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新:解放戰爭時期山東兵團的獨立組建和作戰

何新:解放戰爭時期山東兵團的獨立組建和作戰

原標題:何新:解放戰爭時期山東兵團的獨立組建和作戰


何新:解放戰爭時期山東兵團的獨立組建和作戰



濟南戰役中的山東兵團


【何新按語】

1947年7月華野分兵以後至於1948年9月濟南戰役的一年多時間,山東地區的國共兩軍戰爭,解放軍山東部隊是獨立進行的。其主要的領導者是許世友、譚震林及華東局,而與此時領導西兵團且組織關係隸屬於晉冀魯豫及中原局的陳毅粟裕部無關。(在解放戰爭的這一重要轉折期間,陳毅粟裕的華野司令部的指揮範圍多數時間僅為西兵團的四或七個縱隊)。


這一事實在目前的軍史中多有錯誤描寫。


【有關史料】


1、山東部隊的組建


1946年12月11日張雲逸與黎玉致電舒同、許世友、林浩、王建安、向明並陳毅並中央軍委:


「為了集中膠東、魯中主力打擊敵人,統一指揮,特決定成立膠濟線東段指揮部,以許世友為司令員,王建安為政委,林浩、向明為副政委,並以向明兼政治部主任,王一平為副主任,張仁初為參謀長,葉超為參謀處長,舒同為華東局、新四軍軍部駐指揮部代表,協同許王統一指揮。」


1947年1月24日張雲逸與陳毅、饒漱石、黎玉致電中央軍委:


「現決定由膠東、魯中各調六個團(兩個師)組織膠濟路野戰軍,任命許世友為司令員,王建安為政委,為膠濟線突擊兵團。請即批准,以便執行。」


次日,軍委複電同意。


這支以許世友為首的山東部隊,後來即為與譚震林指揮的蘇皖新四軍部隊合編為解放軍山東兵團的基礎部隊。

2、七月華野一分為二


1947年7月粟裕指揮華野進行南臨戰役失敗,華野損失6萬餘人。中央震驚,決定令粟裕脫離山東地區的軍事指揮,與陳毅率華野的主力部隊南下,轉為進入中原地區的外線作戰。


【《張雲逸年譜》:8月19日與鄧子恢、舒同致電中共中央並饒漱石、黎玉:「華野在七月整個作戰中,總共傷亡減員六萬左右。」】


8月5日陳粟電中央請示:


原華野一分為二,陳粟領導西兵團去魯西南。


東兵團司令部,以譚為司令,許世友為副司令,黎兼政委,統一二、七、九各縱的指揮。


8月6日中共中央致電華東局,陳毅、粟裕、譚震林:


「魚午電告你們,同意陳粟率野直及六縱去魯西南,譚黎許組成東兵團,並同意華東局去渤海之建議。


茲接饒、張(鼎丞)、黎、曾、袁微巳電,雲逸、子恢、舒同以全力組成西兵團供應,華東局領導中心暫設東面,俟西面布置完畢,後方中心另作決定等語。關於華東局是否即日西移或暫留東面,何者較便,華東局依情況決定。


惟陳粟應速西去,愈快愈好。

陳粟自此以後與東兵團脫離組織及領導關係。


8月17日華東局致電陳毅、粟裕,張雲逸、鄧子恢、舒同並中共中央:


「東兵團指揮部經考慮後以許世友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為宜,如何請示。」


8月21日,中央軍委複電同意。


9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致電劉伯承、鄧,徐向前、滕代遠、薄一波,陳毅、粟裕,張雲逸、鄧子恢,饒漱石、黎玉、張鼎丞、曾山並轉許世友、譚震林並告劉少奇、朱德,葉劍英、楊尚昆:


「由於目前華東地區與渤海隔斷及陳粟西兵團執行新戰略任務,特將華東野戰軍及渤海區重新區分如下:


一、陳粟西兵團改為晉冀魯豫野戰軍,受晉冀魯豫中央局領導,除現轄之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縱隊外,王秉璋縱隊劃歸其直轄。


