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論藤田和日郎老師「禁止無言」的奇妙室規

論藤田和日郎老師「禁止無言」的奇妙室規

作者:izumi

封面:《魔偶馬戲團》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藤田和日郎雜談系列(一)

試問,想在著名漫畫家藤田和日郎老師門下謀一個助手的差事,須具備何種資質?

異常健談的藤田老師準會給你講上一大通有的沒的,而我們這位面試官大人一上來會再三強調的,準是他門下工作室的「首要室訓」——「禁止無言」。

這一條例、對於那些不善言辭、只知終日悶頭作畫的內向孩子來講,無異於當頭棒喝。為緩解四目相對的尷尬氣氛,循循善誘的藤田老師會一面親切地勸君飲口茶、壓壓驚,一面展開如下「誘導詢問」。

「因為想對你的情況做一下了解,就請從喜歡的事物談起吧,電影、音樂、漫畫作品,啥都可以,儘管暢所欲言。」

假如你以為,列舉一二放之四海而皆準、無關痛癢的「解題模板」,便可例行應付了事,那接下來的一連串盤問、定會讓你領教「沒有標準答案的開卷考才是最要人命」的真諦。

「你愛看《終結者》呀,我也喜歡。但像《終結者》《回到未來》這類萬人迷式的電影,很難講出特色,而我更想進一步打聽一個人與眾不同的獨特愛好。不用擔心,問這些並非是我別有用意的試探。」

「對電影研究不深、羞於啟齒?嗨、沒事,我這就純粹閑聊,千萬別太當回事。」

「噢,原來你控SF呀,那首推哪部?」

「《剪刀手愛德華》?嗯……怎麼說呢,我總感覺蒂姆·伯頓監督執導的影片類型不太好歸結為SF呢。難不成,你是對他片子里那種難以名狀的悲情遺恨欲罷不能么?噢~,原來你好這一口呀……,嗯、嗯,我明白,你是因為這會兒太緊張了,才會一時詞不達意。」

藤田和日郎老師 in 京都精華大學。

接著、藤田老師還會拉家常式地繼續各種探聽,也會對面試者明說,此刻他所落座的位子、原先是這邊某位助手的座位,由於那人前不久剛取得了《少年Sunday》的連載,這才趕著招人頂替他的空缺。

稍感適應的面試者,此刻差不多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抽空環顧四下,於是、藤田老師又會瞅準時機,對年輕人詳細闡釋自家工作室為何會定下「禁止緘默無言」的緣由。

據藤田老師介紹,牆上張貼著的「禁止無言」的醒目海報,乃是工作室鐵打不動的規矩。至於另外一些「今年的抱負」「要拿下連載!」之類,則是其他助手自說自話貼的玩意兒,權當娛樂。不過、老師手下的助手們還真就在不知不覺間接二連三地出道、獨立了,也算壯志得酬、夢想成真了吧。

總而言之,藤田老師又一次強調,「唯有『禁止無言』是本門鐵律」,但凡有志投奔於其門下的年輕人,首日上工前,老師都會負責親自面授個中原委、利害。

其實、之所以出此規定,主要目的是為了,即便老師自個兒保持沉默,也要讓身邊這群助手營造出人聲鼎沸的喧鬧氛圍。

是的,諸位沒有眼花,藤田工作室須「時刻保持喧嘩」!

全體助手成員凡目力所及,耳畔聞聲,均需立即做出反應。比方,瞅見藤田老師或是前輩助手在那裡搗鼓某個物件,就得趕緊興緻勃勃地問「這是啥呀?」,總之得沒話找話,且此條強制執行。

