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偷偷到十年後看了一眼,我們還在一起」

「我偷偷到十年後看了一眼,我們還在一起」




在中國人的傳統里,「十年」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辭彙,也是每個人生命中值得珍視的節點。




比十年更短的年份,一切都太匆忙,人們顧不上回頭,就已經懵懵懂懂地在時間裹挾下一路向前;比十年更長的年份又太漫長,記憶逐漸模糊,往事在每個人心裡模糊成各自不同的樣貌,於是,十幾年前的所見所想、生活百態,幾乎已經沒人能說得清楚。




唯有十年,可以回顧,也可以展望,可以玩味,也可以分享。




從現在起向前回溯十年,2009年,這是一個輝煌與動蕩之後漸趨平靜的年份,而下一個十年的某些趨勢,卻也正在這時候醞釀著。




北京奧運會在上一年結束,盛會帶來的興奮感一點點平息,中國人又開始低下頭,面對日常的柴米油鹽。從大洋彼岸發端的經濟危機席捲全球,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紛紛警惕地捂緊錢包,「消費」在許多家庭變成了敏感詞





奧運會的腳印,一路邁到2009年。




把目光聚焦在個人身上,十年前,二十歲出頭的八零後仍是輿論場里最活躍的一群人,校園中的九零後則接替八零後,接受社會挑剔的目光。至於零零後,還是咿呀學語的孩子。




十年回眸,我們很難不對那時的一切感到熟悉又陌生,就像那時沒人能想像今天的生活,但一切新生事物卻都已開始萌芽。






01

想回到過去?翻一翻《新周刊》就夠了




長久以來,「一本雜誌和一個時代的體溫」一直是《新周刊》的願景,也是使命。既然一本雜誌立志做時代的體溫計,那麼想要知道十年前的冷暖變遷,不妨翻一翻那時的《新周刊》。




那一年初,一個大標題赫然出現在《新周刊》的封面:你有「經濟身份證」嗎?所謂的經濟身份證,也就是如今每個人都熟悉的個人信用。




今天的你,早已明白個人信用為何物。




今天,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生活在社會信用體系之內:各種購物軟體、金融機構通過日常的一點一滴,把我們的信用指數化,這個指數又直接關係著我們未來的借貸、消費,參與塑造每個人的社會形象。




但是十年前,這張「經濟身份證」還是一個十足的新鮮事物,習慣現金結算的人們,大都認為這個來自西方的概念十分遙遠。



2009年發行的第295期《新周刊》,專題的名稱是《直播中國》。不過這裡所說的直播,還不是今天火遍大江南北的網路直播,而是電視直播。





時光流逝,你我的生活如何改變。




經歷過前一年的盛會和災難後,中國人開始適應了「現場直播」這一快節奏的資訊接收方式。打開電視,最新的影像和聲音滾動播出,所有觀眾的參與感都被提升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那時候的直播也為今天直播的大熱,埋下了種子。



熟悉互聯網的人想必都有這種感覺:網上關於九零後的討論,已經從熱門變成了日常。無論是現實中的職場,還是虛擬世界的論壇,九零後都已經成了最活躍的一群人。他們一面給漸漸「銷聲匿跡」的八零後挽尊,一面又開始以老前輩的視角審視零零後。





2009年的雜誌封面,濃濃的時代氣息。




而十年前《新周刊》的那一期《他們不是一代人,他們是另一種人》,無疑有助於今天的我們,重溫九零後登上社會舞台的瞬間。那一年,最小的九零後剛剛十歲,最大的九零後也才進入大學不久,還遠遠談不上成熟。但在他們身上,已經展現出第一代「互聯網原住民」的許多特質。當終於成為職場新人,社會中堅,網路消費的主力軍,甚至為人父母,他們的舉手投足、喜怒哀樂,或許都能在2009年找到源頭。