二、渤海區暫時劃歸晉冀魯豫中央局領導。


三、陳、粟、張、鄧四同志加入晉冀魯豫中央局為委員,鄧仍為中原局書記兼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薄一波為晉冀魯豫中央局第一副書記並代理書記,陳毅為該局第二副書記。


陳粟代表該局負責指導黃河以南、運河以西、平漢以東、淮河以北地區之黨政軍民工作,以利直接支援前線。張鄧代表該局指導渤海地區工作。

四、晉冀魯豫中央局負責統籌劉鄧、陳粟兩野戰軍及陳謝兵團的後勤供應。在目前,除供應劉鄧、陳謝兩軍不可放鬆外,應將供應陳粟野戰軍工作放在緊要地位。


五、華東野戰軍東兵團改為華東野戰兵團,由許譚負責指揮,受華東局直接領導,轄第二、第七、第九、第十三縱隊。」


3、七月南臨兵敗後山東局勢高度危險


山東兵團主要是以南麻臨朐戰役失敗後留下的兩隻山東八路軍的9縱隊、13縱隊(系以膠東民兵新組建的部隊)以及譚震林新四軍的2縱隊和7縱隊等為骨幹重新發展起來的。


兵團組建時期受命於敗軍之際,處境艱難,裝備低劣,人員素質差(多為緊急徵募的新兵)。其後來的發展,裝備全部靠戰場繳獲,人員靠俘虜兵為補充。但就是這一部隊,保證了膠東根據地沒有丟,膠東與東北的海上聯繫從未中斷。


10月31日華東局致電中工委、中後委、中共中央並陳毅、粟裕,張雲逸、鄧子恢、舒同:


「經過年來戰爭消耗與國特破壞,山東民力物資損失非二三年無法恢復。


華東全境除黃河以北渤海及膠東東部一角敵尚未到過外,其他各區或經數十萬大軍數次激戰(如魯中),或反覆激戰後又遭敵徹底『清剿』破壞(如魯南),或尚在敵我反覆爭奪中(如膠東、蘇中),人民生命損失難以統計。」


「人民糧食物資被搶光,六畜被殺光,房屋被燒,瘟疫流行。大部地區因人力缺乏與戰爭影響,秋糧尚未收,麥子尚未種(淮海地區大水,無收成)。除渤海外,各地公營事業大部停頓,工商管理局積蓄已全部消耗和損失,救濟物資大部損失(如煙台、羊角溝)或大部倉促分掉(如石臼所)。從各地搶至膠東之彈藥、炸藥、西藥已有一部損失,大部分埋藏在東部,難運出,如敵東進,亦有損失可能。


華東黃金積蓄兩萬兩已運至大連,山東各港口被封鎖,對外貿易已全停。各部幹部分散各地(散到渤海、膠東、東北各地),在緊急時雖已要某地實行自籌自給,但多無法獨立支持。

自(9月)膠河戰役後,華東局勢雖已趨穩定和好轉,但各方面工作均待恢復和重建。我們正在設法集中幹部整理組織恢復各種生產中。」


4、九月許譚領導膠河戰役扭轉山東局面


10月9日華東局致電中央軍委並請轉朱德、劉少奇:報告許譚領導的膠河戰役取得勝利。並提出建議,希望將已經劃歸晉冀魯豫的渤海軍區歸回華東局:


「在目前條件下,渤海軍區主力大部似應集中,打開黃河以南廣大地區,並配合魯中、膠東軍區部隊,求得控制膠濟線西段全部或一部,打通渤海、膠東、魯中三地區交通,以改善山東局面。因此,建議暫將渤海軍區主力仍歸華東局直接指揮一個時期。如此對晉冀魯豫毫無妨害,對華東則幫助甚大。」


10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邯鄲局、華東局並告陳、粟,劉、鄧,朱德、劉少奇:


「在膠東勝利山東局面可以打開情況下,渤海區應歸還華東局領導。」


5、1948年1月中央再度明確許譚兵團獨立作戰不受陳粟指揮


1月30日中央軍委致電華東局並告粟裕、陳士榘,劉伯承、鄧小平,邯鄲局,中工委:


「決定韋國清率華野二縱於2月下旬南下,與十一、十二縱隊會合,組成蘇北兵團,以韋為司令員,陳丕顯為政委,受陳毅、粟裕指揮。


由許世友、譚震林率七縱、九縱、十三縱為山東兵團,擔任山東戰場作戰任務,受華東局節制。」

6、山東兵團直屬人民解放軍序列而不是華東野戰軍


3月24日中共中央為山東、蘇北作戰勝利向山東兵團發出賀電。電文稱:


「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陳毅、張雲逸、饒漱石諸同志,人民解放軍山東兵團許世友、譚震林諸同志,人民解放軍蘇北兵團韋國清、陳丕顯諸同志及兩兵團全體指揮員戰鬥員同志們:


慶祝人民解放軍在山東及蘇北的偉大勝利。我人民解放軍山東兵團自去冬在膠東半島殲滅大量敵人之後,此次又在膠濟路西段殲敵三萬餘人,攻克及收復周村、張店、臨淄、淄川、鄒平、桓台、長山、章邱、明水、龍山、齊東、博由、萊蕪、蒙陰諸城鎮。我人民解放軍蘇北兵團長期堅持蘇北地區,半年以來殲滅大量敵人,收復許多城鎮,如此次又殲敵——個旅,收復阜寧。


當此全國各戰線屢開勝利進攻之際,我山東、蘇北捷訊紛傳,聞之極為喜慰,特向你們致慰問之童,尚望團結全體軍民為殲滅山東與蘇北全部敵軍而奮鬥。」


——此時期人民解放軍山東兵團及蘇北兵團,皆獨立於華野陳粟指揮的西兵團,而直接隸屬人民解放軍的序列。


7月16日中共中央致電陳毅、饒漱石、張雲逸、粟裕、許世友、譚震林、韋國清、陳丕顯諸同志及山東、蘇北兵團全體同志們:


「慶祝你們從昌濰戰役以來,在山東及在蘇北連續兩個多月的戰鬥,殲敵十多萬人,解放十八座城市的偉大勝利。自你們攻克濰縣後,膠濟路除青島、濟南外,全線已獲解放。


現你們又攻佔兗州,解放濟寧、汶上,殲敵整編十二師整編八十四師等部,使津浦路濟南徐州段,除濟南與徐州外,亦獲解放。蘇北方面亦迭獲勝利。


當此人民解放戰爭第三年開始之際,華東戰場獲此勝利,對於整個戰局幫助甚大。尚望繼續努力,為解放全體華東人民而戰。」

1948年7月,在橫掃津浦路700里收官之戰的兗州戰役結束之後,豫東戰役後退到山東休整的」西兵團「(即中原建制的」對外稱華野「的部分),也向山東兵團發出了賀電,全文如下:


許、譚、劉、謝並轉山東兵團全體同志們:


攻克兗州,解放濟、汶,霍逆被俘,吳匪敗北;你們連戰皆捷,已使山東戰局大為改觀,魯境殘匪即將肅清;而東、西兵團之並肩作戰亦為期不遠。


我們現正加緊整訓,提高戰力,以期配合你們早日解放全山東,直搗徐蚌,而定中原。特電慶賀。


粟陳唐鍾張


1948年7月16號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華東人民解放軍山東兵團執行1948年7月16日華東局確定的「攻克濟南」的指示,在司令員令員許世友、政委譚震林、副司令員王建安指揮下進行濟南戰役。


許譚直接指揮14萬兵力的攻城集團軍,經8晝夜的激烈攻堅作戰,在徐州、青島之敵尚未來得及集結完畢以北援的情況下,全殲守敵10.4萬餘人(包括起義一個軍2萬人),山東境內最大的內陸城市,也是南京與天津間最大城市的山東省會濟南宣告解放。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山東省政府主席、山東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山東綏靖統一總指揮部主任王耀武、龐鏡塘等23名高級將領被我軍俘獲。