作為一名從上門投稿一路行走過來的長輩,藤田老師深諳新人們在初期恨不得把節省下的每分每秒都沉浸到自身構建的漫畫世界中去,將儘可能多的精力用於漫畫創作。

對此,藤田老師想把話說在前頭,他打心底里希望,來自己這邊的助手們有朝一日能揚眉吐氣,成為靠連載過活的職業漫畫家。只不過,人心隔肚皮,當下一刻,他還不能對眼前初來乍到的新面孔給予信任。這就好比,即便被編輯數度駁回、還能愈戰愈勇,硬著頭皮一次又一次拿著漫畫分鏡登門的投稿人,才能最終換來編輯的認可,逐步邁向職業之路。只要是年輕作者用心繪就的分鏡,藤田老師承諾,會不厭其煩、來多少看多少,並給出自己中肯的見解與建議。

但話說回來,畢竟助手在工作室這邊的主要任務還是打工,所以,藤田老師還是想讓他們先集中精力做好分內事。活幹得漂亮,就等同於逗老師開心,若做不到這點,還是趁早換東家為妙。

這話不免讓人聽著有些瘮得慌,但請放心,老師並不是要求一名新手上來就把漫畫畫到完美。相反,剛上來新人的畫功再怎樣叫人「慘不忍睹」,藤田老師也不會為此大發雷霆。當然,他還是希望助手們能極其認真的繪圖,但畫畫這檔子事,說白了就是熟能生巧。

那假使是沒有任何助手經驗的「小白」一隻,落實到具體實操,到底該從何做起呢?嗯,最重要的打地基項目還得從「畫線」做起。新來的助手,頭一樁活計就是用蘸水筆尖畫直線,如集中線。

順帶說一下,藤田老師漫畫作品的背景、原則上原稿的勾線要求徒手繪製,關於這點、新人需事先在頭腦中打好預防針。除去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兵器外,即使是藉助尺規打好的底稿,最後一關仍需用手描。

並且,藤田老師要求助手在畫線時動作舒緩,理由是,線條若畫得太過「倉促」,就留存不住足夠的「情思」,而老師自己畫漫畫,講求一筆一划力透紙背的「情緒」。試想老師這頭蓄勢發力、滿含「情意」的人物線條,如果搭配助手這邊「輕描淡寫」的背景,便會顯得格外突兀,從而失掉畫面應有的和諧美感。因此,下筆畫背景時必須從容不迫。而慢慢運筆、就不能靠尺子。

當然,藤田老師很清楚,這只是他一家的門規,別家有別家的做法。例如,村枝賢一就從恩師吉田聰老師那裡傳承到快速作畫的奧義。據說吉田老師主張,「早畫早了,早些結束了手頭的事情,以便省下時間考慮下一格分鏡,因此,出手越快越好!」於是乎,村枝本人及其門徒個個「眼疾手快」。但那終歸是別家的風景,與藤田工作室無關。

在這裡,別太介意最開始畫技如何爛。打比方繪製戰場背景,就按部就班地好好畫。那些宏偉高大的建築物,就算畫力不濟,畫不出雄壯的氣勢來,也要設法用筆觸、引導讀者產生「這幢大樓確實超有氣勢」的錯覺。

在《魔偶馬戲團》單行本36卷中,登場的自動人偶賭徒瓊斯。

目前擔任藤田老師這邊助手頭目的「鮑勃(據稱是老師為在『後記漫畫』出鏡時給助手們起的代號 ,因為這樣才帶勁嘛)」,剛進到工作室那會兒,老師交代他畫《魔偶馬戲團》里,一個名為賭徒瓊斯的自動人偶,向上拋出的一枚硬幣。結果、這位老兄除了緊張還是緊張,磨嘰了整整一天才給畫完交差。剛來的助手都免不了要過這一關,但漸漸也就適應了。

因為是周刊連載的漫畫,日程吃緊,藤田老師通常並不太讓助手退回重畫,即便心中感覺效果「差強人意」,一般也頂多委婉地讓助手朝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做出調整改動。不過,此種判斷並非完全基於作圖本身正確與否,而全憑藤田老師個人癖好。比方說,老師很不喜類似紅薯形狀的頭粗尾尖的擬態語,就會讓助手重改成更為飄逸清爽的字體。

