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舊影1972,模仿長安城的日本京都

舊影1972,模仿長安城的日本京都

原標題:舊影1972,模仿長安城的日本京都



在繩文時代,位於現今京都市東北部的北白川地區和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區已經有集落出現。到了彌生時代,平原地區也開始有集落出現。進入5世紀後,渡來人貴族秦氏開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興修水利,此為京都地區大規模開發之始。


奈良時代末期,桓武天皇為了擺脫奈良佛教寺院勢力的影響,於公元784年將首都從平城京(今奈良市)遷移到長岡京(今長岡京市)。然而僅過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氣清麻呂的建議下,於公元794年將首都又遷到位於山城國的平安京(也就是京都市)。



平安京的選址參考了風水思想,並且效仿中國唐代的京師長安,是一座傳統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長約5.2公里,東西長約4.5公里,面積相當於中國唐代京師長安城的五分之一。


天皇居住的大內里位於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城市分為右京(又稱「長安」)和左京(又稱「洛陽」)兩個對稱的部分。平安京堪稱是一座規模宏大且規劃嚴謹的東亞傳統型的計劃城市。



公元702年(大寶二年)日本再次派遣了遣唐使,回國時他們詳細描述了中國長安城的輝煌壯麗。以長安城為模本,藤原京從羅城門向北的通道就是朱雀大路,寬達74米,到平城宮朱雀門大約有4公里的距離。朱雀大路左右有側溝,沿路種有柳樹、槐樹等樹木,形成一條林蔭路。


1864年,幕府軍隊和倒幕勢力在京都市內發生激烈戰鬥,是為禁門之變,京都市內大片街區被焚毀。這也使得京都市中心現存的建築多為幕末之後修建的建築物。



1867年,京都郊外發生鳥羽伏見之戰,倒幕軍取得勝利,是決定戊辰戰爭局勢的關鍵戰役。1868年,日本的首都從京都遷移至東京,除了皇室及公家之外大量商人也都從京都遷居至東京。1921年,京都實施了其首個都市計劃事業,開始進入現代城市規劃時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京都市是日本城市中較少遭到美軍空襲轟炸的都市,因此京都市是日本少數仍然擁有豐富的戰前建築的城市之一。為了降低空襲造成的損害,堀川通、御池通、五條通沿線的建築被強制拆除,卻也提供了之後拓寬道路的空間。


正因為舊市區保存較好,導致市中心很難修建新的道路和公園,使得京都市中心地區的道路面積率和公園面積率極低,並且都市更新也進展較慢。1994年,京都的多處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京都已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觀光都市和文化都市。


京都是日本傳統藝術的中心城市。在平安時代,隨著國風文化的發達,日本開始有了獨自的繪畫藝術,而京都成為日本畫的一大創作中心。京都本身也是眾多日本畫的素材,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洛中洛外圖。


在近代,京都又是日本最早的美術學校京都府畫學校的創辦地。京都也是尾形光琳、竹內棲鳳、堂本印象等日本畫家的出身地。在表演藝術方面,日本傳統表演藝術的代表—歌舞伎就是發祥於京都。

南座是京都最早的歌舞伎劇場,至今仍是日本最重要的歌舞伎表演場地之一。除了歌舞伎之外,京都也有能、文樂等日本傳統藝術的劇場。在平安時代,遣唐使將茶道自中國帶到日本,京都遂成為日本茶道的中心。京都也是華道的發祥地,以池坊派為代表的眾多華道流派的本家都位於京都。


地方小有地方小的好處,打仗規模也不大,東西毀的也不多,不像咱們,打一次毀一次,哪還有剩什麼寶貝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路作家--更俗 的精彩文章:

TAG:網路作家--更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