山東兵團主力部隊在淮海戰役後組建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的第九兵團,並在後來的朝鮮戰爭中赫赫有名。


解放戰爭:膠東保衛戰

(1947年9月)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9月至12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山東兵團在山東省膠東地區對國民黨軍發動反擊作戰。


8月上、中旬,進攻山東解放區的國民黨軍5個整編師,先後進佔明水、益都及膠縣、高密等地區,主力集結於濰縣。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為迅速結束山東戰事,轉用兵力於其他戰場,制定了進攻膠東的「九月攻勢」計劃:以整編第8、第9、第25、第54、第64師和整編第74師第57旅共17個旅的兵力組成膠東兵團,由陸軍副總司令范漢傑兼膠東兵團司令官,在海空軍支援下企圖先取平度、萊陽,後取煙台,擬逐步將解放軍壓縮在膠東半島,加以消滅。另以4個整編師守備濱海、魯中、魯南地區主要點線。


此時,原華東野戰軍第2、第7、第9、第13縱隊組成的華東野戰兵團,即解放軍山東兵團,以許世友為司令員,譚震林為政治委員。以第9、第13縱隊於內線作戰,採取半殲滅半擊潰進犯軍於運動中的作戰方針,逐次抗擊進攻之國民黨軍,由許世友率領。


以第2、第7縱隊及獨立師、第10師等部於諸城地區作戰,實行內外線密切配合,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由譚震林率領。


中共中央華東局要求膠東黨政軍民充分認識當前的嚴重情況,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並從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援前線部隊;同時組織後方機關、學校、工廠、醫院人員,一部分向渤海等地區轉移,一部分就地疏散隱蔽,以減少損失。


9月1日,國民黨軍膠東兵團的整編第8、第9、第25、第54師分別由濰縣、高密、膠縣東犯;另將整編第64師控制於高密、平度附近,相機策應國民黨軍佔領靈山、掖縣、萊陽等城。


第9、第13縱隊在民兵配合下,以地雷戰方式於沿途節節抗擊,給進犯之國民黨軍以一定阻嚇和殺傷後,於19日反擊進至招遠縣城西南道頭之整8師第166旅,殲其一部,並乘勢於22日夜轉出外線,進入掖縣東南大澤山區。


范漢傑錯誤判斷解放軍是失卻戰鬥力而「潰逃」,即令整9師掉頭尾迫,以整64師(欠156旅)由高密向北堵擊。其餘部隊繼續向煙台、蓬萊進犯,於30日侵佔煙台。至此,敵雖佔領了膠東解放區的10餘座城鎮,但已付出了傷亡1.4萬餘人的代價,兵力更加分散。


在范漢傑兵團主力進攻膠東的同時,其整64師第156旅於9日南犯諸城。華東野戰軍第2、第7縱隊等部於當晚至11日發起諸城戰鬥,殲滅第156旅大部。繼於24日揮戈北上,在高密以西朱陽地區,與由大澤山地區南下之第9縱隊會合。

許世友為扭轉膠東戰局,調動進入膠東內地之國民黨軍主力回援,於10月2日發起膠河戰役,當日,第2、第9縱隊由朱陽地區北上,擬殲擊整64師主力於飲馬地區。


當整64師先頭部隊進至飲馬時,我軍誤認為系該師主力,當即全線出擊,致使敵主力得以退守膠河東岸范家集、三戶山地區。解放軍連攻三天,殲滅三戶山等地之敵兩個團,殘敵固守范家集待援。