正常情況下,藤田老師絕不會因為畫技優劣對助手發脾氣,但若是被老師知道有人膽敢無視「室規」、一個人在那邊埋頭苦幹,那就等著沐浴老師「滿腔怒火」的洗禮吧。且一次「火山」噴發後,老師得花上1~2小時平復消氣,方才有心情再次動筆,如此一來,花錢雇來的「啞巴」助手等於是給幫倒忙的。

漫畫家也是千人千樣的。據老師形容,自己在正式謄稿時,整個人處於內部極度高壓的狀態,隨時想要高叫出聲,隨刻預備掀桌暴走。然而,只要聽到助手們其樂融融地在一旁嘰喳閑扯,胸中的負面情緒便可在頃刻間消失殆盡。

職業漫畫家藤田,忍受著每周截稿期催命符般無法擺脫的魔咒與重壓,倘若在工作室又聽不到助手們的歡聲笑語,面對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便會令其瞬間情緒失控。因此老師坦言,花銀子僱人、圖的就是個熱鬧喜氣!當然,離開了助手們的協助、老師無從獨自搞定周刊連載的工作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藤田老師絕不想與看不順眼的傢伙共處一室、作踐自己。當初連載《潮與虎》時,就是僅靠藤田老師自己,還有片山ユキヲ(曾用名片山浩之)、鏡佳人,3人撐起的市面,所以,老師始終認定「連自己在內、三名主力便能擺平周刊連載」。因而,說難聽點,3人以外預存的「新鮮血液」也就是備日後不時之需,現階段是可有可無的「備胎」,要是看下來,此人對今後連載無所裨益,便會果斷棄用。

此處,老師應景地附上「藤田工作室的生存攻略」。

漫畫家押切蓮介老師在自己漫畫中展現的藤田老師發怒的形象。

假設一名新人助手邊打招呼邊走進工作室,恰巧看見老師正在寫字檯對面擺弄著手中的人偶。這時,正確的操作手法是,應當立即主動上前詢問「這是啥?您這是在幹嘛?」。重點是,看到老師有任何動作,都要擺出一副興意盎然的模樣。與其他「室友」相處也是同理,有人「裝傻」,就得有人負責吐槽,旨在活躍職場氣氛。

肯定有人心裡納悶,這般強人所難地讓人開口說話,究竟對提高漫畫技能有何裨益?藤田老師的觀點是,通過愉快的人際交流,能夠從交談對象口中打探到各類有用情報,而這對維繫漫畫家生活有益無害。這話起先興許會讓人聽著摸不著頭腦,但往後、會逐漸領悟到其中的深意。

事實上,在擔任老師助手期間嚴格遵循「室規」,之後成功單飛的例證,就有安西信行、井上和郎、福田宏、雷句誠等一批叫得響名號的漫畫家。

藤田老師教導徒弟的信條是,只要規規矩矩照章執行「禁止無言」,他就會將自己掌握的漫畫技藝傾囊相授。老師將其看作是對無條件奉行超麻煩的強制室規、外加每周拚命幫著畫背景,且在業餘時間堅持構思漫畫分鏡的助手們的誠意回報。對老師而言,這些聽話懂事的弟子們才是世間最「可愛」的人類。藤田老師承認,是自己逼迫助手們干消耗口水的艱辛「勾當」,但事關其創作生涯能否得以維繫,也顧不得許多。從這層意義上講,藤田工作室的確有些「獨樹一幟」,在這裡,相比畫畫,「講話」才是一等一的大事。

據老師回顧,迄今為止入室弟子中,生來不擅言談者確有其人。但老師一視同仁,要求他們也要做到「有話必應」,以及在團隊活動中確保人際交往順暢進行的待人接物的基本訓練。堅持一段時間以後,大家也就自然而然習以為常了。據此現象,藤田老師推翻了自己從前對「社交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稟賦」的認識,得出,該種能力是可通過反覆修習操練獲得的後天技能。但那些堅稱「不行且不願」的傢伙,終究是藥石難醫、回天乏術的。醜話說在前頭,此法對那樣的人只會造成精神負擔。

