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卡舒吉案「爆炸性細節」披露,中東格局或將改寫......

卡舒吉案「爆炸性細節」披露,中東格局或將改寫......

原標題:卡舒吉案「爆炸性細節」披露,中東格局或將改寫......


全球眼按


肢解一個不同政見者,只需要七分鐘,但這可能是改變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七分鐘。


卡舒吉事件持續發酵,上個周末,有關該事件的更多爆炸性細節浮出水面——土耳其親政府的《新曙光報》(Yeni Safak)報道說,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據稱在卡舒吉被謀殺之前一刻曾與之通話。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手段老辣。他10月21日聲稱,將於本周二(10月23日)揭露關於卡舒吉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內所發生事情的「赤裸裸的真相」。而從23日開始,薩勒曼王儲在利雅得高調舉行富豪權貴年會。

沙特方面對事件解釋原本就引起國際社會的質疑,再加上埃爾多安「擠牙膏式」的放料,卡舒吉事件於是一直處於全球各大媒體的頭版。


吃瓜群眾看得驚心動魄,事實上這背後的博弈和地緣政治較量也扣人心弦。



美國網站Inquisitr轉引了《新曙光報》的報道(截屏)


一、遇害前一刻曾與王儲通話?


土耳其親政府的《新曙光報》(Yeni Safak)報道說,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據稱在卡舒吉被謀殺之前一刻曾與之通話。


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堅持認為,王儲與卡舒吉的謀殺事件無關,他的死亡是兩名將軍導致的。但土耳其對此不認可。


支持埃爾多安的《新曙光報》發布的新報道可能會讓沙特王儲更加緊張,因為英國、法國和德國對沙烏地阿拉伯的壓力越來越大,它們呼籲沙特儘快澄清在伊斯坦布爾領事館發生的情況。


該報報道稱,薩勒曼王儲希望卡舒吉回到利雅得與之見面,他試圖說服卡舒吉回到沙特,但這名《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因擔心安全拒絕了這一提議。


該報道的部分摘要翻譯如下:

卡舒吉被一個沙特小組扣留在領事館建築內。然後,穆罕默德親王通過電話聯繫了卡舒吉,並試圖說服他返回利雅得。


卡舒吉拒絕了薩勒曼親王的提議,因為他害怕如果一旦回到沙特就會被捕並被殺害。談話結束後,暗殺小組殺死了卡舒吉。


該報道的準確性無法獨立驗證。


如果這是真的,這一曝光將是重大事件。10月21日早些時候,沙特外長阿德爾·朱貝爾告訴福克斯新聞,沙特特工在他們的「權力範圍之外做了這件事」,這是流氓行動。


朱貝爾說:「這顯然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試圖掩蓋這個錯誤更是變本加厲,加重錯誤」,「這在任何政府中都是不可接受的。」但它並沒有涉及王儲,而是其他沙特高級官員。


如果《新曙光報》的報道屬實,卡舒吉在他去世前與薩勒曼交談的事實肯定會直接牽連沙烏地阿拉伯的領導人。


二、埃爾多安:23日公布真相


土耳其媒體爆料的同時,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沒有閑著。他表示23日將與執政的正義發展黨的國會議員開會,屆時將會宣布土耳其方面的調查結果。


據美聯社消息,埃爾多安在伊斯坦布爾發表演說時表示,他會宣布土耳其方面對此案的調查細節。


埃爾多安的演說發表於沙烏地阿拉伯20日的一份聲明之後,該聲明最終承認59歲的卡舒吉已經在領事館去世,儘管其解釋說他在一次「鬥毆」中被殺,但遭到了國際社會的質疑。沙烏地阿拉伯方面還表示,涉案的18名沙特人被捕,幾名高級情報官員被解僱。

土耳其的親政府媒體對此作了不同的披露,報道稱一支15人的沙特行動小組前往土耳其殺害華盛頓郵報的這位專欄作家,在幾小時後乘私人飛機離開土耳其。


「這15個人為什麼來這裡?為什麼有18人被捕?所有這些都需要詳細加以解釋,「埃爾多安質問道。


三、特朗普改變口風


對沙特來說,形勢在急轉直下。本來認為沙特解釋「可信」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0月20日改變了口風,特朗普對沙特官方關於記者賈邁勒·卡舒吉之死的說辭發出抨擊,稱其「存在欺騙與謊言」。


美國國會共和與民主兩黨議員對沙特官方的言辭提出的批評與質疑,要求美國政府以獨立的形式明確造成卡舒吉之死的責任人。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鮑勃·科克周六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國情咨文」節目中說,他相信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的繼承人薩勒曼王儲是這次殺戮的幕後黑手。


