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最大功臣,功高蓋世卻能安然隱退

他是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最大功臣,功高蓋世卻能安然隱退

原標題:他是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最大功臣,功高蓋世卻能安然隱退


在我國古代,新的王朝建立伊始多會出現取得蓋世奇功的名將,而功勞巨大的武將總會被君主視作有「擁兵自重」的嫌疑,大多被猜忌後不得善終。而在秦朝建立時,有一員大將是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最大功臣,一生功績卓越功高蓋世,卻最終能安然功成身退,他究竟是誰呢?


自商君變法以後,秦國一躍成為當時華夏土地上最強盛的王國。經過數代秦王努力,秦國漸漸有了吞併六國的實力。至秦王嬴政一朝,早年間秦國朝政受呂不韋、嫪毐等臣子把控,隨著嬴政漸漸年長,一舉將霍亂朝綱的勢力剿滅。從此,沒有後顧之憂的嬴政將整個天下看作了新的征途,與此同時,一顆無雙的將星踏入了歷史舞台。


戰國七雄之中,韓國強敵環繞、土地狹小,幾乎未做什麼強力的抵抗便被秦國吞併。而秦國下一個對手,就是實力強勁的趙國。秦王嬴政啟用了大將王翦,率領秦軍北上。當時趙國有名將李牧,此人曾北拒匈奴,在前些年大破秦軍,戰功卓越,是為趙國的肱股之臣,能力極為出眾。王翦領軍北伐,卻難以攻破李牧的防線,雙方僵持了一年有餘。


然而上兵伐謀,攻心為上,王翦在戰爭相持階段,買通了趙國的大臣,在趙國宣揚李牧不忠,意圖謀反。趙王果然中計,用趙蔥等庸將把李牧撤換,還將李牧處死。王翦攻心之計大獲成功,趙蔥等庸將完全不是王翦一合之敵,短短几月便被王翦大軍殺得敗退,趙國國都邯鄲被秦軍攻破,盡獲趙國土地。


趙國覆滅後,秦國聲望威震四海,燕國此時與秦國接壤,整日惶恐不安,最後派出了刺客荊軻刺殺秦王嬴政。刺殺失敗後,嬴政怒不可遏,王翦再次領軍出征攻伐燕國,雙方在易水河邊激戰,王翦大軍勢如破竹大破燕軍,一舉攻破燕國國都。


幾乎將燕國攻滅後,王翦之名震懾天下,已然為秦國立下蓋世奇功。此時王翦已經有了隱退的想法,向嬴政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王賁。公元前226年,王賁領軍與楚國交戰,一連攻克楚國十幾座城。不久後,王賁再次率軍北征魏國,水淹魏國國都,誅殺魏王,將魏國土地收為秦國。



秦國統一的強大對手只剩下楚國,嬴政詢問群臣,覆滅楚國需要多少人馬。王翦說楚國實力非同小可,需要六十萬兵馬傾巢而出方可攻滅,而秦將李信卻表示二十萬人馬足以。嬴政認為王翦年紀已老,已不堪大用,便聽信了李信之言。結果李信卻在前線連吃敗仗,被楚國殺得敗退。嬴政悔不當初,當即將六十萬兵馬點齊,請求王翦出戰。王翦深知將秦國舉國大軍帶至前線,自己之前的功勞又如此之大不免讓嬴政猜忌,於是臨行前請求秦王若得勝歸來,要多賞賜他房屋田地。


王翦在戰鬥過程中多次寫信提及此事,表現出自己只是想得到財物,將嬴政疑慮消除。之後,秦軍在王翦的帶領下終被攻破。此戰後,王翦堅決不肯再次出征,收穫了大批秦王的封賞後功成身退。除了早年間的弱小的韓國,其餘五國的平定都有著王翦父子的赫赫戰功,堪稱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一生戰功卓絕功高蓋世,卻也通曉人性,他在天下將定之時安然隱退最後在秦王封賞中善終,讓人由衷佩服他的智慧。

你對此有何看法?請到評論區留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長最長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細數歷史上名垂青史的重臣最終被迫自殺,君主竟如此腹黑?
盤點歷史上名垂青史的大臣最終被迫自盡,君主竟如此腹黑?

TAG:最長最長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