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醬油風波」背後真相:衡量醬油好壞主要看這個指標

「醬油風波」背後真相:衡量醬油好壞主要看這個指標

中國人的廚房離不開醬油,生抽提味,老抽上色,會做飯的人都知道。

然而,近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消保委」)發布的一份報告卻將醬油問題推上風口浪尖,引發廣泛關注。

好醬油的標準是什麼?怎麼吃醬油才健康?《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受訪專家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鍾凱

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景浩

廣西營養學會理事 方誌峰

消保委檢測29款「不達標」

消保委在2017年比較試驗了120個樣品醬油,分別購自江蘇省的南京、徐州、揚州、蘇州4個城市的商場、超市、農貿市場和網路平台,包括30種進口醬油、90種國產醬油,其中112種是釀造醬油、8種配製醬油。

結果顯示,29個樣品不符合國標,主要集中在標籤標識、營養成分標註和品質指標方面。更令人關注的是,涉事醬油還包括兩家知名品牌——海天和李錦記。

營養成分標註

在營養成分標註方面,以海天生抽醬油為例,其標註的蛋白質含量是0.9克/15毫升,NRV%(特定量食品中所含的某種營養成分佔「每日攝入參考值」的比例)是1.5%。

按照國家標準,NRV%的數值要取整表示,四捨五入應為2%,而海天標註的是1%,因此消保委判定為「不合格」。

海天回應稱:「蛋白質是對健康有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NRV%是一個營養參考值,標籤上的標示值低於計算值並不構成產品品質問題,更不是食品安全問題。」

標籤標識

在標籤標識方面,李錦記錦珍生抽「中招」。該醬油營養標籤上標註的鈉含量為0.942克/15毫升,即6.28克/100毫升,而實測值為8.75克/100毫升。

國標規定,鈉的實測值小於標註值的120%就算合格,這款醬油確實超標了。不過,李錦記聲明稱,一年前就知曉此事,並否認消保委的結論。

原來,2017年消保委就已通知李錦記檢測結果,李錦記要求複檢,同時把同批次樣品送往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鈉含量是合格的。

但是,消保委拒絕了李錦記的複檢要求,也拒絕採用李錦記的送檢結果,而是用自己的結果發布了公報。

「氨基酸態氮」指標

消保委還通報4個樣品「氨基酸態氮」指標不合格,其中兩個的實測值接近零。

由宿遷市泗洪縣華美調味品廠生產的蟹園牌紅燒老抽樣品,標籤上標示著「釀造醬油」字樣,但其氨基酸態氮含量為0.01克/100毫升。

試驗人員認為,該樣品不僅達不到我國釀造醬油的最低標準,甚至不能稱為醬油。

另外,抽查樣品中還存在未標註經銷商名稱、地址和聯繫方式,標籤上引用的產品執行標準為過期標準,配料表中所用原輔料名稱不符合國標等情況。

氨基酸態氮決定品質

醬油是中國人的「專利」,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就有制醬的記載。古代醬油由鮮肉腌制而成,是皇帝御用的調味品,因風味絕佳,漸漸流傳到民間。

後來人們發現由大豆制的醬油風味與鮮肉制的相似且便宜,才廣為流傳食用,並隨佛教僧侶傳入日本(味噌)、韓國、東南亞一帶,歐美國家則很少使用。

醬油製作工藝不斷演變,時至今日,它不單單是調味品,還富含蛋白肽,兼具生物活性,有助維持機體生理平衡,品類更是擴充為老抽、生抽、豉油等多個品種。

「抽」是提取的意思,生抽和老抽是沿用廣東地區的習慣性稱呼而來,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礎上再曬制2~3 個月,加入焦糖色的醬油。

在中國人飲食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醬油,難道成了舌尖上的隱患?鍾凱認為,此次醬油風波中備受關注的海天和李錦記,有被冤之嫌。他表示,檢測數據雖然重要,但數據的解讀更重要。

