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射殺在閱兵式上總統,他的一個決策死後10年才獲全體國民認可

被射殺在閱兵式上總統,他的一個決策死後10年才獲全體國民認可

原標題:被射殺在閱兵式上總統,他的一個決策死後10年才獲全體國民認可


他為國爭來和平,曾入選《時代》年度人物,卻在閱兵時遭人射殺。


他是被射殺在閱兵式上總統,他的一個決定十年後終獲全體國民認可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曾創造過不少輝煌,比如聞名世界的金字塔和帝王谷等。埃及是阿拉伯國家,是中東地區人口最多、實力也不弱的區域強國,並於二戰後成為中東的頭號軍事強國。但是,二戰後的埃及,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敵手——以猶太人為主體的以色列。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自由民主制國家,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水火不容」,因而,相互之間的戰爭不斷。在幾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在以色列面前,簡直不堪一擊。尤其是第三次中東戰爭時,埃及還沒準備好,就被以色列空軍一陣狂轟亂炸,300多架戰機瞬間被毀,整個戰爭持續不到六天,埃及徹底失敗了。正是因為這樣的奇恥大辱, 讓埃及人對以色列充滿刻骨的仇恨。


經歷了幾場失敗的戰爭後,埃及也開始反思自己的國家,該如何掙得國家和平?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埃及的一名新總統上台執政了,他就是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新上台的薩達特,被阿拉伯國家寄予了很大希望,希望埃及能在他的領導下重新強大 起來,帶領阿拉伯世界走出被以色列欺負的陰影。



薩達特接手的埃及是個爛攤子,由於連年的戰爭,國家經濟發展緩慢,這與「大國形象」極不相稱,所以,他從經濟改革入手,增強國力。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對以新策略,那就是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埃以之間的問題,但是,以色列人卻對他的善意置之不理。


另外,薩達特的「求和」政策,遭到了許多激進的埃及人及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反對,他們強烈要求薩達特以武力收復失地,以雪國恥。為此,他調整了治國策略,將軍事重建放在重要位置。經過幾年精心準備,於1973年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戰爭初期取得了勝利,不過後期被以色列強力扭轉,最終,埃及仍然以失敗而告終——西奈半島仍被以色列控制。



打打殺殺,是兩敗俱傷的下策,尋求和平解決領土問題,一直是薩達特的首選,所以,第四次中東戰爭失敗後,薩達特做出了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決定,他親自出訪阿拉伯人的死對頭——以色列。



1977年11月,薩達特親自前往耶路撒冷同以色列總理貝京會晤,打開了埃以直接對話的渠道。同年12月,以色列總理貝京到埃及,同薩達特舉行第二次會晤。後來,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斡旋下,兩國簽訂了《埃以和平條約》,正式結束了持續30多年的戰爭狀態,並收回西奈半島百分之六十九的領土。薩達特因此於1977年入選《時代》周刊年度人物,1978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這本來該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但是,激進的埃及勢力及阿拉伯人,認為薩達特是叛徒,是他出賣了埃及及阿拉伯國家的利益,因此,埋下了殺身之禍。



極端分子一直在尋求機會報復薩達特,這樣的機會終於讓他們等到了。1981年10月6日埃及舉行級別最高的閱兵儀式,作為總司令的薩達特在檢閱台上檢閱他的部隊。突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有四名士兵端著衝鋒槍向主席台掃射,薩達特當場遇難,和他同時遇難的還有埃及武裝部隊參謀長和總統私人秘書等7人。


事後得知,刺殺行動的主犯是陸軍上尉哈立德,哈立德認為參加閱兵是行刺總統的最佳機會,為此,在行動選中3名同是激進派的同夥,其中一名是射擊高手,閱兵前把武器藏匿到炮筒里,最終成功躲過幾次安檢,車到主席台前,他們抽出西藏著炮筒里的衝鋒槍,成功地實施了此次轟動全球的刺殺事件。



對於薩達特用和平的手段收復了失地的做法,當時的許多阿拉伯人都不理解,甚至把其當成阿拉伯世界一件可恥的大事件。但是,薩達特被刺10年後,中東所有阿拉伯國家,都與以色列坐到了談判桌前。雖然和平的道路是艱難的,但這是大勢所趨,也是人心所向。至此,薩達特當初的破冰之行,才又重獲人們的讚許。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成吉思汗的大氣:40多個妃子就立了23個皇后
這個岳父太執著:非讓三個女兒共事一夫,結果死了倆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