Corker說,薩勒曼王儲「現在越過一條線,必須要有懲罰和代價。」他還敦促土耳其交出他們聲稱的錄音證據。


另外,英國、德、法三國周日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稱他們「迫切需要澄清卡舒吉到底發生了什麼」,並表示「對記者的襲擊不可接受」。


四、土耳其「擠牙膏」式放料


國際社會對卡舒吉事件的高度關注,不得不說與土耳其政府的宣傳手法有關。

在此過程中,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角色非常微妙。埃爾多安最近可謂全程跟進事件,從派員到沙特領事館搜集證據,並暗示沙特領事館部分區域曾經被粉刷,如今又有支持埃爾多安的土耳其媒體曝出猛料,用一句話形容,可謂是對利雅得窮追猛打。


美國《紐約時報》19日刊出文章形容,埃爾多安在掌握證據後,以「擠牙膏」方式慢慢向全世界放料,是經過計算的策略。這種「擠牙膏」發放消息的方式,一方面令事件變成每日國際新聞頭條,另一方面可以向美國和沙特施予壓力。這種媒體策略被證明非常有效。


評論指出,當美國總統特朗普有意保護沙特王儲薩勒曼,埃爾多安則想透過政府向媒體放料,描述錄音的內容,以此向特朗普施壓。


有分析人士稱,如果關注土耳其在卡舒吉危機期間的宣傳努力,則不難發現一系列天衣無縫的行動,以及土耳其的安全、政治和媒體之間的高度配合。土耳其讓沙烏地阿拉伯處於尷尬境地,並在沒有觸發任何外交緊張局勢的情況下,推動沙特逐步走向如今這一步——暗示自身對沙特國內外政策反對者卡舒吉一案負有間接責任。


五、土耳其、沙特交鋒升級



對沙特來說,伊朗是眼中釘,土耳其是肉中刺


土耳其揪住卡舒吉事件對沙特窮追猛打,若是放在土耳其、沙特的兩國關係脈絡中,可以看得更為清楚。


沙特雖然石油財富富甲天下,更有兩大聖地加持,有一幫忠心耿耿的海灣國家追隨,但是始終對身邊有昔日兩大帝國的繼承者保持警惕,擔心伊朗和土耳其結成統一戰線。


卡達就是與伊朗眉來眼去而被沙特懲罰,後者聯合一批海灣國家與卡達斷交,並封鎖邊境,中斷航空交通,讓卡達一度只能靠伊朗船運糧食度日。

沙特將伊朗視為對其中東盟主地位的首要威脅,但也沒有忽視一側的土耳其,一直在防範「土耳其擴張主義"。而在土耳其看來,沙特不過是一個依靠石油發家的暴發戶。2013年皮尤全球民意調查顯示,土耳其是所有穆斯林國家中對沙特持最消極態度的國家。



皮尤民調顯示,土耳其對沙特的態度相當消極


為什麼埃爾多安會對卡舒吉案那麼上心,可能並非因為歷史上的恩怨。《紐約時報》報道指,土耳其視沙特王儲薩勒曼為潛在威脅,此次卡舒吉事件正好可打擊薩勒曼,令他在沙特失勢。


土耳其與沙特的最近一次交鋒是2017年,在卡達外交危機中,土耳其支持卡達。作為回應,沙特威脅要對土耳其實施制裁,並與阿聯酋就遏制「土耳其擴張主義政策」問題進行了討論。反過來,埃爾多安指責沙烏地阿拉伯是非伊斯蘭教和異教徒。此外,土耳其指控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企圖推翻埃爾多安和土耳其政府。


土耳其和卡達都對沙特看不順眼,這麼好的機會怎能放過?蜚聲全球的卡達半島電視台,這次圍繞卡舒吉事件開設幾檔欄目,大報特報。土耳其媒體更不用說,猛料不斷。沙特控制不了土耳其和卡達,控制不了土耳其媒體和半島電視台,被人抓住了軟肋,只能是進退失據。(END)


沙特王儲的陰暗面



沙特記者卡舒吉的消失引起了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或稱MBS)的關注。


33歲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王儲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防大臣、王位第一繼承人——也是沙特第一副首相。

自從他在2015年成為沙特事實上的領導者以來,這位年輕人在國際媒體上獲得了良好的報道,其中有大量報道專註於他在該國領導的經濟和社會改革。


半島電視台報道稱,卡舒吉案件已將焦點轉移到王儲記錄的黑暗面,其中包括對批評者和人權活動人士的監禁,葉門數萬平民的死亡以及處決人數的迅速增加。以下為半島電視台網站列舉的一些事件:


葉門事件:自2015年以來,葉門戰爭至少造成1萬人喪生,數千人死於戰爭造成的饑荒,數百萬人流離失所。MBS在2018年4月為沙特領導的葉門干預辯護說:「任何軍事行動中都會發生錯誤......當然,沙特或聯盟的任何錯誤都是意外的失誤。」