以海天為例,營養標籤上的營養成分值和相應的NRV%值都是根據產品配方提前確定的,而在實際生產中營養標籤需提前印好。也就是說,廠家不可能把產品生產出來,檢測確定了營養成分數值後才去印營養標籤。

在生產中,尤其是醬油這類發酵產品,因為原料和工藝條件的正常波動,不同批次產品中的營養成分會有一定的波動,使得營養成分的「實測值」跟「標註值」存在一定偏差。

雲無心也表示,「標註瑕疵」並不意味著產品本身存在問題。國標規定了適當波動區間,只要實測值在範圍內就算合格。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不飽和脂肪規定了下限,即實測值不低於標註值的80%;沒有規定上限,是因為這些成分越多越好。

總熱量、鈉、脂肪、飽和脂肪則是越少越好,因此國標規定了上限,即實測值不高於標註值的120%。

在食品質量檢測中,除微生物指標外,其他指標如檢測結果不合格,廠家可要求複檢,即便國家相關部門的檢測也是如此。

李錦記送檢結果是合格的,而消保委拒絕複檢要求,讓他們的檢測結果可信度存疑。可惜的是,目前那個批次的樣品已過期,不能再進行檢測。

衡量醬油品質要看氨基酸態氮含量

景浩表示,衡量一款醬油的品質,主要是看氨基酸態氮含量。國標要求,標籤上需明確標註這項指標,且實測值不能低於標註值。

市面上的醬油氨基酸態氮含量一般在0.4~1.3克/100毫升,含量越高,醬油的質量等級越高,滋味越鮮美;若指標不合格,意味著產品品質差。

因此,本次報告提到的4個「氨基酸態氮」不達標樣品確實不合格。

鑒於「醬油風波」引發的恐慌,中國調味品協會近日做出回應:

在遵守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標準法規的基礎上,醬油產品的品種類型、產品風味、產品價格、營養成分及產品定位等均屬於市場行為,由市場規律決定,並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醬油挑好更要用好

除了注重安全,醬油的挑選和使用也有很大學問。

專家表示,挑選好醬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氨基酸態氮含量,合格醬油不低於0.4克/100毫升,特級醬油能達到0.8~1.3克/100毫升,建議盡量買含量高的產品。

1

首選釀造醬油

從工藝上看,醬油分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兩種。

釀造醬油

釀造醬油是以大豆或脫脂大豆、小麥或麩皮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成;後者是以50%的釀造醬油為主體,加入各種食品添加劑等配製而成。

釀造醬油又分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特級的香氣最濃郁、滋味最鮮美,因此建議首選特級釀造醬油。

配製醬油

配製醬油的濃香程度相當於三級釀造醬油。

需要注意的是,醬油並非顏色越深、質地越稠的越好,釀造醬油恰恰顏色淺、質地稀,配製醬油由於加了添加劑,顏色反而深。

2

佐餐醬油才能涼拌

國標規定,成品醬油標籤上須標註「佐餐醬油」或「烹飪醬油」,兩者的衛生指標不同。

佐餐醬油衛生指標較好,可直接入口,比如用作蘸料、涼拌菜等,烹調醬油則更適合用於燉、煮、炒等熱菜加工。

3

家中多備幾種醬油

老抽顏色深,主要用來上色,比如烹調紅燒肉;生抽顏色淺,多用來調味。

對於紅燒等需要加老抽的烹飪方法,注意不要把老抽炒焦糊,以免破壞氨基酸。

生抽一般在菜出鍋前放,能更好地保留氨基酸;豉油主要用於提鮮,多用於清蒸菜品中。

4

別迷信宣傳噱頭

為迎合消費者心理,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兒童醬油」「有機醬油」等。

事實上,兒童醬油的營養成分和普通醬油沒什麼區別,符合國標的普通醬油同樣很安全,消費者不必刻意選擇。

本期編輯:王曉晴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單祺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秋天最「傷人」的四股風,中醫幫你想個法子防住它
拒絕孩子近視升級,護眼攻略看這裡!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