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這塊冰磚只要三塊錢,卻佔據上海人的記憶近70年

這塊冰磚只要三塊錢,卻佔據上海人的記憶近70年




本文經「知中」(ID: ZHICHINA2017)


授權轉載 




前一陣子,一則名為《這個上海真正老牌的冷飲正面臨斷供危機,網友紛紛求漲價!》的文章刷屏了上海人的朋友圈。




原來,

網友們紛紛要求該品牌漲價的集體行為在網路上引起了熱議,

由於十年未漲價,關於該品牌「斷供危機」「倒閉關門」等謠言也層出不窮。


 













這個上海品牌就是誕生於建國第二年的「光明」牌冷飲。


 




網友們熱火朝天的討論最終讓光明冷飲不得不出面對網友們善意的「漲價要求」給出回應並表示:

「我們漲過價了!」



 


在這份回應中,光明表示已經把維持了17年0.70元的鹽水棒冰漲價到1元/支,綠豆棒冰則上調到1.5元/支,三色杯、中冰磚仍維持3元左右的價格。在如今這個物價瘋漲的年代,1.5元真是感天動地的良心價了,放眼冷飲界,大概找不出第二家如此親民的代表。


 







能夠引起上海人民如此熱烈的反響,光明在上海幾代人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這個品牌雖然誕生於1950年,但要說起「光明牌」的歷史,那可就再要往前推幾十年了。


 


「光明牌」冷飲是由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全名為華東工業部益民工業公司食品第一廠,1953年6月起更名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創立的。益民食品一廠的前身是創建於1913年的美商海寧洋行。


 


據說,當年有個叫海寧的美國商人在上海虹口開了家蛋品加工廠,從敲蛋、照蛋、烘蛋到冷凍都有專門的車間,製成各種雞蛋加工品,再出口外銷。


 


生意越做越大之後,這位美國商人決定拓展業務,1932年他的蛋品加工廠從美國引進冷飲生產設備,並建起一座四層樓高的鋼筋水泥結構的冷飲生產車間,開始生產各種口味的棒冰、冰淇淋、冰磚等冷飲產品,掛名「海寧洋行」。

可以說這是中國第一家機械化的冷飲企業。


 



   

▲海寧洋行 




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在上海的冷飲市場內突出重圍,大概是學習那個年代流行的和美人女明星結合的宣傳招數,花露水有「雙妹牌」,

美國商人便給自己廠生產的冷飲取名「美女牌」,還請來女明星為其造勢助陣。



 


除了在品牌形象上下功夫,這位美國商人還從美國進口了500台電氣冰箱,發往上海的各大商場影劇院,免費租給他們使用,而唯一的使用條件便是只能售賣由海寧洋行出品的「美女牌」冷飲。


 


如此陣仗自然使「美女牌」冰棒雪糕銷量激增,一段時間內可以說是上海冷飲界的「網紅」了。

 




然而好景不長,二戰爆發後,海寧洋行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換主」生涯,從被日本明治株式會社接管到1949年回到共產黨手裡改名為益民食品廠,「美女牌」的風光早已不見蹤影。


 


海寧洋行的老闆賣了車間和設備卻獨獨把冷飲的配方留作私藏,而已經更名的上海益民食品廠想要繼續生產冷飲,無疑面對著許多問題。





▲20世紀50年代的益民食品一廠


 



首要問題就是有關品牌的命名。

工廠是別人的廠子,生產設備也是別人留下的,難道品牌還要繼續使用洋人起的「美女牌」嗎?


 


面對這種棘手的情況,

時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副廠長的江澤民提出,新中國成立了,中國的冷飲也要有自己的民族品牌。


 


經他提議,冷飲取名為「光明」,寓意「天亮了,解放了,光明照亮中國」。

「光明牌」由該廠職工設計,商標的中間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周圍光芒四射,56根射線,代表了中國56個民族,如旭日噴薄騰空,似朝陽躍然出海。那年5月初,趕在天熱之前,「光明」牌棒冰正式問世。




 


 


「光明」牌一面世就遇到了很多新生品牌都要遇到的老問題,那就是廣告宣傳。

如何在短時間內讓上海市民了解到這一國產新興品牌呢?

如何把大眾的消費習慣從「美女」牌轉到「光明」上來呢?