迫使黎巴嫩總理辭職:當哈里里於2017年11月前往沙特首都時,他的電話在抵達時被沒收,一天後,他在沙特國營電視頻道上辭職。幾周後,47歲的哈里里在法國總統馬克龍成功進行調解之後,最終回到了貝魯特,並撤回了辭呈。MBS被視為這一怪異事件背後的關鍵角色之一。


與加拿大、德國的爭端:在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呼籲釋放活動分子並在沙特全面改善人權之後,該國驅逐加拿大駐利雅得大使,凍結與北美國家的貿易,並命令所有在加拿大的沙特學生回國。去年11月,德國批評沙特在中東奉行所謂的「冒險主義」並拘留哈里里,干涉黎巴嫩內政。這些言論促使兩國開始長達十個月的外交爭端。


麗思卡爾頓酒店清洗:自從他成為王儲以來,MBS不僅打擊了人權活動人士,還打擊了政治對手。2017年,沙特安全部隊逮捕了該國數百名最富有的人,據稱是為了打擊沙特官僚機構高層中的腐敗。被捕的人被關押在利雅得豪華的麗思卡爾頓酒店數周,據報道,有些人受到身體虐待。《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稱,17名被拘留者在遭受身體虐待後需要接受醫院治療,其中包括一名後來在監禁中死亡的人。


卡達危機背後的人:2017年6月5日,四個國家與卡達斷交,並對後者實施外交和貿易封鎖。沙特關閉了與卡達的陸地邊界,將後者封鎖為一個只能通過海運和空運到達的島嶼。與卡達斷絕關係的舉措主要由MBS和阿聯酋王儲推動,據報道,最初的封鎖計劃還包括軍事方面,沙特和阿聯酋部隊入侵卡達。一年多以後,卡達封鎖仍然存在,卡達拒絕屈服於沙特及其三個盟友提出的要求。


被處決人數在上升:在過去的幾年裡,MBS已經在沙特開展了幾項社會改革,包括開設該國第一家電影院,並允許舉行音樂會,這些舉動被許多人稱為向更加開放的社會邁進。在同一時期,王國的處決人數急劇增加。沙特是世界上唯一仍採用斬首的國家,十多年來,執行死刑數已經進入前五大國。


卡舒吉失蹤:10月2日,沙特記者和MBS評論家卡舒吉進入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獲得他與前妻離婚的文件。從那時起,他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曾經是皇室成員顧問的卡舒吉因批評MBS的改革計劃而受到打壓。卡舒吉在三月份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說:「正如我們今天所說,沙特的知識分子和記者被判入獄。」在被問到,MBS統治下的沙特是否會走向民主,卡舒吉的回答是否定的。


後記:

1、卡舒吉事件引發的土耳其、沙特之間的交鋒,從側面說明通過重大丑聞事件發動宣傳戰,可能是打擊一個國家的有效手段,在某些情況下遠勝於戰機、導彈。


有分析認為,土耳其正在做的事情,在歷史上應該被銘記為「二十一世紀里全球最重要的宣傳工作(媒體、政治和安全)之一」,超越了俄羅斯在美國大選期間的宣傳運動,或者以色列對抗BDS運動(即抵制、撤資、制裁以色列的運動)的努力。


2、911事件中,15名沙特人組團襲擊了美國,如今15名沙特人組成的行動小組以最殘忍的手段,再一次震驚文明世界。威權、獨裁國家的無底線反人類行徑的曝光,及其產生的嚴重後果,將對其他類似國家產生震懾效應,讓他們考慮此類暴行的政治成本。


3、卡舒吉事件的政治意義可能被低估,它或許是改變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關鍵事件。假如王儲捲入被證實,沙特的國內政治格局必將改寫。沙特經此一役顏面掃地,其作為「伊斯蘭中心」或伊斯蘭教政治代表的地位將被削弱,它與全球大國(主要是美國)的政治聯盟也將遭到削弱——中東政治格局由此將改寫。


文| 權酋研


1


廣州活動通知



2018年全球財富和精英教育沙龍


新政下精英教育和全球投資機遇權威深刻解讀

現場體驗精英教育和教育機器人智能系統


了解家庭財富管理和資產配置方法


了解企業投資併購和融資上市路徑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名校申請現場諮詢


地點:廣東廣州天河區林和西路耀中廣場B座3216A室 一帶一路發展促進委員會

時間:2018.10.24 14:30~17: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眼 的精彩文章:

沒有英雄和信仰的年代,讓我們談一談麥凱恩
俄展開冷戰後最大軍演預演未來大戰

TAG:全球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