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死亡谷

穿越死亡谷

這是一個瘋狂的故事。

共享單車被資本狠狠的捧上天,又重重的摔下。有人絕處逢生,有人生死未卜。

在資本大鱷的力捧下,短短三年時間,共享單車玩家的總融資額逼近40億美金。資本追捧、瘋狂投放、盈利待解、巨頭入場,共享單車用極快的速度在極短的時間,遇到了幾乎所有的商業難題。

上一個如此瘋狂的故事,是網約車。單車和當年的滴滴、快的一樣,他們都是被巨頭看上的業務。

今年年初,有投資人告訴我,「對於A(阿里)和T(騰訊)同時有戰略價值的業務其實不多,(單車)這個事情的戰略價值就很大。」即便如今熱度褪去,幾乎所有投資人和創業者都說「這個(單車)裡面的關係非常複雜」,但沒有人會質疑它存在的價值。

冥冥之中,單車的命運早已被暗中做了註腳。

如何活下去?各家在荷爾蒙的刺激下,或感性或理性的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命運就此改寫。

拚命抵抗的ofo,如今依然在死亡線上徘徊。關於ofo最新的動態,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傳聞ofo拿到阿里近6000萬借款;壞消息是,阿里否認了。迷局未解,滴滴、阿里系、ofo三方的糾纏還在進行中。

半路賣身的摩拜,在過去的半年久未發聲。選擇在黑夜來臨之前套現離場,似乎是一個多贏的選擇。而對於接盤者美團和王興來說,能否用27億美金換來其期待的戰略價值目前不得而知。

而哈啰出行(原名哈羅單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用實際行動擊碎了互聯網圈的魔咒,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但這次老三沒「死」,還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在螞蟻金服的加持下,哈啰出行交出了這樣一份數據:日訂單超2000萬次,用戶超2億,超越摩拜、ofo小黃車成為行業第一。

遠離北京戰火硝煙的哈啰出行,極少出現在媒體的視野中,如今卻成為共享單車市場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兩年間,哈啰出行在正確的時間做了三件事:投身阿里、全國免押、精細化運營。

有時候,成功不一定是你做對了什麼,而是對手做錯了什麼。

「局外人」

小藍單車,錯失了一次活下去的機會。

「永安行低碳曾經想要收購小藍單車,當時已經完成盡調,就差簽協議了。」一位匿名人士告訴「藍洞商業」,小藍單車CEO李剛提出條件,新公司必須由小藍單車控股,並且自己擔任董事長一職。

這是永安行低碳和其背後的螞蟻金服不能接受的。背後的關係是,永安行低碳科技是永安行旗下的單車品牌,第一大股東是永安行,第二大股東是螞蟻金服。

當時的永安行低碳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哈啰出行。楊磊並未提出特別的要求,只是希望與整個團隊共進退。

2017年6月初,成為資本管理合伙人沙燁組局,螞蟻金服高層與哈啰出行創始團隊聚在一起。螞蟻金服希望在二三四線城市提供更多服務,而共享單車作為高頻應用很有價值。另一方面,阿里在ofo的持股比例不高,需要哈啰提升在單車市場的話語權。

最終的結果是在去年10月,哈啰出行與永安行低碳合併。

此後,哈啰出行駛上快車道。2017年12月,螞蟻金服成為哈啰出行D輪領投方。2018年6月1日,哈啰宣布獲得螞蟻金服、成為資本、蘇民投等20億元新一輪融資,估值達23億美元。

而被資本拋棄的小藍單車,因去年六月的「一次事故」陷入絕境,最終在11月宣布解散。

不得不說,哈啰出行是幸運的,也是聰明的。戰場上的小藍、小鳴、酷騎等對手相繼倒下,曾讓哈啰出行嗅到死亡的氣味。 「2017年我們都處在沒錢的狀態,稍不小心就會死掉。」楊磊說。

在與永安行低碳合併前,哈啰出行曾經歷一段至暗時刻。2016年9月,ofo和摩拜已經手握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在北京戰場正面交戰。作為最後一個「出場」的玩家,哈啰出行想要加入戰局,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2017年上半年,ofo和摩拜不斷傳出融資消息,估值飛漲。動輒上億美金的融資,讓想要融資1500萬美金的楊磊心生羨慕。當時,楊磊見了一百多個投資人,沒有一個人願意投。投資人給出的說法是,ofo和摩拜有先發優勢,你憑什麼超過他們?

