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宋哲金: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民盟湖北美術院副院長,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書畫研究會理事,湖北東湖印社理事,民盟鄂州美術院院長,鄂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鄂州市松風印社社長。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鍥石齋治印譫言

宋哲金

●習印首先要師從秦漢,後吸收明清之流派,在印學理論與鐫印的實踐中進行研習,做到修業勤為貴,學書意必高。

●刻印無論經歷時間之長短,不可局限於一種風格,應涉獵多種風格,備其為已所用。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如擅長古璽、又嗜好工穩的秦漢印式,使其互為補充。

●凡從事篆刻創作,需付出人生的精力和物力,不能當刻匠,對於前人的藝術成果要不斷地吸收消化,然後參以已意,要有藝術追求,最終目的是要有建樹,讓社會承認並經得起歷史評說。

●邊款創作要與印文內容統籌設計,內容相互呼應,形象力求生動,讓欣賞者由印思意,銘記難忘,產生印外聯想,誘發讀者思緒,達到觀印若觀景,閱款知印文的藝術境界,也是余近幾年追求和表達的境界。

●一方篆刻作品,根據印人的學識及修養進行寫意或工兼寫風格的創作,用刀或無需修改一氣呵成,在工穩中難免不可動刀修改,不論印章表現出何種風格,怎樣操刀,目的一樣,最終就看這方印是否合乎法度,是否有藝術感染力。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印章自形成一門獨特的國粹藝術,迄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印人在不同時期創作的印章表現不同的風格,這也與萬物一樣在進化發展中,後來把刻邊款納入了篆刻藝術內容。有了印章款識才算一枚完整的篆刻作品,邊款創作已是印人不可忽視,且再也不象古人單一的單刀小楷落下窮款了事。西泠印社二十世紀初,率先在全國篆刻大賽中,將邊款創作作為一項評展,強化了邊款的重要性和地位了。

●刻圓形印無論古璽或工穩秦漢印式,均比方形印有一定難度,圓形印要將文字與文字之間,文字與圓邊的弧線之間全方位考慮,圓形印的印稿設計和創作以朱文為主,創作出的效果中能否看出字法、章法,這就要求作者要在圓形內鐫出呼應、自然、挪讓、飄逸、穿插、生動而精彩之。實煞費經營。

●當代篆刻藝術的興旺繁盛,對從事篆刻藝術專業或迷戀者而言,它的藝術靈魂就是:繼承傳統,不斷創新,方寸天地,氣象萬千,給人以美的享受。

●余治印往往是有了創作衝動後再將要鐫的印章內容決定下來,按文字內容需要從工具書中選出大篆和小篆或繆篆三種字體,從中按字體類別設計印稿,有時一件印稿原計劃按漢印刻制,其效果不妥,另從大篆印稿設計效果方可更佳。有些古文字的結構,也能為印章章法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所以一方印章,應多方面,多種形式設計,經多方對比後,方有佳作產生。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凡有印鈕圖案的印章,在刻制中切勿用普通木質的印床,這樣容易將印鈕夾破,最好用圓形的紙盒子,將石章用干毛巾鑲著,放入半圓盒中刻制,效果頗佳。

●書、畫和印屏作品經鈐印後,往往需要待印蛻的印泥稍干或在印蛻上覆蓋一塊小紙,以便保護原效果和清潔,且一幅作品往往一經摺疊造成局部污痕,有損整體效果,吾法把印蛻平置桌上,用大號羊毫毛筆蘸麵粉或滑石粉,輕輕地塗於印蛻上,能將表面印泥油質吸取。然後用毛筆刷去余粉,印蛻便已干透。這樣不僅不會損害印蛻效果,反而增添了渾樸和淡雅,且出現立體感,耐人欣賞。

●印稿上石傳統和現代印人各有技法,吾法要把鐫的石章,放在薄型紙或拷貝紙上划出印面原大輪廓,將按此規格設計印文。設計印稿時對作品舉足輕重,所以,要盡量反覆推敲,根據印文合理安排,需要多寫幾張便於篩選,對所設計的印稿加以比較滿意後選一張。一經定稿,取雙面紅色薄型複寫紙(雙面蘭色也可)一塊,用圓規針尖當筆(或6H繪圖鉛筆)。描寫時的力度不宜過重,以免把紙劃破。無論朱或白文,均可採用白描把印稿反印到石面上,去紙後,石面上印文顯而易見,與原印稿不差毫釐。此法,比昔人的水印印稿法和直接在印面上寫反字,其效果甚佳又精確,而且提高了效率,根據吾的經驗,對初學者來說,也是可行的。