但有一點敬請新人助手放寬心,藤田工作室,絕對不存在對他人惡意攻擊的不良分子。本工作室對有人身攻擊癖好的傢伙採取零容忍態度,一律勸退。所以,現階段在此工作的,儘是些踏實上進、性情淳良的好孩子。

《潮與虎》。

因為在開始《潮與虎》周刊連載前,藤田老師從當時的擔當編輯武者老師那邊聽聞到不少有關「糟糕助手」的劣跡,其中就有幹完活、也不肯吭一聲彙報進度的傢伙,聽得老師唯恐自己背運抽中下下籤。

並且,經過多年觀察實踐,藤田老師推導出「重視維護人際交往的傢伙有望成為漫畫家」結論。不過,老師想先從幾件自己與助手相處的失敗例證說起。

他所僱傭的某位助手,工作能力沒話講,日常閑聊也能積极參与,然而,有天、那人突然給藤田老師發了通傳真,說自己決定辭職不幹了,末了、還扔下一句,「《魔偶馬戲團》你是竊取了我的點子吧」。老師看後心下暗想,自己怎麼可能做出剽竊之事。當然、剛才所說的「盜竊創意」的指控純屬子虛烏有,且很久之後,那位助手還專程為此向藤田老師致了歉。

除此之外,更有甚者、還有玩突然甩手跑人的。有一日、藤田老師剛到家喘上口氣,卻意外地接到、本該在這個點補眠的助手主管的電話,說是有人在工作室留了張紙條,請他趕緊回去處理下。老師心急忙慌到場後,就見紙條上赫然寫著「無法適應此處環境,請辭」。藤田老師曾事前言明,辭呈需提前2~3月提交,以便工作的後續交接,卻還是遭遇到了令他欲哭無淚的一幕。

上述種種慘痛教訓,使藤田老師痛定思痛,決心在助手錄用時嚴選把關,以防患於未然。

藤田老師依舊強烈建議,新人助手盡量與大家多交流,因為他篤信,凡精於此道之人、日後有望出人頭地。說到底,人與人、編輯與作家間的良性互動是作品立身的平台與基礎。一個胸懷大志年輕人,要是能做到為人謙和誠懇、行事有理有節,定會被貴人伯樂相中,爭取到職場事業方面的寶貴資源與扶持助力。如反其道而行之,差不多是在自絕前程。

性格厚道之人,時常檢討反省自身不足,並從中尋得答案。一樣是培養新人,藤田老師自是願花精力去扶植那些人品正直的好苗子入行畫少年漫畫。老師器重那些能為人生目標不惜一切、拚命努力的年輕人,凡能踐行者,便視之為「可造之材」。

還有一點需要澄清,在藤田工作室里,老師會百無禁忌地談天說地。而雜誌等媒體上刊載的相關訪談,則是老師將平日所思所想經過梳理、提煉後公之於眾的「檯面」內容,但私下裡、老師從不講冠冕堂皇的場面話。剛進門的小夥伴、也許會被老師語出驚人的偏激言論、以及張口閉口的三字經驚嚇到,那也只能說抱歉了,因為一聊到漫畫的事情、老師真的無暇顧及太多、才會口不擇言。

漫畫家島本和彥老師筆下,以藤田老師為原型的角色形象。

藤田老師又一次聲明,自己真心盼望大夥能早日出道成器,因而,有時為了讓追隨自己的後生晚輩少走彎路,老師會有意嚴格限制他們的選擇範圍。而這、正是當年尚名不見經傳的藤田在初代責編武者老師那裡曾經受的試煉,如今又將此法推廣在後人身上。

簡而言之,就是「只准畫真正令人感動的分鏡,不痛不癢的東西,拿來老師也不看」。當初武者老師的這句話,對一度陷入迷茫的藤田而言,猶如醍醐灌頂,使其茅塞頓開。何為「感動」,一言以蔽之就是「打動人心」,這是編劇的精髓所在。藤田老師規定,所有上門投稿的新人必須貫徹該項方針。老師稱之為,「新人須攻克的萬里征途第一關」。

