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色列這個名字原來是這麼來的?探秘一個神奇民族在中國的千年印記

以色列這個名字原來是這麼來的?探秘一個神奇民族在中國的千年印記


文:鼓浪隱士




對於稍微了解世界歷史的人都知道,自從公元一世紀耶路撒冷的聖殿羅馬軍隊摧毀後,猶太人雖然經過頑強抵抗,但還是歸於失敗。整個民族被迫經歷了1800多年的大流散時期,直到1948年,以色列才復國。




在大流散時期內,很多猶太人散落在中東、歐洲等地,經常遭到當地人的歧視、排斥甚至殺戮。恐怕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經歷了如此巨大的苦難而延續將近2000年。不過,在這段血與淚交織的猶太流亡史中,卻有一支猶太人踏上前往東方的旅程,並未經歷殘酷的其他同胞那樣的苦難,而是在古老的華夏大地繁衍生息、











中國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來自歐亞大陸各地的宗教傳教士、商人、旅客等等紛紛來到繁華的長安、洛陽、廣州等地工作、生活。這其中自然少不了猶太人的身影。




根據絲綢之路上的考古挖掘,伯希和等西方考古學家分別在新疆丹丹烏里克和敦煌千佛洞發現了一些希伯來文的猶太教禱文以及商業文書,並判斷其年代為公元八世紀。可見在盛唐時期,中國就有猶太人活動的身影。而阿拉伯史學家在記錄黃巢廣州大屠殺時,也提到不少猶太人遇難的事情。




而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也發現了不少猶太人活動的蹤跡,比如有位叫雅各·德·安科納的義大利猶太商人曾經遊歷刺桐城,並把見聞寫下來,最後由英國學者以《光明之城》之名出版(此書真偽在學術界有爭議,但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此外,杭州、北京、洛陽、西安等地也有零星關於猶太人的記載。但由於時代久遠,都湮滅在歷史長河裡。但卻有一支猶太人從宋代來華後,一支延續至今,他們就是居住在開封的猶太人。




不少學者認為,在北宋時期,一群猶太人以進貢布料的名義,得到皇帝的接見。趙宋皇帝很喜歡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發出了「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的敕令。對於四處漂泊的猶太人來說,這無疑是個天大喜訊,於是他們就在汴梁城裡居住下來。










在今天的開封市區東部,東西走向,東起草市街,西止北土街一帶,有一條「南教經衚衕」。這裡就是北宋時期來華猶太人後裔的聚居區。而此處一直都叫「挑筋衚衕」。因為按照猶太教的風俗,為了紀念先祖雅各與神角力時受傷的大腿(見《聖經·創世記》32章22至32節),因而不食用牛羊肉的蹄筋。開封當地人將猶太教稱之為「挑筋教」,可由於長期友好相處,猶太人也不以為意,就接受了這個稱呼,並此處稱為「挑筋衚衕」。




到了民國時期,主政河南的馮玉祥覺得「挑筋衚衕」的名稱不雅,因此改名為「教經衚衕」。後來此處又被命名為「南大同衚衕」。直到現在才形成了「南教經衚衕」這個稱呼。



猶太人在汴梁定居不久,北宋經歷了靖康之恥,開封淪為金國的領地。但金王朝延續了宋王朝優待猶太人的政策,讓他們在此生活,延續自己的宗教傳統。公元1163年(金世宗大定三年),猶太人在開封建立了一座猶太會堂。




根據明弘治二年《重建清真寺記》:「夫一賜樂業立教祖師阿無羅漢,乃盤古阿躭十九代孫也。」以及明正德七年《尊崇道經寺記》:「至於台兒庄清真寺一賜樂業教,始祖阿躭,本出天竺西域」等碑刻記載,當時猶太教在中國被稱為「一賜樂業教」,史學家陳垣指出,「一賜樂業」是希伯來文,即「以色列」的古音譯。