在楊磊自掏腰包100萬美金以後,GGV紀源資本入場,領投A+輪融資。之後又拿到成為資本領投的超過1億人民幣B輪融資。

哈啰出行活了下來。此後與永安行低碳合併後,在螞蟻金服的多輪加持下,哈啰出行有了逆襲的機會。

正是因為當年的資金吃緊,讓楊磊和哈啰出行很早就學會「省錢」,也讓哈啰出行躲過瘋狂燒錢和非理性的競爭,不得不把精力投向精細化運營和探索盈利模式,躲過一劫。

在發展策略上,哈啰出行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也來源於當時的資金緊張。「在一個城市做深,就需要投足夠多的車。摩拜在上海投100萬輛、ofo投200萬輛,這需要很多錢。哈啰沒有那麼多錢,只能找一個我們守得住的小的市場,拼盡全力打成第一。」楊磊這樣說。

事實上,各地政府的監管和限投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減慢了哈啰出行進入一線城市的腳步。去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下發通知,叫停投放共享單車,當時北京市共享單車總數已達235萬輛。

也正是因為這樣,哈啰出行有了在三四線城市攻城拔寨的時間和空間。相對友好和健康的市場給了哈啰出行跑通商業模式的機會。

「一線城市一定會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楊磊對「藍洞商業」說,「一些玩家干不下去了,不可能永遠占著城市空間。」

押金毒藥

3月13日,楊磊幹了一件「可能得罪所有同行的事情。」

哈啰出行宣布,芝麻信用超過650分的用戶,通過支付寶即可解鎖單車,全國免押金。

免押金,哈啰出行不是第一家。

此前,ofo與芝麻信用在廣州、杭州、長沙等城市實施信用免押金,芝麻信用超過650分即可使用。2017年8月,摩拜宣布在全國超過150個城市推出新用戶免押金試騎活動。滴滴接管後的小藍單車和青桔單車也實現了免押金。

相比之下,哈啰出行的免押金最堅決。「全國免押」的消息發布當天,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楊磊的朋友圈回復,「你們這個搞得確實力度大。」免押金的背後,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撐。哈啰出行的支持者,就是最大機構股東螞蟻金服。

哈啰出行選擇免押金的時間,正是ofo和摩拜陷入「押金風波」不久後。

2017年12月,《財新》在報道中稱,「摩拜和ofo均動用押金,其中摩拜挪用押金超40億元,而ofo挪用押金超過30億元。」在此之前,町町單車被爆出捲款跑路,小鳴單車等多家企業被爆退還押金困難,酷騎單車總部被退還押金的用戶圍堵。小藍單車被滴滴接管後,依然有大部分押金未退出。

押金,曾被視為共享單車行業的原罪,也是共享單車商業模式中最脆弱的一環。

哈啰出行的動作,打響了一場免押的戰爭。2018年5月,哈啰出行在免押兩個月後宣布,註冊用戶增長70%(近7千萬),日騎行訂單量翻倍。

資金端早已捉襟見肘的ofo已經無力跟進。2018年6月1日,ofo全面取消原來推行的25城芝麻信用免押。摩拜的動作也有些被動。6月11日,摩拜宣布在全國百個二三線城市進行無門檻免押,但是並不包含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不包括杭州、西安等二線城市,只有紹興、揚州等三四線城市。摩拜的這一動作,很快招來「有大量主流城市沒有覆蓋到」的質疑聲。

成為資本管理合伙人沙燁曾這樣形容戰局的扭轉,「猶如解放軍百萬大軍過長江,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反攻,凱撒率軍度過盧比孔河,戰爭由一個事件結束。」

對於哈啰出行來說,這個事件就是全國免押。

逆襲

共享單車的故事將如何繼續?

哈啰出行最新的動作是。10月19日,哈啰出行正式接入嘀嗒出行,在北京、杭州、鄭州等全國81個城市上線計程車業務,其中包括10月11日率先試點上線的上海、成都、南京三地。

這一舉動在9月份的哈啰出行品牌升級發布會上有所預言,彼時哈啰出行宣布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啟動「地鐵+單車一體化智慧接駁「的合作。哈啰出行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用科技推動出行進化。

「哈啰做單車沒多久就惦記著整個出行的業務,我們也不認為共享單車是獨立難以生存的業務,即使是獨立業務,也會生存的非常好。」楊磊告訴「藍洞商業」,「一切都圍繞如何更好的服務用戶。」

其實早在賣身美團之前,摩拜曾試水網約車業務。2017年9月,摩拜接入首汽的網約車服務;10月,宣布與嘀嗒拼車達成合作。

據傳聞,ofo也曾在內部試水共享汽車或者網約車業務。但是,ofo和滴滴的投資條款中,有簽訂關於競業禁止的條款,其中包括ofo不能涉足網約車業務。

毋庸置疑,高頻的單車業務,與網約車業務有著天然的延展和互補關係。

「早期的合作來說,希望為同行接入更多的流量,哈啰出行的平台能夠滿足用戶更多的出行訴求,也希望拓展業務邊界。」楊磊對於邊界的理解是,不做自我設限,但不意味著什麼都做。未來會結合自身情況,謹慎決策。

哈啰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透露,未來哈啰還會以合作的形式推出快車、專車等業務。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條好走的路。

但這符合楊磊的做事風格,「選擇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小藍離場、摩拜賣身、ofo生死未卜、哈啰反攻,共享單車的故事還在繼續。哈啰和楊磊以逆襲者的姿態站在舞台中央,「摩拜、ofo創立了這個模式,但最終沒有把這個生意持續健康地做下去,這個重擔落在了哈啰身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金羽環球完成由華信麒麟領投的6000萬元Pre-A輪融資
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誰會是0.01%的新消費產業獨角獸?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