老師並不否認「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他不過說出了自己所信奉的「正解」罷了。當人覺得,這法子挺不錯、那法子也不賴,反倒更加無所適從。而武者老師為藤田指明的「華山一條路」,可謂提綱挈領、一語中的,一掃困擾藤田多時的心頭陰霾。從此,他明確了自己未來的奮鬥方向。可是,之前迷茫徘徊的日子,卻白白浪費掉大把的時光。鑒於職業漫畫家之路漫長修遠,因此,儘早確立前行的路徑總沒啥壞處。

按照武者老師限定好的範圍,年輕的藤田和日郎憑著一股子執念韌勁,再三再四、再五再六地堅持上門投稿……前後整整畫掉的漫畫分鏡、有18冊筆記本之多,才終於讓他盼來瞭望眼欲穿的《潮與虎》的連載。自此,藤田終於可以挺直腰板以「漫畫家」的身份自居,並籍此開啟了其20餘載的職業生涯。不僅限於藤田老師本人,所有從藤田工作室「畢業」、現已轉正為職業漫畫家的歷屆助手們、無一不是承襲武者老師的教誨,苦熬出頭。藤田老師表示,他只會教這招不投機取巧、培育新人的「笨辦法」,坊間所謂的外掛練級的高招,他不屑了解。在他眼中,那些旁門左道的伎倆,「既不瀟洒有趣、也不管用」,相比之下,自家的正派功夫、才是適合少年漫畫修鍊的至高法門。至於其它門類漫畫的練功秘法,藤田老師不得而知,有求之人、需另尋高明。

老師指出,「專註漫畫修行之人」,需征服各式各樣的多座「高峰」。諸如「解謎推理」「徹底反轉」「歷經千難萬險終成正果」等類型的「山峰」。但那也只是大致瀏覽各座高山的「概況」,對於創作經驗的累積是無濟於事的。「絕知此事要躬行」,無論哪一行的技術訣竅,都要當事人切身實踐後方能為己所用,最終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專業人士。而上文反覆提及的「打動人心」這座山,正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藤田老師會毫不猶豫地命令所有的新人助手由此起步,但假若新人並非由衷認同這種方法,則會永遠處於「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游移不定之中。東張西望、眼高手低,總奢望發現一條能逃避腳踏實地辛苦攀登的捷徑,到頭來,只練就了一副做事拈輕怕重、還愛裝什麼都懂的「評論家」嘴臉。那些聲稱自己是何等「見多識廣」的傢伙,其實根本一竅不通。像這種連一類漫畫分支的單篇稿件都沒好好畫完過,就膽敢當著藤田或武者老師面大言不慚的傢伙,肯定會被兩位老師踢飛上天。用腳指頭想都明白,這種人稍微遇到點硬仗,鐵定會頭一個當逃兵。

正因為眼下有太多年輕人,忽視了作為一名合格從業人員理應熟練掌握的繪畫基本功,所以,藤田老師才會採取強硬軍事化特訓手段,好讓新人用自己的身體去直觀體驗、銘刻於心。對於老師提出的每項吩咐,新人都應邊在腦海里分析咀嚼、邊一一照做。正所謂「光說不練假把式」,一切腳踏實地的勤學苦練,終有一天會內化為可供自由支配的人生財富。但要是對老師布置的功課置若罔聞,就好比從不做肌肉鍛煉的人、揚言要當職業運動員那般可笑,簡直痴人說夢。

但假如初出茅廬的新手能靠一己之力爬完一整座山的話,之後如法炮製,登上其它峰頂不過是時間問題。世間的各類技巧看似多種多樣,可一旦花心思鑽研通達其中一門手藝,其餘諸般也就一通百通了。但也需在遵循事物發展先後順序的前提下入手,才可事半功倍,而藤田老師傳授的套路,屬於先難後易的「王道」進階法,修完最為考驗意志力的第一層之後,接下來舉一反三,可按各人喜好隨性推進。

