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超過 90% 的食鹽中含有微塑料,污染最嚴重的亞洲含量也最高

超過 90% 的食鹽中含有微塑料,污染最嚴重的亞洲含量也最高

超過 90% 的食鹽中含有微塑料,污染最嚴重的亞洲含量也最高

對全球 21 個國家(地區)39 種品牌的食鹽後的檢測發現,超過 90% 的食鹽含有微塑料,且高含量的食鹽更多的分布在亞洲。這一結果本月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

微塑料(microplastics)是指直徑小於五毫米的塑料。這項研究由韓國仁川大學和全球環境 NGO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Greenpeace East Asia)的團隊主導,它首次在全球範圍內觀察了微塑料在食鹽中的含量。樣本來自澳大利亞、巴西、中國、法國、印度、印尼、菲律賓、英國、美國等地,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及美洲。

該研究的假設是,除非塑料微粒在生產源頭上就被過濾掉,則其在海鹽中的濃度就可反映周圍海洋環境的污染程度。果不其然,團隊發現,微粒含量最高的 10 種海鹽中,有九種來自塑料污染水平較高的亞洲。

用研究人員的話說,結果不僅證實了以往其他研究的結論,即亞洲是塑料污染的重災區(a hot spot of global plastic pollution),也表明海鹽是海洋環境中微塑料污染程度的有效標誌。

超過 90% 的食鹽中含有微塑料,污染最嚴重的亞洲含量也最高

藍:海鹽,紅:岩鹽,綠:湖鹽

就不同發現來看,亞洲的塑料污染的確比較嚴重。

2015 年發表在《科學》的一項研究以 192 個沿海國為研究對象,估計了 2010 年時各國處理不當的廢棄塑料總量,並就此作了排名。結果發現,前十名有八國在亞洲,排名前五的是中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和斯里蘭卡。

而這些塑料垃圾很可能會經由內陸河流、風和潮汐進入海洋。除去「高排放與海鹽塑料含量高存在相關性」的推論,這還能解釋本次研究的另一項發現:比起岩鹽和湖鹽,海鹽的塑料含量要高得多。

超過 90% 的食鹽中含有微塑料,污染最嚴重的亞洲含量也最高

數據來自上述論文;圖/《經濟學人》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去年的報告則進一步顯示,全球排入海洋的廢棄塑料(下圖藍柱)中,有相當大程度來自亞洲。

超過 90% 的食鹽中含有微塑料,污染最嚴重的亞洲含量也最高

根據 IUCN 的解釋,微塑料分為初級微塑料(primary microplastics,上圖綠柱)及次級微塑料(secondary microplastics),分別指直接以微粒形式被排放的塑料,以及入海後由於光降解或其他原因被分解成顆粒的大塊塑料。前者的來源可能是生產時就是微塑料的產品添加劑,比如一些清潔用品中的顆粒,也可能來自大塊塑料在製造、使用或保存過程中產生的磨損,比如汽車輪胎的磨損或合成纖維衣物的清洗。而次級微塑料則主要指被隨意處置的塑料垃圾,比如塑料瓶、塑料袋、吸管之流,更被視作人為的、有意的、處理不當的後果。

顯然,上述兩種討論都不幸位於次級微塑料之列。而牛津大學的項目網站 Our World In Data 在九月發布的長篇綜述也從不同維度展示,亞洲的廢棄塑料對全球海洋污染「出力」極多。

另一個問題是,微塑料對消費者意味著什麼?

此前,有研究人員分析了中國 15 種品牌的食鹽,發現一千克海鹽包含 550-681 顆微塑料。如果以每天五克食鹽的建議攝入量為標準,那意味著每人每天會攝入三顆左右的微塑料。

但研究者說,食鹽只佔人體微塑料總攝入量的 6% 左右。微塑料似乎無處不在,在空氣、自來水、啤酒、蜂蜜、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中都有蹤跡。今年 3 月,一項研究發現,購自九個不同國家、11 種暢銷品牌的 250 瓶瓶裝水中,超過 93% 都含有塑料微粒。每升瓶裝水中平均含有 10 顆約為頭髮絲粗的微塑料,產品包括依雲、雀巢優活、娃哈哈及百事和可口可樂旗下的品牌。

「這不是要指責某個特定品牌,而是要表明,塑料無處不在,塑料這種材料已經滲入了我們的社會,包括水——和所有我們所消費的非常基本的產品中。」研究人員、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弗雷多尼亞分校的化學教授 Sherri Mason 向 BBC 表示。

不過,可能有些詭異的是,迄今為止對微塑料的排斥更多地還是建立在直覺與推論上,因為在科學實證方面,它對人類健康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還是未知。

題圖來自 GIPH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Telltale 關門了,它曾出品了最吸引人的章回體敘事遊戲
必勝客和安娜蘇聯名合作,還更新了slogan和餐廳設計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