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專訪」盧實春教授全面解讀如何推進精準醫學在腫瘤臨床醫療領域的實踐應用

「專訪」盧實春教授全面解讀如何推進精準醫學在腫瘤臨床醫療領域的實踐應用

「專訪」盧實春教授全面解讀如何推進精準醫學在腫瘤臨床醫療領域的實踐應用

如何推進精準醫療落地,腫瘤精準醫療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為促進基因組學引導精準醫療在全國範圍內的快速發展,幫助中國腫瘤患者更精準用藥,領星生物於2017年下半年啟動「領星腫瘤精準醫療臨床研究基金」項目,截止至2018年6月30日項目共入組患者達1102例。值2018年CSCO年會盛大召開之際,領星「腫瘤精準醫療臨床研究基金」項目中期總結會同期在廈門召開,來自全國各地腫瘤學專家齊聚於此分享腫瘤臨床經驗,探討精準醫療如何切實服務於臨床,讓更多腫瘤患者獲益。

「專訪」盧實春教授全面解讀如何推進精準醫學在腫瘤臨床醫療領域的實踐應用

大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肝膽外科主任盧實春教授在會上作了題為「精準醫療如何應用於臨床」的演講

作為一名在肝膽胰腫瘤診治領域頗有建樹、走在國際前沿的臨床醫生,對如何推進精準醫療落地、腫瘤精準醫療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問題又有怎樣的理解和感悟呢?就此問題,記者對盧教授進行了如下採訪。

記者:盧教授您好,今天聽了您在「領星腫瘤精準醫療臨床研究基金項目」中期總結會議上的致辭,能否介紹下這個項目為患者精準用藥、個性化治療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和意義?

盧實春教授:

領星生物去年啟動了「領星腫瘤精準醫療臨床研究基金」項目,今天主要是中期成果總結,截止目前共計入組患者1102例,參與中心數103個、PI數48位,涵蓋20多個癌症種類。此項目的實施強有力地推動了精準醫學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的轉化,其帶來的重大意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領星腫瘤精準醫療臨床研究基金」項目是基礎醫學研究和臨床相結合的典型案例,是轉化醫學實踐的里程碑式標杆;

第二,精準醫學臨床實踐探索的過程中,指導精準用藥的工具是臨床醫療所急切渴求的。其中臨床全外顯子組測序作為基因組學技術,正成為臨床大夫進行靶向精準用藥的重要工具;

第三,該項目的實施大力助推了精準醫學理念進入臨床實踐,使精準醫療成為實用性較強的工具和抓手。從實踐精準醫療可操作的層面上,為精準醫學應用於臨床實踐搭建了橋樑,讓精準醫學真正實現可操作化、可實踐化。

在我國生物醫療風起雲湧的基因測序領域,「領星腫瘤精準醫療臨床研究基金」項目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里程碑式工作,大力助推了精準醫學普惠化、科學化、精準化

記者:作為此次會議的大會主席,您覺得會議的亮點在哪裡?

盧實春教授:

第一,這次會議使我們非常明確地看到了精準醫學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臨床全外顯子組檢測作為基因組學應用的一種,在臨床有很大的潛在價值。比如領星於今天下午舉辦的難治性腫瘤南北中國賽,就是精準醫學用於臨床實踐的精彩展示;

第二,通過各學科臨床專家的深入交流,使我們真正理解到多學科綜合治療應該成為治療各個器官或人類腫瘤的標準範式

第三點,從「領星腫瘤精準醫療研究基金」項目和今天會議的主要內容不難看出,精準醫療對各學科進一步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第四點,本次會議也向臨床醫療從業者提出了一個問題,精準醫學雖然在初步使用中顯示出了潛在的價值,但真正實現「精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盧教授您剛剛也提到了精準醫學的普惠化,那麼您覺得在醫療行業閉環中重要參與主體該如何將精準醫學的理念進一步推進呢?