●源遠流長的中國印,是奉獻給人們的一朵不尋常的奇葩。它具有書畫藝術的共同特點,其實用性和抒情性又有別於書畫藝術,其線條流暢雄健,且運用紙、墨、筆、硯,以文字作為藝術的表現形式,又不盡受文字的局限。而且是運用石頭與刻刀,通過鐫刻,在組織安排上分朱布白,刀石結合,以及節奏、旋律和氣勢、變化等方面,抒情寫意,表達情感並動人心弦。

●欣賞篆刻藝術作品,不能忽略「根基」與「功底」。除此外,篆刻藝術美的創造,還要遵循一定的法度,比如線條審美標準中的行筆,「圓」、「澀」感,骨肉均勻,字的結構必須遵循篆書結構的基本規律,印面章法疏密有度,和諧統一,刀法運用表現手法也要痛快淋漓,一氣呵成。

●篆刻在形式上與音樂一樣,講究章法、節奏、旋律、對稱、呼應,音樂上的休止、樂段間的間歇,篆刻講知白守黑,寬可走馬,密不容針,刀法有斷有連,構成篆刻作品的完美整體。在內容上抒發作者生活感受、理想、志趣,以至整個內心世界,表達真摯而豐富的感情。

●篆刻使用的刻刀,一般是平口刀,兩面磨出斜刃面,它的大小、平斜都將直接影響到刻印的效果。日本印學宗師圓山大迂治印原用斜口刀,吳昌碩治印用刀鈍刀硬入,王福盦使用的刻刀又小又鋒利等諸印人的用刀種類之多。余近年對單面磨出的斜刃刻刀,進行刻制,其效果甚佳,尤其在刻制白文印式的印章中,其效果與傳統雙面刻刀不相上下。

●一枚篆刻作品,前人常說:「七分篆,三分刻」,即字法、篆法、章法和刀法。余認為對也不對,其實,比例只是表面現象,篆刻藝術的境界,其刀法的運用,在於印外功夫。說對,是指刻制多字的鐵線篆方面;說不對,是指刻制幾個字的白文寫意方面。如齊白石豐富了前人的刀法,刻印純用單刀闊斧的單刀沖刻,反對做作修飾。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石章材料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普通型方料無印鈕,一種印料頂部雕有各種動物等方面的圖案,對邊款刻制,前人對無印紐的普通石料尚未界定。凡有印紐的圖案,如印石上是「豬」或「狗」等圖案,應將動物的尾部一側朝向自己,以蓋印方位的左側為刻制第一面款,如刻兩面以上如此向左例推。今有印人蓋印出現動物尾部朝向他人,不妥。

●篆刻是方寸世界的一種藝術,不能視為雕蟲小技,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捷徑可走,要想走成功之路,就得如痴如迷地練好基本功。要把篆刻作為一門事業,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經過長期的刀耕、筆種,將其刻刀始終如一地向前拓展,必有收穫。

●對一塊篆刻石料,經去蠟磨後,印面局部出現沙釘,除不能刻制鐵線篆和工穩一路白文外,它可用白文寫意,尤其是古璽印式的創作,這塊章料使它有用武之地了。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高,人的思想壓力大,許多有識之士,為了生存而奔波,對於現在愛好篆刻的年輕人來說,有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定的收入,當然對學習篆刻應該是具備了基本的條件。相反對於下崗或四處為工作和生活而奔波且家境又貧寒的人來說,想求索於篆刻這門藝術,是有一定難度的。比如:拜師、購印章材料和工具書、參展費、觀展等等的制約,想學印,求發展是有一定難度的。

●當今印壇出現怪現象屢見不鮮,由於入展和評獎的客觀效應,許多印人為了迎合評委的欣賞口味和博得評委的歡心,身不由己在研究和追求一些作品的外在形式,尤其模仿某專家的印式風格,從而放棄斷送了自身的藝術個性,篆刻的創作不能流於形式,更不能緊跟形式,為入展和獲獎而仿評委印風,以及模仿上屆獲獎印風,對於進行篆刻創作要把印學藝術與自身的追求、藝術的價值、做人的品德和個人的修養融為一體。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如會寫美術字,尤其是對黑體字和准園字體的形狀和結構有所了解,那麼對學習篆刻能取到一定的作用,如篆刻中工穩一路的白文印和朱文鐵線篆,其篆體字的章法結構與方正黑體准園字體有相同之處。黑體字線條寬度一樣類似排筆所寫,准園線條圓潤,猶如鐵絲粗細一樣。

●對於部分篆書中左右結構的字,傳統寫法可將左右結構的部首,寫為上下結構,即:左邊部首寫為上部,右邊部首寫為下部。如:江、功、紅、幼等字。然而,有些現代印人常把其它左右結構的字體,也按類似書寫篆刻,一旦通過展覽或報刊發表後,對初習治印來說,一是誤導,二是有負面影響。

