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彪打仗為什麼厲害?

林彪打仗為什麼厲害?

作者:Niggham

編輯此番給出了個大題目,讓聊聊林彪(代號101)的軍事藝術。筆者一天兵沒當過,對著檔案聊聊八卦還行,整這種「妄議」的專業點評,就有些誠惶誠恐了。不妥之處,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

脫穎而出

從18歲離家從戎,到21歲執掌紅28團,是林彪脫穎而出的階段。體力上,101是中農子弟,身強力壯。智力上,101是中學畢業,天資聰穎。兩位堂哥又是惲代英的鐵哥們,上面有人。這麼好的條件,黃埔優等生,革命新軍官,都是水到渠成。

但101畢竟不是小六子,單靠先天條件,不可能進步的辣么快。以至於網上有段子說,101是天生神將,當見習生時,就指揮自己連長,抓了幾百奉軍俘虜,畫美不看。我以為,101能在歷史洪流中脫穎而出,主要是因為靠譜。

怎麼個靠譜法?基層軍官的瑣事沒記載,咱拿後面的遼瀋決戰舉栗子。野戰司令部加班加點連軸轉了一個多月,參謀正紅著眼,例行公事地抱著一摞戰報讀。

101突然說停,哪仗斃俘繳獲的軍官多、短槍多、小車多,必有大魚。底下趕忙去追,果然抓住了廖耀湘。看看,當了一元化書記,還能這麼一絲不苟地摳細節,你說他年輕健康時是個啥工作態度?

廖耀湘

其實101在先天上也有短板,性格非常內向陰鬱,不擅與人交往,這對帶兵來說本是大忌。但他憑藉紮實的業務能力與勤奮的工作態度,依然獲得了朱毛首長的栽培,和廣大丘八的信賴(那會極端民主化,人事任命都要通過士兵委員會),脫穎而出。

黃洋界上炮聲隆,也曾有101一份

當然,運氣同樣重要。否則,蔣先雲能力強吧,周士第資歷老吧,王爾琢功勞大吧,朱雲卿天賦好吧,還不都早早融化在了革命的大熔爐里,後人想點評一二都無從談起。始終活在指揮崗位上,肯定也是名將成長的必要條件之一。

參禪悟道

前面說的,足以成就一名優秀的軍官。但一代名將,非另有些過人的領悟不可。帶兵打仗不像別的事,不可能每天都有實戰機會,只能靠為將者自己愛琢磨,會琢磨,自己去反覆參悟。

你看獨帥讀兵書,502看地圖,就都是拿物件當引子,去引出腦中那流水般的思緒——這種情況會如何,那種情況該咋辦。

獨帥劉伯承

101也不例外。每戰之後,補覺都不著急,肯定要先久旱逢甘露似地四處總結(總結完還要推廣,這個下文再說)。

沒有戰例可研究時,就空對空地自己干琢磨。到了有所得的時候,飯也不吃,覺也不睡,連屎尿都停了,就是幾個鐘頭干坐在那,禿頭裡的思緒轉啊轉。等他站起身來,撒泡尿或者吃口豆的時候,多半就又要在小本上添幾筆新的「內功心法」了。

舉幾個栗子,都知道101獨好運動戰(下文會講),可你看他寫的《論短促突擊》,絲絲入扣,清晰可行,估計比李德本人都靠譜。再看他的《平型關戰鬥總結》,生動具體,躍然紙上,僅一戰的心得,怕就比很多同志八年的總結都全面。

甚至一通百通,建國後當副統帥玩政工,整出來的「四個第一」「三八作風」,照樣拿得出手。

首戰平型關美名天下揚

而101一生參悟的心得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當然是我們下面要聊的《六個戰術原則》。

戰術「聖經」

101關於團、師級單位作戰的心得,不用我費勁總結,早就印成了《六個戰術原則》的小冊子,散發全軍。

101的六個戰術原則

「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就是敵盛則一慢,敵潰則三猛,敵動搖(不敢盛,不甘潰)則圍上促潰。

「四快一慢」,一慢是發起攻擊要慢要準備好,四快是近敵要快、突擊要快、突破後擴張要快、勝利後追擊要快。

「一點兩面」,一點是集中力量,兩面是迅猛穿插,合在一起就是要「包餃子」不要平推「趕羊」。這一條也可稱是解放軍的「軍魂」。

「三猛」是猛衝、猛打、猛追(四快適用戰役指揮層級,三猛適用具體戰鬥層級)。

「四組一隊」,是攻堅時要有突擊、爆破、掩護、支援的分工。

「三三制」,是三人一組,三組一班,三個小倒三角拼成一個大倒三角的隊形。

此六條,可謂101一生戎馬的精華,當師長時(一軍團大約也就一個師的體量)每戰必用,管師長時逢人就教,早已融入到了「林彪軍」的骨子深處。從龍岡捉了張輝瓚,到衡寶日月換新天,再傳承到三所里、達旺、諒山,每戰都是例子。非要從中舉出一個的話,我選長征中的遵義之戰。

當時中央領導正忙著開會,吳奇偉突然帶著兩師精銳闖來攪局,本在圍攻黔軍的三軍團背腹受敵,萬分危急。再看101,立即集中兵力機動到敵側後,這是「近敵快」。集結完畢後見敵勢洶洶,遂任由彭副總挨揍,先按兵不動,這叫「敵盛的打法」「一慢」。

