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香港十大富豪之一郭炳湘病逝!豪門內鬥10年,為何新鴻基始終姓郭?

香港十大富豪之一郭炳湘病逝!豪門內鬥10年,為何新鴻基始終姓郭?

原標題:香港十大富豪之一郭炳湘病逝!豪門內鬥10年,為何新鴻基始終姓郭?


香港地產大亨、帝國集團主席、新鴻基地產前主席郭炳湘10月20日病逝,享年68歲。根據福布斯實時富豪榜,郭炳湘以約78億美元身家,排名香港富豪第10位。


對於這位大佬,媒體描寫最多的是其生命最後10年里的豪門內鬥、兄弟決裂、母子失和......


四大家族、新鴻基帝國


香港最著名的地標——國際金融中心、環球金融中心,香港最璀璨的風景——維港門廊……維多利亞兩岸的摩天大樓都是由它締造,而且是誕生在郭炳湘和兄弟們的手上。內地,以萬科為代表的諸多地產巨頭,也都曾是新鴻基最忠實的學生。


作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新鴻基家業的開啟,要從郭炳湘的父親郭德勝說起。

1958年,已經47歲、靠經營洋貨貿易發家的郭德勝,聯合好友馮景禧、李兆基等人創立了永業有限公司,由此踏足地產業。1963年,永業被重組為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並於1972年以新鴻基地產(簡稱新地)的名義在香港上市。


郭德勝有三子。在父親眼中,三個兒子同樣優秀,誰也不能虧待。根據遺囑,在權力分配方面,長子郭炳湘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聯則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1990年郭德勝因心臟病離世,新鴻基從此進入郭氏三兄弟共同執掌時代。兩個兄弟輔佐大哥,三兄弟團結一致,著力發展住宅及商業地產,縱橫地產界近20年,在內地以及香港各處留下無數地標性建築。


1990年代至今,將近30年的時間裡,超過90%的時間,郭氏家族都牢牢捍衛著福布斯富豪榜香港第二,很長時間內,也是亞洲第二的高位。


然而,2008年,家族大戰爆發。郭家形成了兩派長期對峙的局面:一方是「眾叛親離」的郭炳湘,另一方則是其二弟郭炳江及三弟郭炳聯,以及三兄弟的母親郭德勝遺孀鄺肖卿組成的聯盟體。


十年爭產大戰,大哥郭炳湘被清出新鴻基管理層,三弟郭炳江鈴鐺入獄5年,母親鄺肖卿一度高血壓爆發入院。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家族信託不管用?


郭德勝在世時,為了防範家族成員日後不睦的風險,因此也儘早做了安排。1990年郭德勝去世後,家族企業控股權便由郭氏家族的信託基金掌管,一直持有約44%的新地股權,鄺肖卿是基金及其所持有全部新地股份權益的受益人。

一直以來,有人將新鴻基案例作為家族信託失敗案例來大書特書,認為郭氏家族兄弟相殘的案例表明,家族信託並不能百分百確保家族基業永續。


是,我們必須承認,家族信託不是萬能的。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如果沒有家族信託,矛盾和爭端依然存在,結果可能比現在更加糟糕。


郭德勝當初成立信託基金,是希望三個兒子共同進退,所以定下條款「股份不能賣」。郭氏成員的紛爭也罷,信託受益權的調整也好,其最基本的一點沒有變,就是企業股權沒有旁落,新鴻基依然牢牢掌握在郭氏家族手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家族信託不折不扣地實現了郭老的初衷:股權集中,避免繼承分割。

家族信託更多地是要遵循委託人的意願,而不是滿足受益人的私心。至於家族紛爭,那是人性使然,企業家們能做的就是持之以恆的言傳身教,和煞費苦心的安排。


對於企業家來說,財富傳承之外的精神傳承和理念傳承更為重要,單純設立家族信託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相對而言,家族信託依然是當前最為可靠的私人財富管理解決方案之一。



如何避免兄弟相爭?


郭德勝該學學李嘉誠


郭氏家族的悲劇,除了諸多變數之外,禍亂的根源或許在於兄弟三人長期共管一家公司,而且在一個相同高度共管且專註一個核心業務的接班架構本身。


反觀起來,其他三大家族更傾向於讓下一代在大團結之下,各自獨立發展的接班架構,似乎就要好很多。


比如,李嘉誠根據兩個兒子的性格、興趣和志向不同,將商業帝國傳給長子李澤鉅,將大量資金交給次子李澤楷,支持他自由創業,兄弟倆都很滿意。不得不說,李嘉誠的明智。這樣安排,最好地避免了兄弟相爭的可能性。


如果郭德勝可以儘早不要兄弟們在一個公司、一個層面、一個業務上去高度同心同德,而是一個家族可以三分天下,分而治之,而後有合,或許結局也不至如此。


這,就是新鴻基對中國企業家的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信財富微助手mp 的精彩文章:

劉備:我怕阿斗扶不起!諸葛亮:設個家族信託吧

TAG:宜信財富微助手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