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年拯救50萬人的性命,人類離消滅瘧疾還有多遠?

每年拯救50萬人的性命,人類離消滅瘧疾還有多遠?


  來源: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回首2000年,瘧疾每年導致大約一百萬人的死亡,很多治療瘧疾的藥物因為抗藥性的出現無法繼續發揮作用,導致非洲國家瘧疾造成的死亡數量急劇上升。


瘧疾病患兒童。圖片來源:flickr.com

瘧疾病患兒童。圖片來源:flickr.com


  如今,瘧疾在控制上已經有了一道曙光,多虧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制定,全球基金的設立以及雙邊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已出現了很多新的創新手段和工具。在2000年到2015年之間,瘧疾導致的死亡數量前所未有地大幅下降。


  在這場瘧疾戰役中,蓋茨基金會下的瘧疾團隊通過支持利用青蒿素聯合療法替代藥物治療,幫助瘧疾患者們清除感染,提升存活幾率。新工具的使用,例如長效防蚊蚊帳、快速診斷測試產品以及殺蟲噴霧等,也都產生了顯著的成效。通過各個方面的努力,在這一期間內,全球瘧疾的死亡人數從每年的100萬降至不到50萬。也就是說每年人類可以通過這些新工具、資金以及合作從瘧疾手中拯救50多萬人的生命。


1935年的青黴黴菌樣品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1935年的青黴黴菌樣品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根除瘧疾,我們任重道遠


  僅僅減少瘧疾導致的死亡數量是不夠的,而是要儘可能地根除瘧疾。根除瘧疾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它本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包括了解瘧疾傳播方式以及如何做出及時的反應,蚊蟲以及瘧原蟲還具有抗藥性,這都是長期面臨的挑戰。


  目前在根除瘧疾上人類還面臨幾個主要的挑戰:第一個挑戰是在降低死亡人數的進展中,我們停滯不前;第二是目前很多蚊蟲及瘧原蟲對我們現有的手段出現抗藥性;第三點,尤其在一些低瘧疾案例的國家裡,人員的流動問題,例如當團隊人員去村落里給所有人進行普及和根除瘧疾知識和行動的時候,經常有人因為從事的職業,比如體力勞動、打魚等等,恰巧不在村中,讓醫治工作很難進行。


  因此人類需要研發新手段,來解決現有手段產生的抗藥現象,包括蚊蟲控制、藥物治療以及診斷方法。我們也要學會如何應對人員快速流動的情況。我們要進一步應用監測系統、數據收集系統,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更好的決策,從而幫助我們在最困難的地方實現根除。

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她所發現的青蒿素,作為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她所發現的青蒿素,作為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瘧疾的防治


  目前有一個針對瘧疾的疫苗,名字叫RTS,S。這種疫苗只針對兒童,主要是為了減少死亡率,而不是阻斷瘧疾傳播。


  瘧疾通過蚊蟲傳播,而且只有雌性蚊子才會傳播瘧疾。人類發想出一系列全方位的手段來阻斷瘧疾的傳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蚊帳,當我們睡覺時這個物理屏障能使我們避免被蚊蟲叮咬。另一種方法是在牆上噴洒殺蟲劑。雌性蚊子吸血後需要到牆上休息,因此在牆上噴洒殺蟲劑能夠殺死它們。但像雄性蚊子飛來飛去就起不到同樣的作用。

 瘧疾通過蚊蟲傳播,當我們睡覺時蚊帳能使我們避免被蚊蟲叮咬。圖片來源:pixabay

瘧疾通過蚊蟲傳播,當我們睡覺時蚊帳能使我們避免被蚊蟲叮咬。圖片來源:pixabay


  但這些手段也有問題——蚊帳最多只能用三年,殺蟲噴霧的效果只能持續6-9個月,因此要求我們必須定期重複這些做法,且每次只能在很短時間內取得阻斷傳播的效果。不僅如此,我們目前所用的殺蟲劑沒有選擇性,會殺滅所有類型的蚊蟲。不斷地發放蚊帳和噴洒殺蟲劑不僅成本高昂,而且操作難度大。


  所以,人類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長期有效阻斷蚊蟲傳播。人類首先想到的就是疫苗,如果能夠擁有像黃熱病、天花、麻疹疫苗一樣有效的瘧疾疫苗,單次注射,終身保護,並讓瘧疾失去傳播途徑,這是最理想的。但是目前此種疫苗尚未出現。

  第二種是複製中國的持續性傳播阻斷體系,即通過擺脫貧困、提升經濟水平、醫療保障,提升住房條件和基礎設施等等。這些都能有效地降低瘧疾傳播。中國在脫貧,改善生活條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同時加上瘧疾防控的技術干擾,使中國成功根除瘧疾。但問題是如何在中國之外,在非洲等一些亟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地區,去複製這樣的經驗。


  最後一種方法是基因驅動技術。過去人類選擇釋放絕育後的雄性蚊子,從而減少交配,這樣種群數量的確會下降,但又會逐漸恢復起來。因此我們要不斷重複這個做法。但基因驅動方式不同。改變蚊子基因中的某些特徵後,帶有新特徵的蚊子可以不斷地進行繁殖。


  人類現在希望通過利用基因技術做兩件事。一是改造蚊子的基因,讓它沒有能力傳播瘧疾。蚊子從人體獲取瘧原蟲後,要在自己體內經過一系列過程,改變瘧原蟲的形式。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改變蚊子的基因,使這一過程在蚊子體內無法完成,那我們便創造出無法傳播瘧原蟲的蚊子。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最終就會得到無法傳播瘧疾的蚊子。


瘧原蟲從雌蚊唾液移入蚊子細胞。圖片來源:wikipedia

瘧原蟲從雌蚊唾液移入蚊子細胞。圖片來源:wikipedia


  另一種方式是,這個也類似我們剛才提到的雄蚊絕育的方法,即我們能否找到改變基因的方式,讓蚊子只產下雄性蚊子。


  該項技術可以針對性地將某些種類的蚊子作為目標。蚊子種類成百上千,其中有400種蚊子屬於瘧蚊,而這400種瘧蚊中,只有四五十種按蚊能夠傳播瘧疾。目前,我們只針對其中3種傳播能力強的瘧蚊進行改造。我們可以精確地選擇並改造蚊子亞種,從而減少傳播,又避免影響任何不具備傳播能力的蚊蟲。 


  這種解決方案十分環保,還具有極高的精確性、針對性。相對於傳統的蚊帳、噴霧劑等方法,這種方法不會殺滅所有蚊蟲。


  這項技術的成熟還需要很多年的時間,在推出之前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被解答。如何以安全的、道德的方式,從技術中獲取潛在的益處,考慮在可控制的小範圍內進行測試,以及後期有責任地推廣,都是大家需要繼續考慮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俄媒:聯盟號事故後俄暫停載人航天 3人滯留空間站
吸煙、高脂飲食:這些行為可能讓你子孫輸在起跑線上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