●篆刻家在準備鐫印前,首先應有良好的創作環境,應有藝術的創作情感,如沒有情感、沒有思想準備或心情不佳,或案頭上還想著這事哪事未完,硬逼著刻,即使治印完成,這件印蛻也算不上佳構。

●篆刻創作,不可隨意操刀,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即使刻任何一種風格的印,或工筆、或寫意、或工兼寫,均要巧妙運用,做到疏密有致、疏密相間,相互聯結、相互襯托。

●一件篆刻作品,從美學和藝術角度中欣賞,表現出有「性格」 的作品,才算是美的,真正達到方寸天地,氣象萬千,給人以美的享受。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一經設計的印稿,或朱或白或其他風格,無論大小與方圓,印稿上石後刻完,其印蛻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印蛻效果比原設計的印稿要好,其二印蛻效果比原印稿要差些。印章刻好後,用牙刷去掉石硝,將印面在辦公用的強效速干印台上沾濡, 一是給油質將乾燥的印章吸攻, 二是免於石硝滲入精製的潛泉印泥之中。

●後世所取法的印章是秦印和漢印。秦印指戰國末期到西漢早期流行的印章,字體小篆居多,多為白文,印面常有日字田字界格,風格蒼秀。漢印指漢至魏晉時期流行的印章,印文有鑄、鑿、刻,字體異於秦篆,大都方正平直,布局謹嚴,風格雄渾。習印者,力追秦漢,精心鑽研,深悟其妙,必有收穫。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治印石料之一,昌化石中珍貴的印材是雞血石,產於浙江省昌化縣,歷來尤癖嗜印章收藏家的親睞。市場前景可觀,是篆刻家治印的上品,且認為可以消災避邪,有些印章或製作佩物,還能逢凶化吉,萬事如意。

●長方形的章料,有初學者從中據斷,可用於刻四面印,如印石中間出現沙釘或有石坑,可根據情況設計古璽或大寫意類印式,印面照就使用。

●一枚篆刻作品完成,經數年後品讀或揣摸,認為印面局部需加修改,更加完善是可行的,只要效果更佳,此舉一般用於寫意手法,細朱文印式不可取。

●治印有一定基礎的印人, 應做到即每刻一方印, 都要作為一次創作來完成, 絕不應酬, 尤其本人不滿意之作, 認真對待, 絕不應酬。 堅決磨去,

●所謂印人的篆刻風格,並非自己先設定一個自我形式風格,然後去完善,去有意製造。真正的風格,需要有深厚的文化支撐,需重新奏刀, 一 刻再刻, 推倒重來常有之事。

● 要歲月的滋養,急不得,要有耐得住寂莫,甘願坐冷板凳的精神。

● 學習篆刻,要堅持多讀印,觀印展,品讀之中才會有新發現,新思考。更能從這些經典作品或資源中捕捉信息。使人咀嚼回味,得到啟迪,取其一點為我所用。

●如痴如迷的印人,生活中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雖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一方面給印人帶來喜悅和歡樂,另一方面也帶來煩惱和勞累。

●一方好的篆刻佳作,尤其是多字印,需設計出十件以上印稿,其中有秦漢或古璽印式風格,經反覆推敲考慮成熟,最後決定其中適合印文文字特徵及布局的印稿,尤其又適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最後定稿,不能一蹴而就。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關於印章吟印, 用紙蓋出其效果各有不同, 傳統用連史紙或較好的宣紙。 蓋後非常清晰, 如果在製作印屏就不一定用傳統紙張, 可用普通50克以下白紙, 蓋後其效果佳且更有立體感。

●為他人創作一枚篆刻作品, 為能更多地保留自已的作品, 以便今後參加展賽和出版之用, 在蓋數枚或更多之印蛻後, 然後再 在印蛻上用乾的軟毛筆, 粘上滑石粉, 塗向印痕, 這樣印蛻可長期不會受到手或存放後的磨擦和損害。

● 如何臨印? 有人以為印章是刻出來的, 把篆書反寫在石面上, 動手刻就是了。這不妥, 還要認真研究和認真地看, 深入研習秦漢印之精髓, 這叫讀帖。"察之者尚精, 擬之者貴似"《書譜》。只要認真仔細觀察, 了解古印形態特點, 朱白相間等細枝末節都到了, 才可能臨得像, 刻得佳。

●從市場購買的各種規格, 大小不一的印章, 一般石章印面四邊有斜度, 且印面較粗, 尤其刻白文印, 蓋出效果不均。如何處理,?備好500號至3000號的沙紙, 備上一塊玻璃, 沙紙放上玻璃上並加水若干, 再將印章放在沙紙上, 用8和0型的手法,推磨. 。 從500至3000號沙紙逐步過度磨後, 印章非常平整光潔。

宋哲金:鍥石齋治印譫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邵大箴:學習吳冠中 要學這七點
美得有點近乎美術字的吳讓之篆書中期作品字帖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