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的兵勇之分你知道嗎?一字之差,地位、待遇大不同!

清朝的兵勇之分你知道嗎?一字之差,地位、待遇大不同!

原標題:清朝的兵勇之分你知道嗎?一字之差,地位、待遇大不同!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的各方面制度都達到頂峰及完美,軍隊建設更是如此。滿清入關前人口不過百萬,還有著大量的漢人、蒙古人等。滿清的八旗兵馬是他們打天下的關鍵,滿八旗、蒙八旗,漸漸有著許多明軍倒戈,衍生出漢八旗。


滿清八旗子弟不過數十萬,卻統治著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不得不說是種政治及軍事的奇蹟。這也說明著滿清軍事制度的先進,幫助著他們完成這一偉業。我們常在清宮劇中看到晚清兵士前後有著「兵」字或「勇」字,但對他們的區別我們卻知之甚少。


清代兵制大致分為:八旗和綠營兵制、勇營制度以及近代兵制。八旗毋庸置疑是地位地位最高的,滿漢蒙三族其中皆有,有著八旗的身份就是高人一等,政治、經濟、科舉等待遇優於常人。所以清朝時大部分人都擠破頭想入八旗戶籍,就算當他們的奴才,經商都有大便利。



綠營是清朝國家常備武裝,最初是滿清在統一全國過程中將收編的明軍及其它漢兵,以綠旗為標誌,稱為綠營。綠營人數一直是八旗兵的三四倍,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及之後的多次戰爭,綠營曾起到重要作用。綠營中高級將官都是八旗子弟擔任,被滿人牢牢控制住了。

勇營出現在清朝的中後期,一般為戰時募集,事畢解散,戰力影響有限。晚清曾國藩創建湘軍、制訂勇營制度後,勇營異軍突起,取代八旗兵和綠營兵成為晚清主要的軍事力量。太平天國和白蓮教起義等各種叛亂都是他們剿滅的。



印著「兵」字的是八旗和綠營,,印著「勇」的是勇營。前期印「兵」字的是正規軍,印「勇」的是臨時工,漸漸情況轉變了。晚清勇營制度規範化建立後,他們的地位、待遇遠高於八旗和綠營兵了。勇營的招募多是本鄉本土,如湘軍,便是曾國藩在湖南找的,他們不聽清朝政府,只聽曾國藩等人。



勇營的頭頭腦腦大多都是自己家鄉的人,相互照顧,相互幫忙,不然回鄉別人問起來怎麼說?綠營八旗想欺負勇營人?根本不可能。勇營的地位是由他們連戰連勝的戰績奠定的,他們的待遇更是好的不得了。太平天國、白蓮教起義等戰利品,全給他們運回家鄉,上百艘大船運輸。


裡面的金銀財寶、古董書畫一點不少,清廷問起來直接懟回去,說沒看見,或是意思點上交。因此勇營湘軍淮軍等中高級官員,接連陞官擔任起各地巡撫要員(有錢賄賂)。勇營士兵們的好處更是不少,哪個回鄉不是置田買地,當地主。而且帶著晚清繼續前行的三駕馬車:李鴻章、左宗棠和曾國藩都是漢人,勇營地位則能不高。印著「兵」的,只能混吃等死,要什麼沒什麼。


不過隨著清末新軍的訓練,勇營也隨之退出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 的精彩文章:

清末太監:見太后必須他同意,生活窮奢極侈,強娶了4個老婆
民國最美女間諜:為抗戰勝利奉獻無數,最後卻被捕折磨至死

TAG:今人說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