盧實春教授:

首先是精準醫學的科學基礎,生物科技研發(比如臨床全外顯子組檢測)需要有科學性、有效性和可及性,從事基因組學的研發單位需要提供科學有效的檢測技術和手段

其次臨床醫務工作者要積极參与技術的臨床推廣和實踐應用,以達到患者受惠最大化;

此外政府和醫療行業的管理機構應該在政策配套方面給予支持,有效管理技術的合理使用,促進其在人類腫瘤診治中的應用。

最後希望企業能夠開發更廉價的檢測手段,讓更多患者獲益。技術開發的第三方、臨床實踐者、行業主管部門、價格市場機制等只有從患者獲益的角度出發,才能夠真正實現精準醫學的普惠化。

記者:精準醫療發展非常迅猛,比如在基因檢測、腫瘤免疫聯合治療等細分領域,您覺得其中的機遇和挑戰分別是什麼?

盧實春教授:

基因檢測目的是為了尋找一個靶向藥物或者免疫治療的有效性。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通過基因組學(比如臨床全外顯子組測序)檢測出來的結果是否能完全解釋腫瘤發生和發展的真實通路。我認為單一檢測手段不可能把「準確性、有效性和特異性」都提到很高的程度。

未來的機遇在於多組學的聯合判斷。比如:基因組學從基因層面找出癌症內在發生的線索,轉錄組學找到在轉錄層面的腫瘤發生髮展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和路徑,蛋白組學在蛋白層面證實上述兩個層面發生的變化以及產生的細胞生物學、生理學或病理生理學的改變。再加上通過PDX和Super PDX等技術,來作為葯敏試驗的載體,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於整個腫瘤發生髮展過程中驅動基因與信號通路的明晰、藥物作用關鍵靶點的確定,並且在不同層面上,癌症發生髮展的病理生理過程都能得到驗證,達到儘可能的「精準」。

顯然單靠一方面的檢查不可能完全達到,因此未來的機遇就在於多組學的聯合,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精準醫療,使腫瘤治療更為精準化、個體化。困難和機遇一目了然,只有清楚這些,才可能期盼真正的精準醫學。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即便有很多可供選擇的手段,目前在臨床實踐中邁出步伐較早的應以臨床全外顯子組檢測為代表的基因組測序。轉錄組學、蛋白組學和PDX/Super PDX等其他手段雖有臨床實踐報道,尚未建立標準,可以說三者在同一起跑線上。

記者:在腫瘤精準醫療領域,有哪些新的技術性突破和進展?它給臨床醫療帶來哪些影響?

盧實春教授:

腫瘤的精準醫療目前集中在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兩個方面,免疫治療又分為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的抗體治療和細胞特異性的治療(CAR-T治療)。二者在技術方面有明顯的突破,過去五到十年間關於人類腫瘤治療方面的進展遠遠超過了過去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取得的成績。無論是靶向治療還是免疫治療,關鍵在於知曉靶點對於治療是否有效,我們認為基因測序或者再加上其他幾種組學聯合應用才能更高效的「對症下藥」。即便全外顯子組測序已經顯現出潛在臨床價值,但下一步的突破有賴特異性細胞免疫治療用於實體腫瘤的進展。此外多個用於人類實體腫瘤的CAR-T臨床試驗也正在進行。臨床方面抗體治療的推廣重點在於適應症的進一步擴大、價格的下降和副反應的認知、處理及預防,這會增加患者的生存獲益。

目前為止,腫瘤免疫治療取得的成績要比靶向治療更突出。無論是免疫治療還是靶向治療均處在上升的、不斷有新突破、新消息出現的階段,腫瘤治療也正因此而發生著改變,越來越多的腫瘤病人將獲益。

從肝膽外科的角度出發,精準醫學的交叉滲透,以及精準醫學理念的使用,必將帶來肝膽外科領域的巨大變革,為肝膽外科發展匯入新動力。我們將這個時代的肝膽外科稱作「精準醫學時代的肝膽外科」。

圖文采編:記者Esth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首部針對中國女性《中國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發布,義診篩查陸續推開
NCCN指南:晚期複發性腦瘤怎麼辦?9類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化療方案總結全了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