 


由江副廠長提出的宣傳政策算是幫了光明的大忙。

除了常規的報紙廣播的媒介宣傳,為了最快的深入群眾,益民食品一廠搞來了一輛美國生產的舊汽車。他們把汽車上裝上麥克風,把柴油發電機搬上車給麥克風供電,又把寫有「光明問世」的四個大字和火炬形的商標裝飾在車頭上。


 


宣傳車從廠里出發,經過其美路(四平路)、迪斯威路(溧陽路),過嘉興路橋到吳淞路,一直到外灘,由外灘再到維多亞路(延安東路),然後再回來。車上一位漂亮的女工手捧光明牌的宣傳品,向沿途的市民親切熱情地介紹這一品牌,並免費為市民送上一支「光明牌」棒冰,一直送到上海鬧市中心——「大世界」。車上的麥克風中不斷廣播:「國營工廠是人民的工廠,請食用自己工廠的產品」。


 



▲裝飾有「光明問世」標語的宣傳車




除了開著汽車進行「洗腦式」的語音宣傳,益民食品一廠還發動群眾為自己的品牌叫賣。廠里做了許多木製的冷飲箱發給有困難的職工家屬,再給予他們薄利補助讓他們走上街頭展開推銷。



 


後來廠里又把救助對象擴大到了貧困市民當中去,以至於後來零售的隊伍越來越大,那些流動銷售員頭戴遮陽大草帽,背著木箱,木牌一敲,拉著長腔「光—明—牌—棒冰」,走街串巷地叫賣。

拿今天的話來說,這些可都是「光明」牌的「自來水軍」呢。


 


如此大規模的宣傳與推銷,一舉拿下「美女」牌自然是不在話下。「光明」這個國營品牌很快就在冷飲市場穩穩地立足,銷量遠超當年最紅火時期的「美女」牌,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品牌。


 





1954年7月18日的 解放日報第2版《關於棒冰》里還有這麼一段話:「每當酷暑的天氣,汗淋淋地從工廠出來,或拎著書包穿過燙腳的柏油路,或在進入戲院、公園之前,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光明牌」棒冰……去年,益民食品廠工人曾費儘力氣,星期日也不休息,把棒冰的產量比前年提高一倍半以上,

但是去年最炎熱的日子裡,接連有五十多天,一到下午二時後,就買不到「光明牌」棒冰了……

益民食品廠今年的冷飲生產計劃,比去年提高百分之五十左右,這是該廠歷史上的最高紀錄。」


 


為此,廠里受到了華東工業部時任領導汪道涵的讚揚。當時益民食品一廠共建立了10多條冰淇淋生產線、5條雪糕生產線,成為新中國第一家能夠以工業化方式大規模生產冷飲的企業。

1960年代,益民食品一廠生產的「白熊」中冰磚不但是家庭招待客人必備的冷飲佳品,還曾是中國第一批出口的冷飲品種。


 



▲「光明」生產廠




然而,與許多國民老字號品牌一樣,隨著上世紀90年代各類海外品牌的大舉進入,以及新式冷飲店雪糕品牌的興起,「光明」牌在市場的激烈角逐中搖搖欲墜。曾經的上海冷飲界的「龍頭」也免不了要面對新時代新市場的考驗。


 


在如今這個便利店裡都是哈根達斯、八喜的天下的時代,光明這樣定位中低端冷飲的產品只能出現在街頭小賣部或是超商里。而要求漲價的呼聲一出,隨之而來的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


 




有人評價說「冷飲賣得便宜,不漲價,這種社會責任要肯定。但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也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

不是說不漲價消費者就認可你,就一定有市場

」,更有人直接指出「過於低廉的價格定位,會使它被市場的主流消費人群迅速拋棄。它所擁有的最大優勢,可能就是良心、樸實和記憶。」


 


然而,從這次求漲價的風潮不難看出,很多人記掛「光明牌」冷飲不就是為了撿回失去已久的舊時記憶嗎,在如今這個市場品牌喜愛走城市名加老酸奶老冰棍的復古懷舊路線的年代,「光明」才是復古派的真正主角吧。


 


在很多上海市民心中,

「沒有光明冷飲就不算夏天」!




edit. 鹿一百


商務合作|職位應募:witheating@foxmail.com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本文作者「知中」







??


京東/噹噹/亞馬遜/天貓/淘寶/全國書店


搜索 「啊!又想吃零食了」均可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


 入手《啊!又想吃零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帖 的精彩文章:

能用蔬菜做點心的季節,就是現在了!
這顆胖墩墩的南瓜長得好漂亮啊,不如……

TAG:食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