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突然放棄英國學業,徐志摩為了什麼?

突然放棄英國學業,徐志摩為了什麼?

但是無論如何,離了婚的徐志摩,在回到劍橋(即他筆下之康橋)之後,似乎體會到了生活「更大的愉快」。他的寫詩的衝動,應該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他在《猛虎集序言》中講到當時的情形:

整十年前我吹著了一陣奇異的風,也許照著了什麼奇異的月色,從此起我的思想就傾向於分行的抒寫。一份深刻的憂鬱占定了我;這憂鬱,我信,竟於漸漸的潛化了我的氣質。

又說:

只有一個時期我的詩情真有些像是山洪暴發,不分方向的亂沖。那就是我最早寫詩那半年,生命受了一種偉大力量的震撼,什麼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顧間散作繽紛的花雨。我那時是絕無依傍,也不知顧慮,心頭有什麼鬱積,就付託腕底胡亂給爬梳了去,救命似的迫切,那還顧得了什麼美醜!我在短時期內寫了狠多,但幾乎全部都是見不得人面的。

徐志摩突然結束在劍橋的學習,啟程回國,是在1922年8月。林徽因早於去年10 月先行回國了。彷彿離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樣,在劍橋,他又一次放棄了可能取得的博士學位。也許他惦記著林徽因,也許他思念著離別五年的家鄉及「最愛的父親」 和「可憐的娘」,也許他聽到了師友對他的召喚,不管怎麼樣,以他的性格,還是說走就走,絕不拖延。

徐志摩

實際上,1921年12月11日,舒新城寫信給梁啟超,報告解決中國公學風潮的情形, 以及今後發展教育事業的計劃,已經提到徐志摩。他說,要想干一番大事業,只有師生與朋友最可靠,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在一起相處久了,情意融洽,縱有錯誤, 亦可諒解。如果是外人,驟然相遇,不論思想如何一致,始終客客氣氣,決難同甘共苦。所以他建議:「中國公學委城與南陔(劉秉麟)、東蓀三人辦理,君勱、志摩則分在南開講演,公則往南京講演(最好請百里設法在東南大學設自由講座),如此鼎足而三,舉足可以左右中國文化,五年後吾黨將遍中國,豈再如今日之長此無人也。」 舒新城這裡所說,應該是梁啟超歐遊回國後開始推進的振興中國文化,即所謂「中國文藝復興」龐大計劃的一部分。實現這一計劃,最急需的莫過於優秀人才。因此,催促徐志摩回國是很自然的,並不奇怪。

梁啟超

梁思成

( 解璽璋:《梁啟超傳》,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眾說紛紜,張恨水的第二任妻子胡秋霞到底是什麼來歷?
為了擴大淞滬會戰,日本軍隊將戰略重心轉移向何處?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