早期定居開封的猶太人保持了傳統的宗教儀式和習俗,禮拜由猶太教拉比主持。他們唯獨敬拜雅巍(Yahweh),不設立偶像。以《希伯來聖經》(在基督教稱為舊約的部分)為經典,每日3次禮拜,行割禮。他們還遵奉安息日(相當於現在每周五日落到每周六日落這段)、贖罪日、住棚節、逾越節、普珥節等節日。猶太人還有特點,就是配戴藍色小帽(當地人因稱之為藍帽回回),不食牛羊大腿窩的筋,禁食豬肉等,不與「外邦人」通婚。




但是到了明代,開封猶太人逐漸融入中華文化。他們和當地漢人一樣,熱衷於科舉考試,閱讀四書五經,甚至開始與漢族通婚。而且他們還跟漢人一樣尊孔,春秋兩季都去文廟參與祭典。猶太會堂內也供奉「萬歲牌」,上書皇帝名字。此外,又增設「祖堂」,祀奉祖先。可見其漢化程度很深,其宗教信仰與文化傳統逐漸淡化。




他們的名字也開始漢化,紛紛使用漢姓,但也保留其民族特色。據學者研究,開封猶太人有七姓八家。就是主要有七個大姓為:趙,艾,李,張,石,金,高。另外包括源出張姓的章姓,總共8個家族。這些姓氏大多是中華文化與猶太文化的結合體。比如,「李」出自「利未」,「石」由「示巴」演化而來,「艾」就是「亞當」等等。



在明代開封已有500餘戶,約4000-5000人,而且社會影響力逐漸上升。有的人考取功名,在朝為官。還有的行商坐賈,成為富商。此外還有一些能工巧匠促進了當地科技的進步。由此可見,猶太人真是非常聰明的民族,無論到哪都通過才智獲得社會的認可。











1605年,在北京的耶穌會士利瑪竇,接見了一位叫艾田的開封舉人。對方說自己也相信天主為世界的主宰,而當艾田看到聖母瑪利亞與聖子耶穌、施洗約翰的聖像時,居然認為那是利百加和以掃、雅各兩個孩子。



利瑪竇感到稀奇,於是通過與艾田的深入討論,發現這是一支在華生活的古老猶太人。於是,他讓一些傳教士到開封調研,並收購了一些古老經卷,此為西方人知道開封猶太人的開始。據說當《利瑪竇中國札記》出版後,在歐洲引起了轟動,有些國家看到中國人如此善待猶太人,覺得應該改變錯誤的政策,比如英國護國公克倫威爾就通過法案,允許被驅逐的猶太人回到原來的居住地。




然而一場厄運臨到了開封猶太人頭上,據1663年的《重修清真寺碑記》所載,李自成攻打開封時,掘開黃河倒灌,導致「汴沒而寺(猶太會堂)因以廢,寺廢而經亦盪於洪波巨流之中。教眾獲北渡者僅二百餘家,流離河朔。」從此開封猶太人元氣大傷,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生機。




到了1850年,最後一位拉比去世,開封猶太人的宗教生活難以維繫。此後又連連經歷各種天災人禍,猶太社團日益萎靡。幾乎沒有人認得希伯來文,甚至連民族認同也淡化了。雖然二十世紀初,一些當地猶太人與耶穌會合作,在上海成立「中國猶太人援助會」,但也於事無補。最終發現重建猶太社團,恢復猶太教信仰幾乎不可能,這個組織也很快解散。










上世紀80年代,河南省人民醫院和開封市衛生防疫站對十幾個開封猶太人後裔做了DNA測定,發現其猶太血統已經與漢族相融合。最後指出,開封猶太人後裔的血統,是源於兩河流域的一支猶太人,跟亞美尼亞、阿拉伯等地猶太人相近,從而解開了開封猶太人源流的秘密。




而根據1992年的統計,那時候開封有猶太人血統的有618人,而且從體貌特徵上看,已經跟漢族並無差異。近年來,雖然有極少數開封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但大多數仍然留在了中國。




作者:

鼓浪隱士,魚羊秘史簽約作者。80後鼓浪嶼人。喜歡閱讀,涉獵宗教,歷史,軍事、民俗等學科。自2009年以來,研究宗教歷史與現狀,並在《天風》,《福建宗教》等雜誌發表文章四十餘篇。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我為什麼會看不起蠢貨嗎?
一個「陷阱」影響後世2000多年,並還在持續產生影響!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