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2018 年1月,第一家亞馬遜無人便利店在亞馬遜美國西雅圖總部大樓里,正式面向公眾開張,立刻引發了大批人馬的線下圍觀體驗,隨即就是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和驚嘆。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財富》報道:消費者們對這種便捷、省時和充滿高科技的購物體驗,感到新穎有趣,並且回頭率很高;Business Insider 記者親自體驗後感嘆:我相信,這就是零售業的未來!

看,這不是感恩節排隊的購物長龍,而是無人便利店開張後門外的盛況: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這條線下便利店業務被命名為 Amazon Go,目前已經陸續在西雅圖開了三家,在芝加哥開了兩家。然而,就在上個月,一條新消息引發了媒體的廣泛報道:Amazon 正在考慮——在接下來三年中於全美開設多達 3000 家無人便利店。一旦該目標實現,Amazon Go 的模式將對傳統便利店、大型超市以及其它科技公司帶來多方面衝擊。

為什麼亞馬遜和外界如此看好Amazon Go?

首先是 Amazon Go 帶來的新奇體驗,說是「無人」便利店,其實正確叫法是「無收銀員」。顧客只需要下載一個 Amazon Go 應用程序到智能手機上,在進入 Amazon Go 便利店時,將應用程序放在入口掃描儀上,掃描進入。值得一提的是,在 App 里你能事先看到店裡所售商品的價格。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接下來,你只需要挑選自己想買的東西,然後走人即可,就這麼簡單!購買的任何東西都將從你的亞馬遜賬戶中扣錢,你很快就能收到收據,卻再也不必去收銀台排隊刷卡結賬。如果你拿起什麼東西又不想要了,那麼只要將其放回原位,就不必擔心被收費。

這個購物過程相較於傳統零售店雖然大為簡化,但想讓顧客滿意,關鍵還在於保證購物體驗的流暢性和高效率。而這兩點,必須依靠強大的研發能力來實現。舉個例子,無人便利店內置了大量攝像頭和麥克風,用以精準識別顧客購物行為。但假如機器識別的能力和速度不夠強大,可能就得要求顧客舉著商品靜立一兩秒,或者發生識別錯誤的現象,這會讓購物體驗大打折扣。但是目前來看,這些麻煩沒有出現在 Amazon Go 便利店中——亞馬遜是做足了準備而來的。

未來,一旦真的能將三千家無人便利店開遍全美(甚至海外),Amazon Go 會對眾多商家和消費者,產生極大的影響。

首當其衝就是現有的便利店,和部分快餐店。美國人午飯吃得簡單,一般就是三明治漢堡沙拉打發,亞馬遜無人便利店目前就以出售速食餐飲和零食飲料為主,當然也賣常見日用品,和 711 很像。但 Amazon Go 的優勢在於:你能擺脫用餐高峰期結賬處排起的長隊,拿著東西就走;而且價格透明公道。從現有便利店的角度,它們也無力跟 Amazon Go 競爭,後者還會延續亞馬遜做電商的套路——前期快速擴張市場,一段時間內不考慮盈利甚至願意虧錢。面對實力如此強大的對手,本地小商家難以抗衡。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而大型商超和其它科技公司,很可能會因為 Amazon Go 帶來的危機感,而開始學習和效仿它。目前亞馬遜無人便利店規模都比較小,外界推測,是因為及其識別演算法還沒有覆蓋到全部商品種類;或者是某些種類識別起來有困難;此外,做大型商超對數據處理的總量和速度要求太高,目前還難以達到。

所以,大型商超暫時不必緊張,但也得看到未來趨勢,居安思危。其實,很多超市早就有了自助結賬櫃檯,用起來也挺方便,比如小探在家附近的超市購物,從來沒找過收銀員。但這相比「拿著東西就走」,還是差著「科技的一大步」哇!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Amazon Go 目前顯然還無法做到這個規模

假如某家連鎖超市,比如 CVS 或者 Rite Aid,開始使用 Amazon Go 的技術,那麼其它競爭對手可能不得不跟上。而 Amazon Go 則能從合作中獲得可觀收益和大量數據供研究使用。零售業是一個體量無比龐大的行業,這將促使其它科技公司研發類似的「無人便利店」技術,從而分一塊蛋糕。

正如《福布斯》雜誌斷言:一旦 Amazon Go 真的普及,它將會改變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和習慣,並帶來財富的流動再分配——大筆的收入將從一些商家和公司消失,注入到其它企業,比如亞馬遜。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無人零售」模式在中國可行嗎?

亞馬遜「無人零售店」早在 2016 年就推出了內測版,而該模式其實也曾在國內火過一陣子,除了「無人便利店」還有規模更小的「無人貨架」,造勢洶洶也吸引了眾多風投,但如今國內又做的怎麼樣呢?

從業者、資本到顧客,態度褒貶不一。

去年 7 月,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無人零售店「淘咖啡」在杭州亮相,整體購物過程和所用技術與Amazon Go 類似,不過顧客需要在買完東西後經過一道「結算門」,支付寶就會自動扣款。

淘咖啡一推出便引起眾多關注,很多媒體和科技從業者紛紛前去探店。然而僅僅開放四天,天貓就撤除了這家店。當然,淘咖啡本身就是一家快閃店,但天貓表示它後續還需要技術升級,而小探一位零售業朋友表示:淘咖啡成本很高,短時間內不可能大規模商用。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又比如做「無人貨架」(規模比無人便利店更小)的生鮮平台「每日優鮮」,在今年9月拿到新一輪 4.5 億美元融資。但據國內媒體報道,無人貨架從鄭州、長沙等二線城市全面撤出,其他二線城市也存在相應的撤櫃、裁員、分公司倒閉的信息。

另一個「無人貨架」著名品牌「果小美」,已融資數億人民幣,但從今年夏天起,先後傳出斷貨裁員、融資受阻和總裁離職等負面消息(前兩點公司曾出面闢謠)。

而居然之家推出的第一個無人便利店怡食盒子 EATBOX,開在了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而小探記得今年初某天傍晚路過時,發現店內空空如也,沒有顧客身影。

溫和地說,2018 年,無人便利店或無人貨架,已經不像去年那麼熱鬧了。從從業者到投資人到媒體,都在反覆追問和爭論:這個事情到底值得做嗎?