不過,藤田老師這套心法,旨在點化那些真心想以少年漫畫家為業的有緣人,並不普渡眾生。而且,即便現成的好方法擺在眼跟前,多數人也很難迅速抓准要領。藤田老師總感覺這件事像是在教人「翻轉上單杠」。若碰上悟性過人、孺子可教者,無需贅言,保管秒會。但換成身體協調性差些的孩子,任憑教練再在一旁扯著嗓子喊「注意肚臍緊貼單杠」「腿使勁往上踢」,對方就算心裡一清二楚,可就是怎麼也翻不上去。藤田老師評價自己同樣屬於資質愚鈍、冥頑不靈之人,光曉得一遍又一遍提交分鏡、被打回後、重新畫了再厚著臉皮上門……在漫長黑夜中摸爬滾打了許久才得見天日,所以,對那些「總感不得其門而入」的人來講,自己的體悟還是頗具參考價值的。

但藤田老師重申,自己歸納的這套方法對新人至多是「有用的情報」,「屢戰屢敗、越挫越勇、不斷精進」的練習過程絕對不可省略。新人們要想藤田師傅早日滿意點頭,只有多畫、多上交。

藤田和日郎老師創作場景。

當然,有人會說,給周刊連載漫畫做助手、忙都忙死了,哪還有閑工夫畫自己的漫畫。其實不然,以藤田工作室為例,助手們的出勤時間為4天~4天半,剩下的時間留著畫分鏡還是夠用的。並且,一個人在家弔兒郎當地畫,有時一個故事的分鏡就能拖拖拉拉耗去個把月。但在老師這邊,因為有緊迫感,反而能更加抓緊時間完成。

畫技提高也不必太擔心,藤田工作室的助手會被分配到各種不同的「作業」,保證妥妥地把人煉成「全能型選手」,新人盡可以放心。藤田老師可不允許新人們用「給他做助手」作為自己成不了漫畫家的擋箭牌,他最好大家能從工作室順利畢業、自立門戶,多多益善!

藤田門下的助手,如果想讓老師幫著看分鏡,既可以在規定上工以外的日子專程上門,亦可以利用幹活間隙提交給老師。工作室一般每天下午4、5點開工,然後、助手們會在次日早上7、8點回家。事先預約一下,選在午後1、2點,提前來工作室接受老師的指導還是可行的,很多前輩助手都是這樣從藤田工作室出師的。

又有人會講,這些日後成名成家的前輩,主要是因為本身天賦過人,所以才獲得了成功。非也!至少從藤田工作室混出名堂的漫畫家們,沒一個是所謂的天才類型。大家都是想方設法將身上僅有的一點點小才華髮揮到極致,才闖出一條血路。

電視、雜誌等媒體動輒便愛聚焦、報道那些個性十足的天才漫畫家。不可否認,天才們耀眼搶鏡,極富話題價值。對於市面上那類、通篇充斥著華麗繁複至極的精美插畫,彷彿時刻在敲擊著人們「不練到那份上、就少惦記著成為漫畫家」的圖書,藤田老師本人是望而卻步的。那些、幾乎就是用來提醒普通人類敬而遠之的讀物。那些書籍里羅列的人際溝通法,往往與藤田工作室的室訓大相徑庭,像是,「別聽編輯瞎掰」「不與助手同處一室」「沉默是金」云云。此等言論,由暢銷作家之口娓娓道來,總顯得句句擲地有聲,這或許便是天才獨有的感召力吧。

藤田老師所敬重的業界前輩們,也常常面不改色地對外宣揚,「漫畫家這個行當、主要是靠才能混飯吃」。每每聽得藤田冷汗涔涔、脊背發僵,還會忍不住在心中戰戰兢兢地反駁,「請諸位大師明鑒,在下實乃一介庸才,全仰仗武者老師悉心調教栽培,才略有今日之小成。所以說,研習正確恰當的漫畫家養成法,才智平庸者照樣有望為娛樂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藤田和日郎老師 in AnimeJapan 2018。

