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A 股融資政策在被嚴格限制兩年後,最近一周內大幅扭轉

A 股融資政策在被嚴格限制兩年後,最近一周內大幅扭轉

截至上周五,A 股總市值已經較年初跌去近 25%,大批民營上市公司面臨資金困難、大股東股權質押爆倉風險。

周末,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副總理、央行行長、銀保監會主席、證監會主席、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在短時間內密集發表對股市的新措施、新看法,A 股政策出現大幅度轉變。

周末高層給出的應急措施主要也是圍繞這兩方面展開。一是鼓勵各類資金續接股票質押業務,二是放鬆質押新規的要求,減少平倉的出現。

簡單說,就是幾部委鼓勵各類資金化解目前上市公司遇到的資金問題、股票質押風險。這大幅扭轉了過去 2 年的監管從嚴的趨勢。

近兩年來,金融機構在去槓桿的宏觀背景下,優先貸款給看似信用更佳、資產更厚實的國企,民營企業被動轉向利率更高的股權融資。上市公司也受到了這種政策偏差的影響。

政策本意是規範上市公司再融資,消除定增套利空間。但在實踐中,新規變相突出了大市值公司的融資能力、打擊了小市值公司的融資能力,這與後來的中小型民企普遍融資難有直接關係。緊接著,2017 年 5 月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拉長了投資者參與股權融資的投資期限。

在堵住了民營中小企業的銀行貸款、增發股份等主要融資渠道後,大股東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股票質押融資。於是股票質押融資成為不少上市公司資金的核心來源。但隨著二季度之後中國內外部經貿環境惡化,股市連續大跌,直接把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暴露出來。

過去 2 年的監管政策制定的主要思路,是以全面的限制措施,矯正過往市場的快速套利策略,但造成的後果之一是降低了市場活力。近期連續出台接納同股不同權科技公司的修法、股份回購制度、配融規則修訂、為股票質押業務引入資金方,固然是及時的應急措施。但要有效提振股市、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創新驅動經濟發展,還需要更多長效方案出台,而不是經常在兩三年內從一種矯枉過正切換到另一種矯枉過正。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今日娛樂:版權局約談13家網路媒體服務商,關錦鵬新片發布預告
Meme:超級馬里奧主角太乖了,玩家如今最愛一個同人角色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