5日,范漢傑除令整9師增援外,並抽調第21l、第212、第156旅分別由濰縣、高密等地多路馳援。


解放軍立即改變決心,以一部兵力圍困整編第64師主力,並阻擊整編第9師西援;而以主力分別迎殲由濰縣、高密出援的整編第45師於運動中。


8日,第2縱隊將第211旅殲滅于山陽庄地區,第7縱隊等部將第212旅及第156旅包圍於薛家集、鄭家莊地區,並殲其一部。


第9、第縱隊各一部將整9師阻於紅石山以東地區,並殲其一部。范漢傑被迫又從膠東內地調整編第8、第54師由蓬萊、牟平回援。


10日,許世友鑒於調動國民黨軍的目的已達成,即主動撤出戰鬥。在此期間,第13縱隊攻克掖縣城,策應了主力作戰。膠河之戰,是保衛膠東作戰中的一次規模較大的戰役,殲敵1.2萬餘人。從此,山東解放軍開始轉入反攻,而范漢傑兵團則因戍守要點,防兵單薄,逐步陷入被動。


膠河戰役後,國民黨軍統帥部令整25師由煙台海運上海轉用於大別山地區,令整9師經濰縣空運中原。為了配合中原戰場的作戰,山東兵團奉命截殲或阻止整9師他調。


11月6日,當整9師由高密進至丈嶺地區時,山東兵團第7、第9縱隊突然出擊,殲其一部。13日,整9師回頭向大沽河以東撤退。山東兵團發起追擊,先後收復高密、膠縣、平度等城鎮和廣大地區,使膠東、濱海、魯中三區再度連成一片。


膠高追擊戰後,國民黨軍范漢傑兵團被迫退守青島、龍口、蓬萊、福山、煙台、威海等沿海點線;位於膠東腹地的萊陽縣城僅以整54師一部及土頑5000人困守。


山東兵團於12月4日,以第7縱隊發起萊陽戰役,至10日殲滅國民黨守軍大部,殘部為第13縱隊第37師全殲,在此期間,第2、第9、第7縱隊先後擊退由青島出援的國民黨軍8個旅的攻擊,並予以重大殺傷。


萊陽攻克後,海陽國民黨守軍在第13縱隊圍困打擊下,於11日從海上逃跑,海陽遂為第13縱隊收復。


持續4個月的膠東保衛戰,山東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62720人,俘敵26300人,斃敵36420人,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膠東的進攻,收復膠東地區,從根本上改變了山東戰場的形勢。


而山東局勢的改變,是導致山海關內解放戰爭攻守異形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論山東戰場勝利對於解放戰爭的決勝意義】


解放戰爭五大戰場,中原戰場、華北戰場、西北戰場,東北戰場都不是主戰場。山東戰場是影響戰爭全局的戰略樞紐之地。


蔣介石深知山東戰場的重要性。1947年10月他說:


「照現在的戰局來觀察,匪軍的主力集中在山東,同時山東地當衝要,交通便利,有海口運輸,我們如能消滅山東境內匪的主力,則其他戰場的匪部就容易肅清了。所以目前山東是匪我兩軍的主戰場,而其他皆是支戰場。在主戰場決戰的時期,其他支戰場惟有忍痛一時,縮小防區,集中兵力,以期固守。」


因此從戰爭之開始,無論是全面進攻,還是重點進攻,蔣介石對山東的重視程度是一致的,從未動搖過。這一點,是任何其他戰場都從未有過的。而最終正是山東戰場形勢的轉變,導致解放戰爭形勢的逆變。


1947年7月以後,毛澤東令陳粟和陳謝兵團挺近中原,令劉鄧兵團南渡黃河挺進魯西南,後來躍進大別山,是解放軍轉入外線進攻國民黨軍的開始,但並未構成解放戰爭的「轉折點」,這兩大戰略行動實際正是對山東戰場的戰略牽制和配合。


1947年10月山東兵團解放軍進入反攻,是解放戰爭進入全面反攻的標誌。而周恩來則說過,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決勝的轉折標誌是濟南戰役。


山東戰場形勢逆轉後,晉冀魯豫、陝甘寧以及中原地區,都有了發動全面進攻的前提,於是,舉行一戰而定乾坤的淮海戰役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可能。


(2018-10-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新時事 的精彩文章:

何新:「中庸」新考
朝千里:質疑「露臉」中國故宮的「古希臘文物」

TAG:何新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