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秀山名小吃-米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

秀山名小吃-米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

米豆腐是川、湘、黔、贛、鄂地區著名的地方小吃。此菜潤滑鮮嫩、酸辣可口。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然後加鹼熬制,冷卻,形成塊狀「豆腐」即成。

食用時切成小片放入涼水中再撈出,盛入容器後,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生抽等適合個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與湯汁放於米豆腐上即可。

秀山名小吃-米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

秀山著名的小吃,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然後大火熬制,做成「豆腐」。吃時切片放入盤內,再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放於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薑汁、蒜水等調料對成汁,澆淋於米豆腐上即可。 製作米豆腐:將米洗凈,浸泡一天,和水磨成米漿(也可用榨漿機)。將米漿放入鍋內燒熱,一邊加適量的食用鹼(舊時用油桐果殼燒灰熬成的土鹼),一邊用力攪拌,直至煮熟,再放於盆內,使之冷卻,(冷卻時一定不要動它,要不形狀不好了)即成吃時切片放入盤內,再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放於米豆腐上,用小碗放入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薑汁、蒜水等調料對成汁,澆淋於米豆腐上即可。

米豆腐色澤潤綠明亮,口感清香、軟滑細嫩。在0 ℃ ~25℃溫度下存放3 天仍能保持新鮮不變質。米豆腐既可冷食也可熟食,風味獨特,倍受消費者的青睞。

秀山名小吃-米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

一、製作設備及工具

磨漿機(或石磨),煮鍋,篩子(鐵皮篩或竹), 水缸,盆,勺等。

二、原料與配方

大米5 公斤,生石灰100 克。

三、工藝流程

原料→浸泡→磨漿→熬煮→過濾冷卻成型。

四、製作要點

1. 備料 ①用普通秈米即可。要求米質新鮮、無雜質。不能用糯大米,因其黏性大,不易製作。②石灰。要用新鮮生石灰,用量據原料數量而定,不宜過多或過少。石灰過多鹼性過重,製作出來的米豆腐澀口味重;石灰過少鹼性過弱,製作出來的米豆腐味淡。

2. 浸泡 將備好的米在水桶中浸泡10 小時~ 12小時。

3. 磨漿 把浸泡好的米用磨漿機(或磨子)磨成米漿。漿液濃度一般以漿水能從磨漿機上流下來為宜。

4. 熬煮 將米漿倒入先燒燙的溫水鐵鍋內,再摻入已溶解好的石灰液。要注意4 點:①熬煮水量要適當,一次性不宜加水過多。要視漿糊熬煮的軟硬程度確定添加水量(溫水),否則漿糊過稀,米豆腐不易成顆粒狀。如果漿糊過硬,會造成米豆腐不夠鮮嫩。②水溫不宜過燙。過燙米漿易起糰子,不易煮熟。③要勤攪拌,以免煮焦。④要煮熟。將米漿熬煮至全部熟透不黏口時即可出鍋,否則米豆腐易糊,不夠軟滑。

5. 成型 米豆腐按其形狀可分為蝦子型和方塊型兩類。蝦子型米豆腐是將煮熟的漿糊趁熱用篩子過濾到有水的水缸里迅速冷卻成蝦狀米豆腐,再用冷水漂洗一二次即可。方塊型米豆腐是將煮熟的漿糊趁熱倒入盆里,讓其自然冷卻後凝固,再把米豆腐用刀劃成若干塊即可。

秀山名小吃-米豆腐、原來是這樣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吃貨郎 的精彩文章:

TAG:小小吃貨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