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強大的肺,讓鳥兒自由呼吸、任翱翔億年

強大的肺,讓鳥兒自由呼吸、任翱翔億年

鳥兒翱翔天空

除羽毛、骨骼、體型、消化系統等特殊結構之外

強大的肺(呼吸系統)也至關重要

鳥類飛行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具有「高配版」呼吸系統

效率高到所向披靡

鳥類的呼吸系統高效而獨特,尤其是其肺演化出一系列特徵,例如分塊的薄壁系統、分支氣囊、肺內單一方向氣體流動、肺高度分化從而擴大表面等,均保證了充分的氣體交換,從而滿足飛行時巨大的有氧代謝需求。

那麼,這一系統是如何演化出來的呢?

2018年10月22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鄒晶梅、周忠和等,臨沂大學王孝理、鄭曉廷等,約翰內斯堡大學John N. Maina,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紅等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報道了在一件距今1.2億年前的原始鳥類上保存的肺部結構,為揭示早期鳥類呼吸系統的演化提供了關鍵信息。

保存了肺部結構的早白堊世鳥類始吻古喙鳥

此前,能夠揭示肺部結構的化石從未在主龍類化石中有過發現(主龍類是包括鱷魚、翼龍、恐龍和鳥類等在內的雙弓類羊膜動物)。研究人員通過掃描電鏡在內的多種方法,在一件始吻古喙鳥化石(目前已知最原始的今鳥型類代表)中發現了疑似肺部結構的軟組織結構,詳細的形態學研究表明:古喙鳥已具有與現代鳥類極為相似的高度分化的肺部結構,與飛行相適應的高度氣體交換能力在鳥類演化早期就已經出現。

始吻古喙鳥和現代鳥類肺部顯微結構的比較

研究人員還發現古喙鳥具有獨特的尾羽結構。12根羽片狀羽毛構成扇狀尾羽,位於中間的一對尾羽長度明顯超過兩側的其他尾羽,這樣的「尖尾」形態在現代鳥類中常見,卻未曾在中生代鳥類中有過報道。

結合此前的化石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現代鳥類所特有的生理結構(如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出現的時間很有可能早於骨骼系統的改變。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圖片來源:

http://www.quanjing.com/imgbuy/ul0855-3526.html

https://stock.tuchong.com/image/creative?imageId=57400751860879074&source=baiduimag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古脊椎所 的精彩文章:

國慶有禮、會徽發布

TAG:中科院古脊椎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