提及2009這個字眼,如果你因為疏遠而感到冰冷,那麼就讀一讀當時的《新周刊》吧。書頁翻動之間,你會一點點找到屬於時代的溫度。






02


回到十年前,你可能不會生活了




有時候,能讓我們感到新鮮的未必是未來,而是過去。




2009年,全球手機銷量達7.67億,銷量靠前的幾家巨頭,很多都是讓今天的年輕人感到陌生的名字。如果在十年前的街頭隨便拉住一個路人,問他關於好手機的定義,他的回答也許是:「有很多按鍵,每一個按鍵對應一個功能吧,就像諾基亞那樣。」







畢竟,在那個iPhone 4還未上市,雷軍的小米還沒有蹤影的年代,功能機才是中國人買手機的主流。至於用手機購物,更是近似於天方夜譚:那時候3G網路剛剛普及,流量還是要省著用的。




當年,網路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但它能為日常生活所提供的幫助,相比於今天,還是太少太少。人們打車仍習慣站在路邊苦等,叫外賣還要先撥通餐廳的訂餐電話,簡訊還沒有成為「垃圾消息」的代名詞——流量耗光的時候,用一條接一條的簡訊聊天也是常有的事情。




第一代kindle已經發布,但距離進入中國市場,還要再等五年。紙質書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即便開始用手機閱讀,也要把目光湊在狹小的屏幕上,用按鍵一點點翻頁,在今天看來顯得異常繁瑣。那時候普通讀者與《新周刊》之間唯一的聯繫,或許就是報刊亭。




對於網購,父輩們表現的小心翼翼。不少老年人覺得,網路是一個到處陷阱的叢林,在上面付錢更是不可想像的。那時的他們,會想到十年後的自己,總是興沖沖地下樓收快遞,比子女更依賴網路購物嗎?







在一個叫做《裙夢十年》的短片里,小鎮上的三個姑娘盯著櫥窗里的一襲長裙,久久不願離開。那是一條來自遠方的裙子,通過網購來到這座小鎮,而對於櫥窗前的她們,網購還是一件遙遠的事情,她們只能一遍一遍地想像著,十年之後能穿上這條長裙。




回看十年,儘管生活早就變了模樣,但改變卻從那時萌發。






03


多少人的故事,從一條「裙子」開始




有多少人的故事,像三個女孩一樣,從小鎮出發,由一條裙子,一個玩具,一部手機或者一台電腦開始。也許彼時的產品遠沒有今天精緻,卻是一切夢想的開端。很多人在那時完成第一次網購,收到從遠方郵遞而來的包裹,生活從此不同。




左右滑動,體味十年。




2009年,一個用雙十一命名的節日悄然上線,中國人的消費格局就此改變。十年,對於一個新生的節日還很短,但對於一個普通人,一個在天貓平台購物或者銷售商品的普通人而言,卻已經足夠綿長,可以容納下太多故事。




十年光陰,我們兜兜轉轉,再度相遇





《裙夢十年》預告片。




十年後,被時光衝散的三個女孩又重新相聚,一起穿上她們曾經夢寐以求的長裙;十年後,《新周刊》也不再局限於一本紙質刊物,在各個互聯網平台上,它都能與讀者相遇;十年後,天貓發起的雙十一成了家喻戶曉的消費節,人們選擇在這一天儘可能滿足自己和所愛之人的願望。




一路走來,在三個女孩分離的時候,在三個女孩重聚的時候,手上的《新周刊》始終是見證者。而在不斷的變革之中,這本雜誌自己也是時代的親歷人。一如從十年前開始的雙十一,見證了無數人的夢想,更促成了無數人的精彩。





《新周刊》的封面,拼成了時光的腳步。





如果時間再過去十年呢?有很多事物一定將會改變,但相信,也有很多來自生活信念和情懷會愈發堅定,就如短片里女孩所說的那樣:「我偷偷到十年後看了一眼,我們還在一起。」




無論《新周刊》,還是天貓雙十一,或是我們每一個平凡生活的親歷者,十年駐足,

精彩才剛剛開始




去天貓官方微博微信看完整《裙夢十年》


今晚,體味你我的十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炒粉,當之無愧的早點夜市小吃攤之王
愛國,到底是周立波們的里子還是幌子?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