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聰明反被聰明誤」?出身世家名門的楊修真正死因是什麼?

「聰明反被聰明誤」?出身世家名門的楊修真正死因是什麼?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桂強

楊修

楊修,字德祖,出身世家名門,乃是太尉楊彪之子,從小聰慧好學,才思敏捷,後來更是被曹操聘為丞相府主簿,但是卻被曹操斬首。《三國演義》中關於楊修之死,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述,他後來也因此成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人物,而廣為流傳。話說,曹操出兵攻打漢中,連吃敗仗,想要進兵,卻被馬超據守險要之地,想要收兵回許都,又恐被蜀兵恥笑,因此處於一個進退兩難之地。當晚,曹軍大將夏侯惇來向曹操請示夜間的口令,曹操當時正在吃雞腿,於是隨口說了一句,「雞肋」。楊修當時也在軍中,他聽到口令之後,便開始收拾行裝。夏侯惇見此,十分驚訝,就來問他原因,楊修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必定是要班師了,我現在收拾行裝,免得到時候慌亂」。 夏侯惇聽後,覺得十分有道理,大為佩服,於是軍中士兵都開始暗中收拾行李,等待收兵的命令。曹操晚上巡查,看見士兵們都在收拾東西,聽說楊修的主意,大為憤怒,以擾亂軍心罪將楊修斬首示眾。

曹操

這是《三國演義》中關於楊修之死的說法,也是人們最為熟知的一種說法,但是在歷史上,雞肋一事雖然存在,但是楊修並不是因為這件事而被殺。在《三國志》的記載中,造成楊修之死其實有兩大原因。首先是因為楊修捲入了曹魏世子之爭中。當時曹操十分頭疼,應該立曹丕為世子還是立曹植為世子,楊修屬於曹植一派。不過,曹植雖然才高八斗,但是「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因此逐漸失去了曹操的寵信。曹操既然決意立曹丕為世子,為了以後政局的穩定,自然而然要打壓曹植的勢力。所以最終曹植的黨羽「楊脩以倚注遇害,丁儀以希意族滅」。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楊修是袁氏的外甥,袁術、袁紹都是曾經與曹操爭奪天下的諸侯,袁氏和楊氏一樣都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因此曹操擔心以後會有麻煩,於是將他斬首。這兩種原因都是來自於《三國志》顯然比《三國演義》中更加可行。

曹植

參考文獻:

1. 羅貫中:《三國演義》

2. 陳壽:《三國志》

3. 范曄:《後漢書》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胡一舟 王雪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明穆宗為什麼要解除明太祖時期制定的海禁政策?
淞滬會戰結束後,蔣介石是如何總結這場戰役的?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