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感覺乏力到猝死,要用多久?

從感覺乏力到猝死,要用多久?

(本文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內科學》、《今日中醫內科》

猝死,這是生命畫上休止符的方式之一,但也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方式之一。

猝死,以心臟性猝死最為普遍。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真的毫無徵兆嗎?

這涉及到一個問題,即心臟性猝死發生過程中的「前驅期」。

不過,要事先說明,這個「前驅期」,在有的患者身上存在,在有的患者身上不存在。對於那些事實上不存在,或者感覺上「不存在」的人來說,心臟性猝死真的是無法預知的。

但,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心源性猝死還是有它的前驅期的。

這一時期的表現,往往是胸痛、氣促、疲乏、心悸等一些非特異性的癥狀。這裡面,最常見的,就是乏力,以及伴隨著胸悶、胸痛的乏力。

大量的事實表明,在突發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在發病前幾天,感覺到乏力、神疲、胸部發悶隱痛等不適。但是這些不適,可以隨著休息而好轉,或者是一過性的。還有的,在發病前數個月就有這些癥狀。可見,從乏力到猝死,短則幾天,長則數月。

那麼,哪些人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高度注意呢?

除了年齡之外,就是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有過心肌梗死病史的冠心病患者。

原來,西方國家曾經對心臟性猝死患者做過大樣本的研究,發現其中有80%為冠心病及其併發症引起。這些冠心病人中發生過心肌梗死的,大約有75%。從這個角度說,發生過心肌梗死的人,是猝死患者的最大的後備軍。而且,研究發現,心肌梗死患者一旦有頻發性室性前期收縮,或者複雜性室性前期收縮,發生猝死的幾率更高。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猝死幾率也很高,這就是心肌病患者。可以說,心肌病,是35歲以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主要病因。這裡面比較常見的,就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等。

所以說,當我們感覺到渾身乏力、胸部隱隱悶痛,或者感覺氣促的時候,千萬不能忽視。尤其是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更要提高警惕。因為人到了50歲,很容易出現冠狀動脈硬化。

那麼,一旦出現這樣情況,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第一選擇,自然是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一般來說,現代醫學有一些辦法可以降低這部分人發生猝死的幾率,比如服用β受體拮抗劑等等。這個時候抓緊治療,可以讓身體免於滅頂之災。

從中醫角度看,乏力,伴隨胸悶心痛的癥候,失於「胸痹心痛」的範疇。這時候,就需要我們辯證調理了。

有的人,屬於心血淤阻型。典型表現就是痛處固定不移,晚上的時候發作,口唇發青,舌面有瘀斑。這時候,要多服用一些可以行氣活血的食物,比如當歸、桃仁粥、木耳湯等等,或者多吃蘿蔔、杏仁、橘子等蔬菜。

有的人,屬於痰濁閉阻型。典型表現就是氣短乏力、肢體沉重、形體肥胖,舌體肥胖而有齒痕,舌苔厚膩。這個時候可以多吃蘿蔔、竹筍、冬瓜、赤小豆、薏苡仁、蓮子等食物,不要吃辛辣、肥厚食物。

還有的人,屬於寒凝氣滯型。典型表現就是癥狀遇冷加重,得溫減緩,四肢不溫,面色蒼白。這個時候,就要多應用生薑、蔥白來煎湯熱飲,可以適當服用核桃仁、紫河車等溫陽補腎之物,同時務必注意增減衣物,適應溫度變化。

總而言之,難以緩解的乏力,以及伴隨胸悶、氣短、心胸隱痛的乏力,是猝死的前驅期主要癥狀之一。這是猝死發生前僅有的信號之一,也是我們保留生命的最後機會。我們決不能忽視它。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你一夜翻身多少次?少於這個數,睡覺不解乏
肝氣一堵,全身受苦!肝經不通到底意味著什麼?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