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特爾10nm難產的深層原因解析

英特爾10nm難產的深層原因解析

來源:內容來自微博博主_archon,謝謝。

昨天,SIA發了個聳人聽聞的新聞,說intel放棄了10nm工藝的研發,當然這肯定是假消息就是了,今天intel也出面闢謠。不過相信很多人也會覺得奇怪,那邊TSMC 7nm都量產了,三星也宣布風險試產了還上了EUV,為什麼intel的10nm如此舉步維艱?

去解釋intel的10nm和TSMC/SAMSUNG 7nm之間實際上誰更先進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畢竟橫豎intel的工藝又不會拿來代工對不……用不到的東西再好也和自己沒啥關係,而且其實結論之前我在微博里也說過好幾次。但intel在10nm上陷入這麼大的困境,有著比較深遠的技術考慮。

10nm其實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點,因為如果按照正統(就是每一代全面縮減0.7x的工藝,只線寬的不算)工藝路線來看,在10nm前後需要做很多比較重要的決定,挑我們外行人能理解的有兩個,第一個是是否引入EUV,第二個是如何處理高密度下第0層和第1層金屬互聯層(M0和M1)。一個一個來說。

EUV是目前很重要的技術,大家也經常會在各種新聞里看到EUV,但EUV其實並沒有絕大部分人想像的那麼重要,這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當初為什麼要引入EUV,是因為193nm光源傳統上在90nm就會開始接近衍射極限,無法直接曝光,因此需要引入波長更短的EUV,用來製造更精細的電路。但是大家也看到了,EUV一直到現在的14nm,都沒有成功導入到晶元製造工藝中,業界已經用193nm光源採用各種多次曝光的方式一路曝到了10nm甚至最新的TSMC 7nm。而公認的硅基半導體的物理極限大約在5nm左右,最樂觀的到3nm也結束了,那麼現在再導入EUV,其實你也只能用來用一代到兩代,實質上EUV已經從「沒有不行」的東西變成了「有了能省錢」的東西,重要性已經大大下降。第二方面,EUV只是光源,半導體工藝流程是非常複雜的,曝光只是其中——當然非常重要——的一環,簡單來說,光有EUV並不能解決問題,並不是你能造出大功率EUV光刻機,就能去做7nm的晶元圖樣,就像你光有了鏡頭並不能拍出照片一樣。

那麼現在的EUV到底發展到什麼階段了,是不是可以在10nm或者10nm之後的節點真正的以更省錢的方式大批量製造晶元,是一個需要評估且非常影響技術路線選擇的東西。三星比較頭鐵,為了EUV甚至放棄了7nm DUV的研發;TSMC則是兩頭下注,既做7DUV,又同步推進7EUV,intel這邊的態度就比較神奇:看起來intel根本對EUV毫無信心,因為10nm上intel率先在業界使用了SAQP曝光技術,既自對準四重曝光。

SAQP是從SADP發展而來的技術,D自然就是二重。這是為了解決193nm工藝無法直接對短於波長一半圖樣進行掩膜曝光而發展的技術,此外還有被稱之為Litho-Etch的多重曝光技術,目前主要是三星在使用。一般來說,晶元製造工藝上每一層圖案,都需要一個掩膜,二重曝光下,一層圖案需要兩張,四重曝光自然就是四張,因此SADP和SAQP顯然是非常影響成本的東西,當時EUV也正是希望可以通過降低波長從而避免多重曝光。目前TSMC的7nm工藝依然還在使用SADP,intel應該是第一個真正採用SAQP方式製造晶元的半導體廠商。SAQP一旦懟出來了,實際上193nm光源就已經可以用到半導體工藝的盡頭,EUV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這隱藏著一個非常重大的猜測:intel可能打算徹底放棄EUV,因為也許在intel看來,EUV永遠都不可能成熟到成本比SAQP都低。

結合之前一個新聞,intel減持了ASML的股票來看,也許真的是有這個可能。

第二個問題沒有EUV這麼好懂,需要對晶元有更加深入的一點點了解,那就是M0和M1的問題。在這個之前我想先提一提線寬的問題。所謂線寬就是你在工藝名字上看到的那個幾nm的數字,這代表著這一代半導體工藝所製造的最細的線條的寬度。但是一個重大誤區是線寬代表著密度,這是完全不對的:低線寬的技術的確意味著更小的晶體管,但並不意味著更小的晶體管間距,事實上intel 14nm工藝的間距就要比TSMC 10nm更小,而間距才是衡量密度的更直接的參數。談到間距就不得不談到接觸孔,製作在矽片上的一個一個的晶體管,需要靠金屬互聯層才能組合成電路,而金屬互聯層需要通過接觸孔,才能和晶體管產生電氣上的連接,直接和晶體管連接的通常是第0層和第1層金屬互聯層。越密的晶體管,不僅需要更細的M0和M1走線,還需要更小的接觸孔。當年業界在180~130nm時代將互聯金屬材料從鋁改為銅時,原因之一也是鋁金屬無法兼容更小的接觸孔。但銅和鋁不一樣,如果讓銅直接和晶元接觸,我記得是因為金屬電位問題,會導致絕緣層被離子擴散導致污染的情況,因此對於銅互聯的晶元,接觸孔內部還需增加一層其他的金屬作為保護層,這個保護層曾經一度相當複雜,但是目前大體上是以鉭為主。然而到了10nm的時候,因為接觸孔的寬深比進一步提升,鉭的機械性能已經不足以保證良率,為此需要更換金屬材質,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使用釕代替鉭。

但釕的極限也不高,在7nm時,更小的接觸孔甚至已經讓製作保護層都非常困難,因此需要再次更換金屬,甚至直接更換互聯層金屬,而這正是intel在做的事情:intel 10nm工藝的M0和M1已經徹底更換成了鈷,完全放棄了銅。鈷的硬度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是貨真價實的「硬骨頭」,但如果你需要進一步推進工藝線寬,用鈷替代銅是必須要走的一步,且基本不存在繞過的可能。不僅如此,10nm工藝上intel還引入了COAG,即Contact On Active Gate,直接把接觸孔打在了Gate的正上方,而不是傳統上遠離溝道的外側,這個技術目前也是業界首家。

在10nm上intel還有其他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在溝道底部打入小塊SiGe來做局部應變硅。但基本上已經可以看出為何別家7nm做的風生水起,intel 10nm走的舉步維艱,總結下來就是,intel看不到EUV的希望,打算靠傳統工藝一路走到半導體的盡頭,而10nm則是這個計劃的實驗平台,intel在10nm節點上一次性引入了諸多一直可以用到5nm甚至3nm的技術,打算通過放棄一代工藝量產時間作為代價,一次性打通通往末日的盡頭。步子太大,以至於intel也扯到了蛋,但一旦10nm成功量產,原則上說intel就直接具備了製造5nm晶元的所有技術,而其他的幾個製造商,目前還沒開始真正的啃硬骨頭,雖然看起來順風順水,線寬數字一路推進,但未來會不會遇到難以逾越的大坑就天知道了。

今天的新聞,intel表示10nm進展順利,預計在2019年可以實現量產上市。現在再來看,是不是有不一樣的感覺?當然我並不是半導體業內,上面的東西完全有可能出現本質上的錯誤,這只是我目前為止對於看到的信息的個人理解,如有錯誤實屬正常,莫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爾精英 的精彩文章:

富士通向安森美出售8英寸晶圓廠股權
英特爾處理器缺貨有解 預估明年第一季改善

TAG:摩爾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