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主廚的餐桌」第五季,菜少、話多、分不高

「主廚的餐桌」第五季,菜少、話多、分不高

今年,Netflix 一口氣推了兩季「主廚的餐桌」。




高產不代表口碑好。



這兩季「主廚的餐桌」,是評分最低的。




4 月中的第四季「點心篇」,豆瓣評分是 8.7 ,率先跌出 9 分。



(豆瓣評分截至10月22日,以下同)




9 月底的第五季「社會觀察美食篇」,豆瓣評分 7.9 。






憑良心說,第五季的品質,依然在線。




敘述邏輯、精細畫面、情緒起伏、背景音樂、故事趣味,延續了「主廚的餐桌」一貫的風格。






振奮人心的「名菜」雖不多,但

主廚講述的故事很豐滿。



至於評分……




或許是這一季的主題,不夠討喜。




第五季「主廚的餐桌」,Netflix 的簡介是

探索家庭、文化和美食之間的強大聯繫






而豆瓣網友,言簡意賅地稱之為:

「社會觀察美食篇」




這是怎麼「肥四」?




先介紹一下主廚是誰吧。




第一集


克里斯汀娜 


(Christina Martinez)







一個從墨西哥邊境「偷渡」到美國費城的「非法移民」。






她和第二任美國丈夫本 米勒

(Ben Miller)

,在2016年開設了「South Philly Barbacoa」烤羊餐廳。







同年被 Bon Appetit 雜誌評選為「美國十大最佳新餐廳」之

,從此進入大眾視野。




她是這一季的最大亮點,或許也是全美墨西哥移民的希望。








藉助餐廳和自身的影響力,

克里斯汀娜

公然頂著「非法移民」的身份,為同胞發聲。







第二集


穆薩


(Musa Dagdeviren)




穆薩在土耳其南部一個叫「Nizip」的小鎮長大,經歷過軍事政變,也發起過維權活動,最後「逃離」到伊斯坦布爾。







他所堅持的事情,是捍衛「美食無界限」。







拒絕人們通過地域來區分對待食物,拒絕食物的多樣性在傳承中被遺忘,他親自走訪了40 個村莊,記錄下老一輩人的傳統烹飪方式。







穆薩本人,

可以說是一座行走的「土耳其傳統美食博物館」。




第三集


Bo 


(博,

原名Duangporn Songvisav







在 2016 年獲得了

「亞洲最佳女主廚

稱號。




但作為一個泰國人,她卻不懂泰國菜。








她先是跑到倫敦向澳洲主廚

戴維 湯普森

 (David Thompson)

學習泰國菜,而後和同事兼後來的丈夫

迪倫 瓊斯

(Dylan Jones)

,回到泰國開了

「Bo.lan」

餐廳。





(博和

迪倫)



這是第一家,應該也是唯一一家,只用

「有機食材

製作

「傳統泰式料理」

的餐廳。







第四集


艾伯特 


(Albert Adria)







全季最負盛名的大師級主廚,也是奠定

「鬥牛犬」

餐廳重要歷史地位的功臣。




鬥牛犬餐廳幾乎包攬了餐飲界所有重要獎項,而艾伯特就是這家餐廳的靈魂人物,之一。









除他以外,鬥牛犬餐廳還有一位頭號人物,阿德里亞的親哥哥弗蘭

(Ferran Adria)







他在哥哥的影響下成為廚師,也要努力擺脫「XX 的弟弟」,找到身份認同。




這是「更需要耐心」的一季。




主廚們的現有成就,大部分情況下,是出於對某種處境的抗爭。








本季最大亮點,「非法移民」

克里斯汀娜,本意並非是成為「大廚」,而是為了給 13 歲的女兒賺學費。







她 6 歲開始在家裡的烤羊肉店工作,17 歲嫁人,被丈夫當做僱員使喚,超負荷工作,忍受著毆打。








直到 13 歲的女兒快要步她後塵時,

克里斯汀娜決定「偷渡」到美國,打工掙錢。







後來的故事,就是遇到真愛,事業好轉。





(本和

克里斯汀娜)




即使和美國人本結婚了,但她至今仍拿不到綠卡。







女兒在她的幫助下,完成了學業,也只能隔著手機「見上一面」。




現實還是很殘酷。




墨西哥人,歷史上是美國廉價勞動力的主要來源。







政治局勢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促使很多人冒著人身危險,徒步穿越沙漠,來到異鄉尋求更多的可能性。




對於生活在土耳其的人來說,還有「宗教衝突」。







人們因為不同的信仰而互相殘殺,政治、軍事、宗教爭奪,在這個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城市,上演了 3000 年。



選擇一份食物的初衷,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種族和地域引發的偏見。







能夠展示伊斯坦布爾豐富文化的餐廳,正在消失。







穆薩回到出生的小鎮,想要尋找母親曾為他製作的「油餃」,卻發現無處可尋。







這一經歷,促使穆薩收集並記錄土耳其各地區的傳統食譜,以便將它們傳遞給後代。







「當你用民族術語定義食物時,它會使社區相互對立,並可能造成嚴重的異化和食物文化的消亡。」







穆薩和家人對抗環境的行動,在「Ci"ya 」餐廳開幕的第一天,取得了積極的回應。




訪問 40 個村莊的記錄成果,直接通過食物呈現在顧客眼前。








他們為幾百人份的「地域美食」忙活了一整夜,卻沒想到迎來了 2500 人。







遠在泰國的博 ,同樣為了證明傳統泰國餐廳,在自己的國度應當有一個明確的位置而努力著。








不論是「克里斯汀娜」的「移民逆襲之路」,「穆薩」的「地域美食信仰」,還是「博」對「傳統泰國菜肴」的學習與堅持。




他們的故事,與社會環境、家庭牽絆、食物文化的關聯更為緊密。








艾伯特與他的分子料理,則沉浸在「無盡的創新」和「自我超越」的世界裡。



第五季的「主廚們」,依舊是講故事的好手。







只不過激勵人心的部分,低調、深沉。




個人夢想成真的成分少了,主廚們的堅持,任重而道遠。







「家庭、文化和美食之間的強大聯繫」,也難以在 4 集 45 分鐘左右的片子里,完整地呈現出來。




又或許……




是我們口味變刁了?




好事!




edit. AC捏 | photo. Chef"s Table、FIX字幕組


商務合作|職位應募:witheating@foxmail.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食帖君 







??


京東/噹噹/亞馬遜/天貓/淘寶/全國書店


搜索 「啊!又想吃零食了」均可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


 入手《啊!又想吃零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帖 的精彩文章:

什麼樣的食器,你願使用一生?
一顆西紅柿鎖一對cp,這部國綜讓單身狗都動了真情

TAG:食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