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幾種"長壽葯"一起吃有什麼效果?看科學家們發現了啥

幾種"長壽葯"一起吃有什麼效果?看科學家們發現了啥


  來源:學術經緯


  自古以來,長生不老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在自然規律面前,沒有人能夠逃脫死亡的命運。隨著全球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重,近年來,「抗衰老」成為了醫藥行業的一大熱點——科學家們不再追求「永生」,而是退而尋找讓人「老而不衰」的方法。在理想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健康地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天,而不受衰老相關疾病的影響。


  最近,發表在《細胞》子刊《Developmental Cell》上的一項研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在這項研究里,耶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Yale-NUS College)的科學家們對於抗衰老的分子機理進行了進一步的闡明。在他們的實驗室里,動物模型的壽命最多延長了近一倍!


  這項研究發現了啥?


  很多年前,就有科學家們給一種叫做線蟲(C。 elegans)的動物模型餵食各種藥物,看哪些分子能延長它們的壽命。順著這個思路,人們找到了許多潛在的「長壽葯」,其中就包括「神葯」二甲雙胍,以及雷帕黴素等為人熟知的名字。


▲在抗衰老領域,線蟲是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圖片來源:Image provided by Dr Jan Gruber)

▲在抗衰老領域,線蟲是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圖片來源:Image provided by Dr Jan Gruber)


  在這項研究里,科學家們提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如果把這些有著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一起餵給線蟲,會出現怎樣的結果?這些動物的壽命會不會得到進一步的延長?


▲多種藥物的聯用能更好地延長線蟲壽命(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多種藥物的聯用能更好地延長線蟲壽命(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與他們所設想的一樣,大多數的「長壽葯」組合能更好地延長線蟲的生命,幅度比使用單個藥物要來得大。其中,某些藥物的組合,甚至將線蟲的生命延長了近一倍!研究人員稱,在成年動物中,這個組合的壽命延長幅度要超過先前所有發表的結果,堪稱前所未有。

  壽命是怎麼延長的?


  為啥這些「長壽葯」聯用,就能進一步延長線蟲的生命呢?研究人員們做了一個假設:不同藥物能激活不同的「長壽通路」,而多種藥物的聯用,能讓多條「長壽通路」產生協同效應,延年益壽。


  為了測試這個假設,研究人員們又對線蟲基因的表達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這些激活的通路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二甲雙胍與雷帕黴素所激活的基因通路和eat-2基因有關。而利福平所影響的通路則獨立於eat-2,自成一派。


▲TGF-β信號通路是多條通路的交匯(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TGF-β信號通路是多條通路的交匯(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這兩類通路有啥共同點嗎?還真有!研究人員們發現,只有TGF-β信號通路在所有的藥物組合下出現富集。此外,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IGF信號通路也參與了「長壽葯」的協同作用。


  有趣的是,TGF-β通路與IGF通路都會影響到脂類的代謝。而研究人員們也的確發現,一些和脂類合成相關的基因,其表達出現了變化。那這些線蟲體內的脂類水平,是否也會出現波動呢?後續研究證實了這點——線蟲體內,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水平有明顯上升,這或許是長壽的關鍵所在。


  這能延長人類的壽命嗎?


  從結果上看,這項研究在線蟲里取得了不俗的抗衰老效果。這些線蟲在多種藥物的作用下,不僅活得更長,也活得更健康。與對照的同年齡線蟲相比,它們的繁殖周期更長,運動能力更強,且能更好地應對溫度和氧化應激。從健康評分上看,服用多種「長壽葯」的線蟲,其維持在A級評分的時間也更久。

▲本研究的圖示(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本研究的圖示(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但我們也知道,線蟲和人類相去甚遠。線蟲里的研究結果,未必能套用在人類身上。但研究人員們依舊相信,這些「長壽葯」組合有望在人體上也取得好的效果,這是因為這些藥物分子所針對的信號通路,在演化過程中是相對保守的。


  科學家們後續的一項研究也支持他們的論點。從生理構造上看,線蟲與果蠅相去甚遠。但在果蠅里,研究人員們發現這些藥物分子同樣可以延長它們的壽命。這也表明本研究中使用的一些「長壽葯「,有望讓所有具有相同保守「長壽通路」的動物受益,其中或許就包括了人類。


  如果這一研究能成功在人類身上重複,將來有一天,我們就有望像吃感冒藥一樣,可以每日服用「長壽葯「,來讓自己活得更久,更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擬建「諾亞方舟微生物庫」 留存人體有益菌
Alberto Rodriguez:我們離自動靈巧機器人有多遠?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