創新工場是無人便利店F5未來商店的投資方,李開復認為,無人便利店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並且做到了精準營銷。

但熊貓資本毛聖博就多次公開表示不看好無人便利店:從投資角度,便利店即使無人化,可能也難以快速爆發,短時間內難以做起來;從實際觀察中,「人在便利店這個生意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所有這些便利店的商品大多是日常標品,沒有太大差異,只能在盒飯上、咖啡上、服務上去做差異。」

看起來,「無人便利店」的美好之處存在於未來;但它當下所面臨的困境,可是實打實的難以避免。

第一個原因,是我們前文提到的,如果真想把購物體驗做好,技術或投入門檻很高,或者雙高。比如 Amazon Go 店面內每個貨架都布滿感測器和攝像頭,用以追蹤消費者和識別他們所拿起的商品,其中涉及到大數據處理、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等熱門技術。

技術的進步非一日之功。Amazon Go 副總裁曾說過,計算機不像人類那樣容易識別某些產品,這可能會導致購物者在識別物品時等待,甚至識別錯誤。淘咖啡的身份識別錯誤率是0.02%,商品識別錯誤率為0.1%。

當然,也有技術壁壘較低的 RFID(射頻識別)模式:很多國內無人便利店應用該技術,但其沒有門檻,信號不穩定且成本高,需要人工一個一個粘貼,繽果盒子標籤單個成本就達五毛錢。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而投入方面,也很大。Amazon Go 第一家門店光硬體設備就花費 100 萬美元。摩根士丹利分析:如果真要三年內開 3000 家無人便利店,Amazon Go 可能需要高達 30 億美元的成本投入。

第二個原因,無人便利店仍屬於零售業。零售業對供應、物流、配送、門店庫存和周轉效率要求嚴格,非專業人士難以搞定。無人便利店再加上技術考量,讓這門生意的行業鏈條變得很長——從最高精尖的研發,再到普通的研發,再到用戶運營,商品采銷、物流、倉庫、生產製造、運維等等,一套流程搞起來難度很高,不是一個幾十人的創業團隊能輕易做好的。

第三,高估了顧客的自覺性。比如有媒體報道過,繽果盒子店內,夏天聚集了很多顧客不購物只吹空調,呆很長時間,結果想買東西的人進不來。小探諮詢一眾了解零售業的人都表示:無人貨架的想法尤為「不切實際」——把一個放滿商品的開放貨架立在辦公樓,讓顧客自助取東西掃碼付費,一切全憑自覺,那麼商品盜損率是不可控制且無法追究的。顧客可以白拿商品不付出任何代價,那麼「隱形」的契約精神總有人不會遵守。

在中國玩不動的無人便利店,為何在美國風生水起?

除以上三個原因還有其它因素也常被提及。比如因為前期投入高,所以無人便利店雖然減少了人力,但商品價格卻未必有優勢; 以及一些商品類型仍需要人工服務(比如 711 里的關東煮,你希望看到前面的人在鍋里挑挑揀揀嗎?);很多無人零售品牌在新鮮感過後吸引不到客流量等等。

綜上所述,無人便利店的前景是被認可和看好的,現實是面臨著很多挑戰和困境的,解決起來非一朝一夕之功。

因此,小探認為:無人便利店是代表著新零售的未來趨勢,但卻不是一個適合初創公司的領域,其前期發展需要的技術實力和巨額投入的人力物力,有豐富的零售行業經驗和研發能力的大型公司才能承擔得起。事實上我們也觀察到:在無人零售領域做起來的知名品牌,背後一般都站著這樣的撐腰者。

比如:Amazon Go 來自電商巨頭亞馬遜;淘咖啡是阿里巴巴旗下品牌;繽果盒子由高鑫零售有限公司推出,後者是大潤發和歐尚的母公司;TakeGo 合作企業包括娃哈哈與伊利集團;京東在去年也公布了兩個無人零售計劃。

這些品牌中,小探還是最為看好 Amazon Go 和淘咖啡,因為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除了是各自國家網上零售業務的領軍者,還都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無人便利店這門生意想要做起來,就不能僅憑玩噱頭搞形式,而要能真正做到令消費者滿意的購物體驗,這一點,必須依靠前沿技術的進一步升級。

最後,雖然我們今天的文章是由 Amazon Go 說開,對無人便利店這一商業模式進行分析的,但小探同時認為:零售業是一個人力密集型行業,無論技術如何發展,都不能徹底拋棄人工服務。哪怕是在街角的鮮花店買一束花,很多人還是需要服務人員(往往也是收銀員)的幫助:什麼顏色的什麼花,最適合我今天的心情呢?

所以,你看好無人便利店在國內鋪開嗎?體驗過的都來說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行業深度:區塊鏈與金融、保險業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亞馬遜AI被曝性別歧視?人事部門卻在悄悄給女性「開綠燈」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