老師無意推行天才漫畫家的「獨門秘籍」,太過逆天的炫技,對芸芸凡眾毫無借鑒價值可言。例如,當小畑健老師被問及「您喜愛哪種類型的插畫?」時,老師略加沉吟後來了句「大概是藤子不二雄老師吧」。據藤田老師推測,小畑老師的答話應該不是刻意隱瞞打趣,很可能出自真心。

再有,諸星大二郎老師在回答「長久以來您是否一直在閱讀大量的民俗學作品?」的提問時,答道,「確實讀過克蘇魯神話,但其餘最近都沒咋看呢」,乍聽之下,就像是在逗各位玩吧。事實是,絕不是哪本特殊的民俗學寶典,給予了諸星老師天啟。而天才們似乎也當凡夫俗子們全跟自己是同一思考迴路。然而,神技絕難效仿,凡人只能走勤能補拙的路子。在老師看來,大半的作家都屬於後者。

據藤田老師爆料,早年、自己與同期的皆川亮二、高樹宙最初在《Sunday》 集中連載《轟天高校生》時,由於讀者們並不買賬,致使湊在小學館地下室吃飯的三人,經常為此長吁短嘆。就連皆川、高樹二位老師也沒能逃過無人問津的時代。此外,長年活躍於漫畫創作第一線的村枝賢一老師,椎名高志老師,在守得雲開見月明之前,也是苦苦支撐了無數個日夜。新人、切莫妄想著天上會掉餡餅。

藤田老師這些年,也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才勉強打拚成今時今日的局面。所以,心得體會之類、他有資格發言,肚子里也有乾貨存著,只不過,「己所不能、勿傳於人」,他可不會故弄玄虛。

包括藤田老師本人在內,很多有志此道的新人,剛開始都是誤打誤撞「亂畫」一氣。創作出《蟲奉行》的福田宏老師,當初在老師這邊幫忙時,因編輯嫌他的分鏡畫得太過無趣,實在令人不忍直視,便讓他把畫分鏡這碼事先放一放,在此之前,先提交用文字歸納好的故事大綱。就算有著不堪回首的「黑歷史」,也全然不妨礙人家現在成為炙手可熱的漫畫家。

入行的新人,大抵都是被當值編輯虐上好多遍後,才千辛萬苦換回單次完結的登載機會。然後、在發表了數個單集故事以後,才有資格動筆畫短篇。最後的最後終於有人對你講,「要不,咱連載個長篇試試?」。

這中間,通關晉級速度的快慢雖因人而異,但「每位玩家」需要挑戰的關卡並無二致。打通「勇者斗惡龍系列」的贏家們,還不是都得解開相同的謎題嘛。成長為漫畫家,也有繞不開的必由之路。當然,有些個例也會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或遭逢「泥潭深陷」的窘境,或走上「曲線救國」的道路。通關的打法不一而足。

片山ユキヲ老師,其創作作品有《吟味花之誦》等。

片山ユキヲ老師就曾在藤田工作室創下過「最長用時」紀錄。奇怪的是,眼看著比自己晚來的安西信行、雷句誠等後輩一個接一個嶄露頭角,卻從未見片山流露過一星半點嫉賢妒能的小肚雞腸。非但如此,「常駐」工作室的片山依舊受到畢業師弟們的信賴與推崇。對工作,片山向來一絲不苟,對夥伴,片山也是關懷備至,對夢想,片山更是從不言放棄,一次又一次拿分鏡請藤田老師過目……

有了徒弟片山這樣活生生的例子,才讓藤田老師更有底氣堅信,「宅心仁厚」的助手必是塊漫畫家的好材料。

啰啰嗦嗦扯了一堆,藤田老師無非是讓打算投他門下的新人沒事勤練筆頭,另外,嘴皮子也別閑著。

【參考資料】

《讀者莫讀(笑)》(日文書名《読者ハ読ムナ(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在劍與魔法的世界就能買得起房了嗎?
我開的公司,怎麼可以賺到錢呢?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