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傳》講好漢聚義,可聚義之後就沒那麼美好了

《水滸傳》講好漢聚義,可聚義之後就沒那麼美好了

《水滸傳》講了很多內容,有農民起義,有招安,更有一百單八人聚義梁山泊等等。

聚義,怎麼看都是很美好的,素不相識而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干一番事業。

事業,的確也是干出來了,可聚義卻沒那麼美好。

相反,聚義還成了一件有些恐怖的事情,因為三次聚義,兩位好漢被殺,還都是寨主。

《水滸傳》任何一個版本,都提到了三次聚義。

當然,這個聚義是施耐庵在標題中提出的,也是他最為認可的聚義。

第一次是第十五回「吳學究說三阮撞籌,公孫勝應七星聚義」、第二次是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第三次是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

三次聚義,都是美好的事情。

第一次,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勝八位天南地北的走到一起聚義,劫了生辰綱,很是暢快;

第二次,張順、張橫、李俊、穆弘等揭陽三霸外加童威、童猛、薛永九人,晁蓋等十七人,還有宋江、戴宗、李逵,共二十九人白龍廟小聚會;

第三次,宋江率領梁山泊好漢馳援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義打了青州,魯智深、武松、楊志、李忠、孔明燈好漢歲宋江歸梁山泊。

美好的事情,可對於其他好漢而言,就不是美好了。

第一次聚義,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一事東窗事發,被迫上了梁山泊。梁山泊首任寨主王倫婉拒他們一行,吳用攛掇著林沖火併了王倫。

對於王倫而言,晁蓋等人的「七星聚義」成為他走向死亡的開始,而當初留下林沖是死亡的前奏。

第二次聚義,晁蓋等人救了宋江,晁蓋報恩,皆大歡喜可等於引狼入室,宋江一步步的爭權。

對於晁蓋而言,自己去救人的那一刻起,便註定了自己的凄慘下場。

第三次聚義,宋江得三山諸位頭領,如虎添翼,坐著第二把交椅,但有著第一把交椅的權力和名望。

對於晁蓋而言,宋江此次下山馳援三山,便是他走向死亡的開始。

三次聚義,不久後便死了兩任寨主,還是有些小恐怖的。

王倫和晁蓋,都是死在了梁山泊歷史的車輪之下,只是一個自己找死,一個無奈自己找死而死。

都是死,都是凄慘,但晁蓋死的令人惋惜,宋江和吳用也因晁蓋的死背上了一世的罵名。

還有一次聚義,最後一次的排座次,施耐庵沒有在章回標題中提到「聚義」一詞,而是用「排座次」,但文中提到了「大聚義」的辭彙。

這一次其實只是一個聚義的形式,不像前三次,都是不相干的人聚到一起,最後一次聚義是很多好漢早已聚到一起了,只差個儀式。

所以,最後的大聚義實則是補一個儀式。

這次聚義,更是凄慘,從聚義開始,大多數梁山泊好漢開始走向死亡,也就是招安之後的征討方臘戰死沙場。

這樣死,比前面的王倫和晁蓋的死有意義,但更加令人痛心。

雖說造反也是死,征戰沙場必有傷亡,但很多朋友還是想著宋江能率領兄弟們造反,那樣戰死,我們更能接受一些,不會說宋江害死他們。

招安之後戰死,宋江挨了罵,投降派嘛,誰都可以罵。

聚義,好事變成了壞事,為自己前半生做的孽付出了代價。

不管怎麼說,大部分好漢的死都是值得的,為國盡忠,最後成為真正的英雄。

本文所用圖片來自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書生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羅真人為何懲罰李逵?這其中的事兒大了去了
「歐國聯」足球預測分析:羅馬尼亞vs塞爾維亞 實力推薦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