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汽車行業新車質量提升進入瓶頸期?這家市場研究公司給出了建議

中國汽車行業新車質量提升進入瓶頸期?這家市場研究公司給出了建議

「經過持續多年的提升之後,中國汽車行業整體新車質量在2018年略有下降,而自主品牌與國際品牌的質量差距也在連續七年縮小之後首次擴大。」

市場研究公司J.D.  Power(君迪)在上周五(10月19日)發布的《2018中國新車質量研究(IQS)》報告中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J.D.  Power此前對3.3萬名擁車期在2-6個月之間的新車車主進行採樣,此項研究同時覆蓋71個城市的77個品牌和285個車型,其中共有64個汽車品牌和225個車型足量。

「汽車製造商有更多車型足量,一方面有助於提升品牌銷量,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如何保證車型更多的情況下,給消費者提供一致的質量,這是汽車製造商未來需要面對的問題。」J.D. Power行業研究總監王慶華表示。

J.D. Power研究發現,今年的行業整體新車質量得分相較去年退步2個PP100(每百輛車問題數),主要原因是設計類問題數量的增加,包括導航系統不準確、車窗/擋風玻璃易起霧、內置藍牙電話/設備經常有配對/連接問題等。

在消費者抱怨最多的前二十位問題中,設計類問題有13個,佔全部問題數的一半以上。

「隨著汽車製造技術和工藝的進步,故障類硬體問題逐漸減少,設計類問題增多,質量體系也從物理質量過渡到整體評估用戶的體驗質量。」 王慶華解釋道。

例如,某款車的無線充電座設置在換擋桿前面,如果換擋桿處於P檔,用戶上車時就很難放置手機。諸如此類的設計類問題在用車過程中屢次發生又難以解決,消費者產生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市場評價和汽車銷量。

J.D. Power方面由此認為,如何有效地提升「體驗質量」,更好地保證車主長期的體驗,對於汽車製造商至關重要。

根據該公司的闡述,所謂提升「體驗質量」,即在明確不同細分市場、不同的消費人群對同一問題的體驗及感差異後,針對不同細分市場需求深入挖掘,從而給出具有明確指向性的解決方案。

J.D. Power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蔡明認為,一些中國自主品牌之所以率先贏得市場,正是因為它們把握住了中國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他表示,如果比較J.D. Power 2018年中美新車質量研究中消費者抱怨前十的問題,可以發現兩國消費者報告的問題中有八個問題不同,而中國消費者反映前十的問題以感官類問題為主。

過去幾年間,一些自主品牌針對這一差異化需求,著重提升品牌的感官質量,從而獲得了中國消費者青睞。

然而,J.D. Power中國新車質量研究顯示,細分市場級別越高,自主品牌和國際品牌的差距就越大,這意味著自主品牌對市場需求的洞察還未深入細分市場。

蔡明認為,對每一個細分市場需求都加深了解,據此改善「體驗質量」,將會進一步有效提升產品的質量表現。舉例來說,高科技車機系統的裝車率在過去三年大幅度提升,但不同細分市場對這些配置的使用頻率有顯著差異。

根據J.D. Power 中國新車質量研究結果,用戶 「每周多次」 使用語音識別來操控空調系統的行業平均頻率在過去3年呈上升趨勢,但在豪華型SUV細分市場卻有所下降,那麼「對於汽車廠商來說推出豪華SUV時就要根據這一差異需求調整高科技配置的使用方式」。

傳統意義上汽車廠商對於汽車質量的把控主要聚焦在兩方面,汽車設計和汽車生產,這兩大環節分別解決設計類問題及故障類問題。但蔡明認為,在中國市場,經銷商環節也會產生車輛質量問題,而此環節常被忽視。

以車內異味問題為例,車內異味的三個主要來源分別是「生產製造」出來的氣味、從「外部」帶來的氣味,以及消費者「感知」的氣味。其中從「外部」帶來的氣味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經銷商。

蔡明解釋,經銷商對汽車進行的裝飾處理,包括塑料包裹物、腳墊、清潔用品,如果不滿足廠商的質量標準就會帶來車內異味,另外如果經銷商在交車前未很好地檢查車輛,或在庫存周期中未定時通風,也會造成這一問題。

這意味著,如果處於質量瓶頸期的汽車品牌若想進一步提升質量,需要把質量管控貫徹到從設計、生產到經銷商渠道的全部環節中。

本次研究還有另外一項發現,J.D.  Power在對美國市場進行採樣時,樣本足量車型不足200個。這意味著中國市場更有活力,同時競爭更加激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康復治療師:不止是幫你站起來那麼簡單
中國風能協會姚興佳:中國風電從業人數逾50萬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