開那些帝王,以重視《蠶織圖》來彰顯自己重視農商的「小心眼」,這24幅連環畫卷,不僅生動地表現了南宋時期社會經濟,衣冠風俗,精神面貌,還復原和展示了養蠶的全部過程,它們絕對是24幅超越文字「三條街」的珍貴史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解密坊 的精彩文章:

故宮養心殿頂寶匣裡面都有什麼?小編推斷是這些「神秘」東西
元順帝為挽救江山干這樣「蠢」事,可是沒做完,元朝就沒了!

TAG:歷史解密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