待敵第二梯隊也投入戰鬥,立刻集中主力切入其側後,這叫「一點兩面」「突擊快」。突破後不管敵第一梯隊,專門往敵後擴張,這還是「一點兩面」「擴張快」(後隊一完,前面的自有三軍團和幹部團收拾)。

敵軍敗退,立刻撒丫子猛追,一鼓作氣把吳奇偉趕下烏江,這叫「敵潰的打法」「追擊快」。而整個戰鬥中,一旦下決心,就要堅決「三猛」。(剩下的「四組一隊」與「三三制」,是後來根據解放戰爭的新情況總結的)。

遵義會議

多多益善

六個原則,可謂是團、師級指揮的「聖經」。而到了更高層級的大兵團作戰,除了嫻熟的戰術指揮,更需要對各方情況的準確掌握、研判與決斷

敵情上、戰場上,古今中外的良將都是差不多的套路,不多說了。101的過人之處,在於其對「我情」的掌握與鑄造。

你看四平浴血,多少「前輩貴胄」都叫苦呢,101卻直接命令,「期門郎」優先補充17師這「灰姑娘」。再看對鄧華,前有破格授印,後有「保送」入朝,欣賞得不得了,但該渡海時照樣派來韓先楚(有點胡奇才蹲塔山的意思)。

遼瀋戰役

可以說,101對麾下各支隊伍,各位軍頭,誰有多大能限,有哪些特點與短板,全都了如指掌

身負「絕世武功」者,「知人」到了極致,「傳功」自然水到渠成。早在紅軍時期,101沒事便會找幾個戰士當演員,給手下耿飈楊得志們表演,神馬是迂迴突破。哪個叫圍點打援,很有些「養成控」的風範。

長征

到了解放戰爭時,自己「武功大成」,又有東野大軍「懵懂待教」,「新式整軍運動」遂如火如荼地興起開來。101能打也會寫,成文的《六個原則》將各種情況都寫得生動具體,實戰中「對號入座」即可,可操作性極強。

對比獨帥文選,雖也有「伸拳頭打漢」之類生動語言,但總感覺是「秀才遇到兵」故意裝痞,核心內容還是個形而上學。四野的泥腿子指揮員們,只需「在用字上狠下工夫」,便可「立竿見影」(敢在紅頭裡自己說自己「立竿見影」,你說101有多自得)。

有「武功秘笈」助力,林部的兵將「練級」自然事半功倍。君不見,衡寶決戰,白長官舉棋不定間,雙方整打了場稀里糊塗的亂戰。(情急之下,101竟然直接指揮到師,由此也可見前面所說,他對底下隊伍了如指掌)。

而混亂之中深入敵後的「孤膽英雄」135師,以及趕來攜手絞死桂軍的134、119師,功勞最大的這三支,竟都是原本排不上號的「新兵蛋子」。

林總手下無弱兵

都說四野兵鋒最盛,其實打老了仗的百戰精銳,誰家哪支都不白給。四野強就強在,在標準化養成下,後進的二流甚至三流部隊,同樣戰力爆表。101將兵,多多益善。

決勝千里

若論團、師級的戰術指揮,及其教學推廣,竊以為101可稱是近代中國第一人。但到了網友最津津樂道的大兵團指揮這塊,101就特點鮮明,爭議頗多了。

你看紅軍時溫坊大捷,都知道林總打了五次反圍剿中唯一的勝仗,可這一仗是頂著上面迎敵的命令,後退打的伏擊(嚇得聶政委好幾天沒睡著覺)。到了抗戰,全國都一寸山河一寸血,又是他這「平型關英雄」堅決宣揚,不可死守,主動進攻才是抗戰的唯一出路。

平型關大捷

勝利後出關,被杜長官攆得滿東北跑,101又是先斷然舍了那「東方馬德里」,後才「請主席冷靜思考」。還有那最有名的「戰錦大問題」,單看政治決斷後的軍事部署,無論錦州、瀋陽、長春、華北哪邊怎麼動,都可謂是留足了後手。

事後我們知道,這幾例中真理確實都在101這邊。但同時也能看出,101用兵,對主動權的追求,可謂近乎偏執。要打就先勝於廟算,盡量消除任何形勢逆轉的可能性

算無遺策的另一面,便是謀定才動

為此,101不惜公然對抗上級明令。當然,101確實是天才,總能把上級的政治目標與自己的業務目標相結合,進而用勝利來擺平「將在外」的一切麻煩。

究其原因,我想主要在於,101慣於計算可量化的事物,而不善於把握無常的人心。再加上天才總是自負的,由於前者太「慣於」了,後者就愈發地「不擅」,以至於「不屑」。

在他看來,既然算定按自己的思路能贏,就沒有必要冒險放棄主動。而戎馬一生不斷的勝利,更不斷堅定了他的這份自負。他那不近人情的內向性格,某種程度上,可能也是對「人心」這種自己掌握不了的東西的本能恐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納粹德國貪污腐敗到什麼程度?與某大國不相上下
這條傳奇的運輸線,決定了越戰結局,美軍為何就是摧毀不了?

TAG:冷熱軍事史 |