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發心捐建寺廟的功德

佛說——發心捐建寺廟的功德

東台市觀音禪寺

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建寺功德

《蓮花經》雲,任何善信發心贊助建寺與佛壇,可以獲得如下十種功德:

一、無始劫來諸惡業,得以減輕或消除。

二、天人護佑,逢凶化吉。

三、去除障礙,免夙仇報復之苦。

四、妖魔邪怪,不能侵犯。

五、脫離煩惱和無明。

六、豐衣足食,福祿綿長。

七、所言所行,人天歡喜。

八、增加福慧二資糧。

九、往生善道,相貌端莊,天資福祿兼有。

十、往生能聞佛法之國土,速證佛果。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無上正覺,菩提樹適逢其會給予佛陀庇蔭;寺院媲美菩提樹給予善信庇佑、利益眾生。

建造僧寶居住的寺院或以身語意法財結緣者,都有著無可估量的殊勝功德。《正法念處經》云:「修建莊嚴廟宇、佛像、僧寶居住的寺院等,使善處、善妙常駐,此無量功德千千劫時也不會耗損......。」正如我佛釋迦牟尼在許多經續中開示的那樣,「不用說建造供奉善逝諸佛之清凈處所、經堂、廟宇的功德無量,就是建造依附於門廊、齋房、小屋的功德,也令你不會墜惡趣,妙得天人之身。以建造三寶依處的廟宇為目的,所做食物之香氣飄入眾生嗅覺,建造者足下死亡的細微生命等,也不會墜入惡趣。」如此,開示了供奉大法財建造寺院之功德,同時不僅以身語意結下小小善緣者,就連在建造寺院的工程中死亡的蟲子等小生命,它們也因為建廟的功德而不會墜入惡道。《方廣大莊嚴經》道:「能圓有福之人盡所願。」建造廟宇既是增加自身福德的條件,也能因為這個功德實現自己的願望。等等,許多經續中介紹了諸如此類的就現在短暫和長遠的利益象天空一樣廣大。有意積累自他無量功德者,根據各自不同的經濟能力結緣普天善德非常重要。

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既有學校也有宗教活動場所,學校是教育人傳授知識的地方,宗教活動場所是個宗教信眾的聚會的地方,能凈化人們的心靈。中國佛教寺院對於團結帶領廣大信佛的信眾愛國愛教、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中國起著重要作用。

一座寺院建成後,可以存在世上短則百年乃至千年,每一個進入寺院的人或念一句「阿彌陀佛」、或者升起一念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心,均可以幫助他種植善根,培植福報。其功德利益不僅是這一生一世,而是千秋萬代。古往今來,或有眾生因見道場莊嚴,悟得自心圓具萬德;或有眾生因見道場清幽,悟得心凈即國土凈;或有眾生因見道場熱鬧,悟得若令眾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或有眾生因見道場法寶,悟得佛言祖語的真實義;或有眾生因見佛相慈悲,悟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或有眾生舊地重遊,悟得名利皆虛,回頭是岸;或有眾生因見道場之法師年青,悟得修行需趁英年;或有眾生因見萬人朝山,悟得佛恩浩蕩;或有眾生因見道場千燈圍繞,悟三寶正是苦海明燈。

佛教經典和教義中有著極為豐富的、對構建和諧社會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其中,當代佛教界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思想,就是佛教教義中有著積極內容的思想。所謂「人間佛教」,就是重視人間利益,用佛法精神去改善人心和改善社會的佛教。因此可以說,人間佛教思想是整個佛教思想的精髓。趙朴初曾指出:提倡人間佛教的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凈化自己,廣修四攝、六度以利益人群。而貫徹人間佛教思想的載體就是佛教寺院。佛教寺院是僧人修學、住持、弘揚佛法的道場,是保存、傳承、發揚佛教文化的場所,是佛教徒從事服務社會、造福人群活動的基地,是聯繫團結國內外佛教徒的紐帶。

寺院對信徒而言,是善友往來的聚會所、人生道路的加油站、修養性靈的安樂場、去除煩惱的清涼地、採購法寶的百貨店、悲智願行的學習處,更是一所療治心靈的醫院、維護社會正義的因果法庭、啟發道德良知的教育學校、提升文化修養的藝術中心。寺院提供信眾:修身養性,培養宗教情操;聽經聞法,增長福德智慧;齋飯素食,廣結善緣功德;道友聚會,彼此以法會友。因此,學佛要常親近道場,每星期至少要回家一次,向佛菩薩報到學習,這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所以建寺安僧,為萬千眾生作得度因緣,是不容等閑視之。

寺院是佛教的道場,是佛教信徒頂禮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眾修行的所在。它有超度僧眾進入涅盤境界的作用,同時還有化導民俗,廣設方便,為民祈福的作用。因此建立一個莊嚴的道場,讓大家有很好的地方來學習,這是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市觀音禪寺 的精彩文章:

實觀東台市觀音禪寺天王殿上樑慶禧法會通啟
如何供養佛法僧三寶?供養三寶有哪些福報?

TAG:東台市觀音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